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的书房,即“射阳簃”。吴承恩幼时,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后来便搜集阅读各种传奇小说和神魔故事,旁曲致,所得素材“几贮满胸中”。中年后,开始用他那如椽妙笔,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射阳簃中,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
后花园的假山的前方是人工挖成的一个湖,湖里有许多睡莲和金鱼,到了夏天,金鱼在水草中穿梭往来,非常迷人。
在假山的左边,有座建筑叫“舫”,造得像船一样,采用了建筑学上“旱地水作”的一种手法,这只船停靠在岸边,仿佛正在静静等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归来。
在假山的南侧,自西边船舫处起,有一湾池水绕山东去。水上有一座曲桥。桥北岸上,在假山与醉墨轩之间,有一太湖石,形似杆状,矗立在地上,非常奇特,上面写着两个字——“神针”,这给吴承恩写《西游记》,为孙悟空的金箍棒带来灵感。于是,孙悟空的金箍棒便是东海龙王送给他的定海神针了。
吴承恩墓的发现
在吴承恩故居中,有一块吴承恩的棺材木板,上面刻着“荆府纪善”。正是这块棺材木板的发现,才使我们得以知晓吴承恩墓地,发现吴承恩的遗骨和遗物,从而确定许多结论。
吴承恩墓,1987年9月与其故居一起被淮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多年来,常有海内外人士和一些学生前去凭吊、祭扫。
吴承恩墓园呈方形,四周以小水沟与外界相隔,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墓基封土直径为5米,高1?5米,墓前竖有1?5米高的石碑,刻有“荆府纪善吴承恩之墓”9个字。墓南10米有4柱3门带脊檐的牌坊一座。柱高8米,横坊书有楷书“吴承恩之墓”5个字。墓西有古式凉亭一座,四角飞翘,可供游园者小憩。亭之北为甬道,甬道北尽头则为出入墓园之门。
那么吴承恩的墓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在淮安当地,有很多古墓,而有一些好吃懒做之人常常挖墓掘坟,盗取棺材板和墓中的一些金银财物来卖钱。1975年1月的一天,马甸乡一位小学教师在上班的路上发现了一座被挖的古墓,旁边有两块方形石碑。他当时出于好奇走过去看了看这两块石碑,隐约认出一块上面是用篆字书写的“明吴菊翁之墓”,可见墓主姓吴;另一块则用正楷写的祭文,其中有段文字是:“孤小子成恩”。他眼前一亮,墓主姓吴,而其子名成恩,莫非墓主的儿子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于是,他马上向学校汇报了此事,学校非常重视此事,马上又上报给了县文化馆。后经查证,这两块碑正是吴承恩为他的父亲写的墓志铭。大家一阵惊喜,又迅速将此事上报给了南京博物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