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讲义 》
学而第一(8)
李里 Li Li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是孔子晚年的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文学犹好,相传《诗经》就是他传下来的。“贤贤”二字,第一个“贤”做动词,表示尊敬;第二个“贤”当名词,表示贤德,连起来表示尊敬贤德。“易色”,“易”当改变讲,“色”当美色讲。“贤贤易色”就是尊敬贤德而改变重视美色。“事父母,能竭其力”,就是侍奉父母要竭尽全力;“事君,能致其身”,就是侍奉国君能献出生命,“致”当献讲。“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就是和朋友交往讲信用。“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就是即使没有读书学习过,我也必说他是有学问的。这段话展现的根本就是儒家所说的“学”主要指什么。“贤贤易色”是讲夫妇之道,即选配偶应重德轻色,如果重色轻德,则人老色衰而爱情淡漠,家庭不和。夫妇之道惟重德方能白头偕老,家庭和美。“事父母”是讲孝道,“事君”是讲忠,“与朋友交”是讲信——重德尽孝就可以处家庭,尽忠诚信就可以处社会。可见,儒家的“学”主要是指立德修身的人生社会之学,当然儒家也讲知识学问之学,但那是末,不是本。故而子夏说即使没读书学习,只要有德就是学。不过子夏这话稍稍说得绝对了一些,孔子是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等事做好的基础上,还是要读书习文,因为儒家讲的文其实就是诗书礼乐等经典,而这些经典本身就是讲的日常生活之道、孝弟忠信之道,是我们人生的教科书,我们习文读经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立德修身,实践和理论是分不开的。子夏的话和他老师孔子的话虽然差不多,但却有本质的差别。圣人说话总是从容中道,不过亦无不及,弟子说话则稍有过激,但有时一字之差,就谬以千里。我们读书、说话不可以不慎。孔子和子夏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是大有深意的。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这句是讲君子之道的,讲君子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更没有威望,而且学问也不会坚固;行事当以忠信为主;没有哪个朋友不如自己的;犯了错误不要怕改正。“惮”读dàn,表示害怕。君子怎么样才能庄重、厚重起来呢?必须立德,惟有德方能庄重。一个没有德行的人,即使显得很庄严也是假的,迟早会现形。而德行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忠信。尽己之谓忠,竭尽自己的全力就叫忠。人言为信,说话算数就叫信。你做任何事情都能竭尽全力,就有了忠的品格。有了这个品德,你做学问自然也会竭尽全力,竭尽全力治学,学问就坚固了;竭尽全力做人,人品就庄重了。绝不失言,别人也就信任、敬重你。自己庄重,别人敬重,威望必然随之而来。
“无友不如己”,并不是说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是功利之谈,而非圣贤之学。这句话意思是每个朋友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长处,多看朋友的优点,则没有哪个朋友不如自己。我们一般人总爱以己之长度人之短,老是看别人短处,这就难以交到真正的朋友,更谈不上以友辅仁了。
知错就改也是君子重要的品格。要改错首先是知错,认识错误,还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最后才是改正错误的毅力。要知道,是人就没有不犯错误的,但贵在能改。因为人改正错误到最后实际是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往往是很难的,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毅力,所以唯有君子能真正地改错。
故要成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厚重的品德,端庄的外表,忠信的德行,善于向朋友学习的襟怀,超越自己的气魄,这样才会有威望,受尊重。今日世风浮躁,人多急功近利,忠信犹缺,做人治学多流于浮华,离君子之道远甚,读此章更应引起重视。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一 | 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1) | 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2) | 序三 读《〈论语〉讲义》 | 序论(1) | 序论(2) | 序论(3) | 学而第一(1) | 学而第一(2) | 学而第一(3) | 学而第一(4) | 学而第一(5) | 学而第一(6) | 学而第一(7) | 学而第一(8) | 学而第一(9) | 学而第一(10) | 学而第一(11) | 学而第一(12) | 学而第一(13) | 学而第一(14) | 为政第二(1) | 为政第二(2) | 为政第二(3)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