影视评论 欲望電影:影壇大師阿爾莫多瓦談電影   》 第15節:秘密的時代(3)      佩德羅•阿爾莫多瓦 Pedro Almodovar

  問:在《對她說》中,貝尼諾為了阿裏西亞,把自己生活的每一天改編成故事,就像一個不寫作的作傢。
  答:不,他不像作傢。可能衹有一件事情可以這樣類比,他更像《綁住我》中的裏奇,強迫自己接受現實,用權威加以實現,如同作傢根據自己的意願和世界觀來改造現實。但是,由於貝尼諾是在有自身規矩的社會中做這一切,很可能受到由此産生的結果的懲罰。這不會發生在作傢身上,也不會發生在我身上。講故事的愛好在作傢身上主要表現為一種極端的孤獨。他要麽製造現實,要麽一無所有。他的母親去了,留下他一個人,可他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因為母親一直是他的主宰。有一段對話,我沒有放進片中,他母親問他:“我死後你想做什麽?”他非常自然、不帶悲傷、不帶挑釁地回答:“不知道,我想我會自殺。”母親高聲說道:“不要這樣,你要生活下去,你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朋友。你會看到一些可怕的事情(她這樣說是因為她就是這樣看待生活的這個社會),但你也會找到你喜歡的,你自己想要的和你為之奮鬥的東西。”貝尼諾走上街頭時,看到阿裏西亞在對面的學校跳舞。他認為母親說的是對的,就這樣他從一個人變成了另一個人。
  問:在《不良教育》中,對敘事的致敬還反映在恩裏剋導演兩次收到伊格那西奧的劇本《訪問》這個情節上。
  答:實際上,他收到過三次,第一次從鬍安手中,第二次從伊格那西奧母親手中,而最後一次,是口頭的,出自貝倫格爾先生之口,恩裏剋講述了隱藏在他收到的前兩個故事背後的真實故事。在西班牙語中,“訪問”這個詞既指訪問,也指來訪者。所以在影片中也有許多來訪者。鬍安訪問恩裏剋,給他送劇本,而伊格那西奧給貝倫格爾先生送劇本,紮哈拉給馬諾羅神父送劇本。一切都是重疊,如同幾個鏡子中的影像。但恩裏剋這個人物並不完全是一個敘事者,他更像私人偵探,因為他是導演,而且還正值寫作階段或者至少在寫作準備階段。在籌拍電影這個階段,導演至少就是這樣,就像私人偵探,他要調查人和事。為了人物的轉換,場景的轉換,人們會放大這些可能存在的因果關係,就像私人偵探在推理演繹。
  問:這也是一個秘密和揭穿秘密的問題。
  答:對我而言,這完全是電影的模式。人們在拍一部影片時,甚至不斷地在探揭秘密,進行發現。當人們在寫作、拍片、剪輯甚至進行影片宣傳時,仍是在發現有關影片講述故事的一些秘密,即有關自己和他人的秘密。這確實是人們在拍電影時無意識尋找的東西:探求生活之謎,解决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揭示這個謎底。電影,從最本質意義上看,就是好奇心,這種好奇心可以成為一部偉大的愛情片,一部巨擘的動力,如同生活中的重要决定。恩裏剋喜歡刨根問底,因為直覺告訴他,在他所遇到的事情中有一個秘密,一個超越表象的東西之外的秘密。這就是他為什麽决定把紮哈拉這個角色給安赫爾的原因。他還想把《訪問》拍成電影,這是伊格那西奧在信中給他提出的最後請求。這就像他收到了一封墓外來信。他拍這部影片也是想看看鬍安究竟能走多遠,還因為邪惡和冒名頂替都是電影導演熱衷表現的主題。所有這一切又都融合在肉欲之中。我不知道這一點在影片中是否清晰,但對我而言,在恩裏剋和鬍安之間主要是肉體欲望。恩裏剋想發現伊格那西奧的死亡原因。但當人們要揭穿謎底時,必須做好接受可怕結果的準備,這就是他在讀伊格那西奧這封打字信時所遇到的事情,信上說:“我想我做到了。”恩裏剋看到這些用打字機打出來的字是貼上去的,形成一個個黑點,就像伊格那西奧死亡痕跡。這使影片變得極為殘酷。但人們最終得知恩裏剋與鬍安在這個危險故事中幸存了下來,繼續滿懷激情地拍電影。總之,最重要的是:幸存並保持激情。
  問:敘事設計有時也改變《不良教育》中的人物身份。比如紮哈拉在《訪問》這個故事中是虛構人物,而伊格那西奧是個成年人。在影片的相同段落中,恩裏剋反而變成了虛構人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1節:生活是一部喜劇(1)第2節:生活是一部喜劇(2)第3節:生活是一部喜劇(3)
第4節:生活是一部喜劇(4)第5節:生活是一部喜劇(5)第6節:生活是一部喜劇(6)
第7節:生活是一部喜劇(7)第8節:生活是一部喜劇(8)第9節:生活是一部喜劇(9)
第10節:生活是一部喜劇(10)第11節:生活是一部喜劇(11)第12節:生活是一部喜劇(12)
第13節:秘密的時代(1)第14節:秘密的時代(2)第15節:秘密的時代(3)
第16節:秘密的時代(4)第17節:秘密的時代(5)第18節:秘密的時代(6)
第19節:秘密的時代(7)第20節:秘密的時代(8)第21節:地圖(1)
第22節:地圖(2)第23節:談關於我母親的一切(1)第24節:談關於我母親的一切(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