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荀子今注今译   》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4)      Wang Yunwu    Xiong Gongzhe

  ⑦顺墨,姚鼐云:墨如昏墨之墨;顺墨,言顺其贪欲也。姚盖训顺为循。
  ⑧精,通情,荀书多此类。
  ⑨偷,谓苟且避事;儒,懦也;转脱,婉转推脱也。
  ⑩佞,口才捷利。兑,取悦也。
  {11}“而不曲”,三字不词,刘师培云:“而不”二字系■字之讹;■,软也。
  {12}辟违,皆邪也。
  {13}程,刘师培谓乃“逞”之借字。役当做“欲”。此与拘守而详对文,故下文言不录;录亦谨义。《荣辱篇》“軥录疾力”,《君道篇》“原悫拘录”。并与拘同。亦谨录之义也。
  [今译]
  体貌恭敬,而内心忠信,行由礼义,而中情仁爱,如此而广行天下,虽至僻陋之夷狄,或不免遭受穷困,而人无有不尊贵之者。劳苦之事,抢而先人,饶裕快乐之事,退而让人,端笃诚信,审慎有守,如此而广行天下,虽至僻陋之夷狄,或不免遭受穷困,而人无有不倚任之者。体貌倨傲,内心权诈多变,行径昏贪而中情杂乱污浊,如此广行天下四方,虽无往不通达,人无有不贱恶之者。劳苦之事,则偷懦畏避,而婉转推脱,饶裕快乐之事,则柔颜悦媚软曲以求取之,僻邪而无诚信,逞欲而不知自谨,如此而广行天下四方,虽无往而不通达,人无有不鄙弃之者。
  行而供冀①,非渍淖也②;行而俯项,非击戾③也;偶视④而先俯,非恐惧也,然⑤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今注]
  ①供,恭也,拱也;冀,杨注谓当做翼,翼,敬也。
  ②淖,泥淖也。
  ③击戾,谓有所牴触也。
  ④偶视,两人同视。
  ⑤然,意同乃;《庄子·天下篇》:始也,我以为圣,今然君子也。
  [今译]
  行路而恭拱翼翼,非因泥淖浸渍也;行路而曲俯其颈,非因有所牴触也;两人同视,而先俯其首,非因有所畏惧也,乃君子务欲自修其身,而以体自检,不欲因是而得罪于世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①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②,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③,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④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⑤。倚魁⑥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⑦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⑧。厌⑨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⑩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11},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之耳!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12}不远矣!好法{13}而行,士也;笃志而体{14},君子也;齐明{15}而不竭,圣人也。
  [今注]
  ①驾,马行一日为一驾。
  ②止,心所专注;譬之于射,其所射之鹄的,即所止也。《解蔽篇》:“学也者,固学止之也;恶乎止之?曰‘止诸至足’。”即此止字之义。
  ③步道,即行道。此借行路为喻。
  ④“坚白”“同异”,此惠施、公孙龙之说。龙有坚白论,离坚白为二,谓:目视石,知其为白,不知其为坚,则谓之白石;手触石,知其为坚,不知其为白,则谓之坚石;是坚白终不可合而为一也。故“坚白石”一词,合空间与时间而言也。惠施无传书,其说略见于《庄子·天下篇》;有所谓“大同异”“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无厚不可积”“有厚可积”云云,凡二十一事,不能遍举。惠施、公孙龙,庄子并称之为辩者,即《汉书·艺文志》所谓名家者流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台湾商务印书馆国学经典文丛

【Source】重庆出版社
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荀子今注今译》自序凡例(1)凡例(2)
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1)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2)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3)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4)
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5)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6)第一卷 劝学篇第一(7)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1)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2)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3)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4)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5)
第一卷 修身篇第二(6)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1)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2)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3)
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4)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5)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6)第二卷 荣辱篇第四(1)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