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隋唐兩朝志傳   》 第十五回 屈突通潼關射子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原來屈突通守潼關,與劉文靜相持月餘,復使桑顯和夜襲文靜營。文靜盡力苦戰,顯和敗走,通勢益蹙。或說通降,通泣曰:“吾歷事兩主,受國厚恩,食人之祿,而違其難,吾不為也。”每自摩其頸曰:“要當為國傢受一刀!”勞勉將士,未嘗不流涕,人亦以此懷之。
  當日唐兵前去到河東,劉弘基來稟世民,即曰:“潼關是屈突通守把,築起土墻,四面遍排鹿角,十分守護得嚴緊。不若棄了此關,從右小道而出,直抵河東城下,使人招諭通守堯君素。君素一降,通亦隨手來降矣。”世民曰:“屈突通何等之人,敢以兵拒我?”左右曰:“此人為官勁直。其弟屈突蓋,先為長安令,亦以直言顯。時人語曰:‘寧食五鬥艾,無逢屈突蓋;寧食三鬥蔥,不逢屈突通’,正此二人耳。”世民曰:“此關乃衝要之路,不得此關,安能得至河東城下;如得此關,盡以關上之物賞軍,不可遲滯。”劉弘基得了號令,令軍四面攻打。連日不能破,且撤軍退,再來票世民,說關難討。
  世民大怒,欲斬劉弘基,帳下一人進曰:“某雖不纔,願去潼關掉三寸之舌,說屈突通來降,不須動勞弓箭。”世民喜,乃部下高顯道也。世民曰:“汝以何言說之?”顯道曰:“屈突通與某同鄉,自幼曾結兄弟。某流落江湖,久不相見。今若到彼,以利害說之,必來降矣。”世民便遣顯道一行。顯道乘馬到關前,高叫故人高顯道求見。關上報與屈突通,通即放入,至關相見。通曰:“故人自何而來?”顯道曰:“某今在唐參贊軍機,待以上賓之禮。”通勃然變色而起曰:“世民是吾仇人也!吾事隋,汝事唐,各事其主。昔日為昆仲,今日乃仇仇也,不必多說,煩請出關。”顯道欲開言,通已自去了。軍士忙催趕出關外,回頭看見通倚於木欄桿上,顯道指而言曰:“賢弟何薄情而忘義也?”通應曰:“法度如此,我之為人,兄所知也。我受國厚恩,今日之事,但有必死耳,不須再說。回見世民,便叫來攻,吾不為懼。”顯道見說,便人回報世民,世民曰:“汝曾以天命並勢利說之否?”顯道曰:“屈突通不待開言,而便絶之。”世民曰:“汝可再往,就關前大叫而說之。”顯道又往,立馬於關下,大叫曰:“賢弟聽吾忠言,汝以一孤關欲拒數萬之衆,不亦愚乎?關破身亡,無[濟][於]事,不順大唐而屈膝他人,乃不識天命、不辨清濁,賢弟細思之。”屈突通拈弓在手,指顯道而言曰:“前言已定,不必再說。我便識兄,箭不識兄也,可速退。”顯道回見世民,言通如此。世民大怒曰:“匹夫焉敢如此!以我無攻城之策耳。量潼關此樣城池,便滿屯軍馬,安能拒我哉!傳下號令,可速攻之!”通在關內,見四面攻急,相持日久,糧食又缺,終是勢窮難守。又聞長安不守,傢屬皆為李淵所擄,乃留桑顯和鎮守潼關,一夜引兵衆趨洛陽求救於越王。桑顯和知越王被李密圍逼,勢亦不久,次日即將潼關來獻。劉文靜乃使首將竇琮與顯和追之。及於稠桑,通見後面人馬追急,遂結成營壘自守。竇琮遣通之子壽至營前,苦叫其父曰:“今日君亡,國祚已絶,父親所守為誰?不若投唐以救全家老小。”通大駡其子曰:“汝這禽獸,如何來此?昔為父子,今為仇敵!”喝令左右射之,箭如雨下,將壽射傷於地。衆牌手一齊嚮前救之,擡進關內養病。
  文靜、顯和營下高叫諭諸將曰:“今京城已陷,隋祚已絶,汝等皆是關中之人,傢屬盡在長安,唐主寬仁撫之如舊。今汝相隨屈突通欲往何處?若肯歸降,父母妻子可保,豈不為美?”
  衆軍聽之,皆釋仗奔入唐營,單撇下屈突通一人。通知自不能免,乃下馬望東再拜,仰天而哭曰:“臣今兵窮力屈,以至於此,非臣敢負國思!”言罷即欲自刎,不防數卒一擁而上,將通捆縛,隨即解送長安,來見於帝。帝賜之酒食,謂通曰:“朕知卿真忠烈之士,特赦卿罪,封為兵部尚書,賜爵蔣國公,兼秦公長史。”隨遣同世民至河東城下,招諭堯君素。
  卻說堯君素,字守直,桐鄉人也。官拜擊鷹郎將,率領人馬從屈突通鎮守河東,以拒唐公。世民令獨孤懷恩領兵四面攻之,其城堅固,更兼守城用心,急不能下,招之又不肯歸附,相持已久。世民大兵繼至,圍城鐵壁相似,音信不通。君素乃造木鵝數衹,擊表文於鵝頸內,封固堅漆,裝點已備,放在黃河,順水浮流至河陽。有守卒得之,奏達東都。彼時東都事迫,不得遣將來救。當日世民遣屈突通至城下,以言招諭君素。君素在城上哭聲不絶,通立馬城下,呼君素曰:“守直賢弟,聽吾一言:今隋祚已絶,人心已離,大事如此,何不早降,庶救一族之命?某今在唐,封吾兵部尚書,參贊軍機,待以厚禮。何自執迷如是?”君素曰:“公為國大臣,主上委公以關中,代王付公以社稷,奈何負國生降,更與人作說客耶?且汝所乘之馬,尚是代王所賜也,有何面目乘之?”通曰:“吾今力盡,不得已如此。”君素曰:“汝力已盡而降,吾今力猶未盡,何用多言!”遂不顧而去。通惶愧無語,勒馬回營。世民大怒,麾兵攻打城池。比及一月,不能得下。劉文靜曰:“今君素傢屬皆在長安,令人護其妻子至城下,以刀斧挾之,使其哀告於夫,降則有生,拒則必死。君素一見,必動夫婦之情,不攻自降矣。”世民遣人取至君素之妻李氏,綁於城下,告其夫曰:“今唐兵獲我,來告夫主。今隋祚已絶,夫君何故自苦如此?若實秉忠誠,使妾今日得死於夫之足下足矣!”君素曰:“天下名義,豈汝婦人所知!”言罷,嗚咽泣下,遂拽滿雕弓,單射一箭,其妻應弦而死。後人有詩贊雲:生死從來自有天,夫人秉節死弓弦。
  將軍未畫麒麒閣,李氏芳名已早傳。
  君素射死其妻,衹是固守不出。劉文靜見不能取勝,謂世民曰:“潼關既破,此城不下,乃癬疥之疾耳,不足介意。今李密在東都與隋相拒,可移兵驟至其城,必為我有,何在此遷延歲月,取小失大乎?”世民從之,即引兵還入長安,商議進取之策。當日李淵欲進兵東都,遂先寫表申達煬帝,看其說甚來意。
  總批:屈突通死守潼關,蓋以人臣既受國恩,則當報國主耳。通子勸父授唐,豈義哉?以箭射傷於地,宜也。堯君素亦不聽婦言,而射死其妻,吾謂人臣之義,當以二人為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興宮室剪彩為花第二回 隋煬帝遊幸江都
第三回 竇建德兵殺郭絢第四回 楊義臣掃清河北
第五回 楊玄感兵起黎陽第六回 瓦崗寨群雄聚義
第七回 翟讓李密據洛倉 第八回 李密移檄數帝罪
第九回 文靜世民議大事第十回 世民說李淵起兵
第十一回 李淵遣使如突厥第十二回 唐兵大破宋老生
第十三回 李淵合兵圍長安第十四回 李淵奉迎立代王
第十五回 屈突通潼關射子第十六回 王世充東都救援
第十七回 含嘉城秦瓊戰丘瑞第十八回 李密誘殺翟讓
第十九回 化及江都弒煬帝第二十回 化及鴆殺少帝
第二十一回 李淵受禪即帝位第二十二回 竇建德自立夏帝
第二十三回 凌敬義說楊義臣第二十四回 冀州城麴棱降夏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