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政 》 1978歷史不再徘徊 》
第15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3)
凌志軍 Ling Zhijun
在這一場悲劇性的衝突中,沒有人是勝利者。鄧子恢固然落敗,從此成了衆矢之的,其"小腳女人"的名聲也遍於全國,在經歷了無數折辱之後默默死去。所有在當初抱有和鄧同樣傾嚮的高級官員,諸如副總理兼計委主任李富春、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李先念、建委主任薄一波、農業部長廖魯言,均紛紛檢討自己的保守。這件事情還牽涉到黨的副主席劉少奇。因為鄧的"收縮方針"曾經取得他的批準。僅僅這一點也就足夠使他在會議的最後一天承認"沒有認真地研究這時出現的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化運動"。毛澤東達到了目的,但是他卻開創了用權力和意識形態的批判來打擊不同意見者的先例。二十七年以後,薄一波還能想起這次批判,說這是導致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加速進行的"轉折點"。若將後來發生的事情全部考慮在內,也可以認為,毛澤東正是從這時候起,開始了他失誤的歷程。
當然毛澤東並不會這樣認為。在這一年剩下的幾個月裏,他處處顯示着勝利者的信心。到了年末,已經有六千萬農戶進入了合作社。在毛澤東看來,這就等於是社會主義大海的怒濤正在咆哮而來。他情不自禁地寫道:
1955年,在中國,正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决勝的一年。這一决戰,是首先經過中國共産黨中央召集的五月、七月和十月會議表現出來的。1955年上半年那樣的鳥煙瘴氣,陰霾滿天。1955年下半年卻完全變了樣,成了另外一種氣候,幾千萬戶的農民行動起來,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實行合作化……這是大海的怒濤,一切妖魔鬼怪都被衝走了。社會上各種人物的嘴臉,被區別得清清楚楚。黨內也是這樣。這一年過去了,社會主義的勝利就有了很大把握了。當然還有許多戰鬥在後頭,還要努力作戰。(《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一版,第729頁。)
現在,政治的局面已經徹底地轉為有利的情勢,反對派不再置喙,輿論迅速地倒嚮這一邊,合作化高潮也就真的再度興起。鄉下每三傢農戶中便有兩傢成為合作社成員,1956年年初,總數多至七千萬戶。"社會主義大為上升,資本主義大為下降",毛澤東信心十足地說,"再有一年的努力,過渡時期內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就可以從基本上奠定了"(《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一版,第779頁。)。
不過,並非所有的人都毫無保留地看待眼前的狀況,比如劉少奇就含蓄機巧地說出了那一年裏他的憂慮:"在中國,六億人中五億多正處在一種情緒不安的狀態中,他們不知道應做什麽,感到掌握不住自己的命運。"(《光明日報》1967年7月21日。)
1956年1月的一天清晨,毛澤東一覺醒來,就有了一種"換了人間"的興奮。他的秘書田傢英把一篇擬好的新聞稿遞給他過目,內容是宣佈《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即將出版,他連看也沒有看就丟了回來。"沒有用了,已經過時了",他說。那本書的確已經出版,正在迅速地運往各地。全書分列三捲,總計九十四萬三千字,一千三百六十頁,一百七十六篇文章,均經過毛澤東的編改,一百零四條按語亦出自毛的手筆。後來的事實證明,在當代中國的歷史上,沒有哪一本出版物對農民的實際影響超過了這一本書。但是在當時,似乎衹有毛澤東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所以他在那一天說,他的高興之情甚至超過了1949年全國解放的時候。田傢英跟隨這位領袖多年,朝夕相處,還從來沒有見過他用如此輕鬆愉快的口吻對待一件嚴肅的事情。毫無疑問,在合作化第一回合的戰鬥中,能夠輕而易舉地獲勝令毛澤東大為興奮,他本以為改造五億個體農民是最艱難的事業,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和做很多細緻的工作。現在,不過開了三個會議和出版了一本書,問題就解决了。
"合作化完了,下一步再搞什麽?"他問他的秘書。(《人民日報》1990年3月8日。)田傢英不明所以,自然無法作答,但是他卻意識到,就是從這時起,毛澤東的內心世界裏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作為中國共産主義的開創者,他原本的意圖是要率領我們的國傢,經過民主主義而後方能進入社會主義,也即在一個時期之內讓資本主義有必要的發展。他甚至嘲笑那些想要畢其功於一役的社會主義者,是不懂"馬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毛澤東:《論聯合政府》,《毛澤東選集》第三捲,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0頁。)。他的這個基本的信念在1945年日本人戰敗之後形成,到了1949年取得全國政權的時候,仍然信守不渝。當日若幹新政協的籌備委員主張實行社會主義,毛澤東則堅稱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條件尚不成熟。此事發生在這一年的6月16日,未有正史記載。不過,當日一位籌備委員在四十多年後回憶起這件事情,還能感懷毛澤東那時的頭腦清醒。他說那一天他本來是堅决主張建設社會主義的人之一,是毛主席和周恩來說服了他和其他人,《共同綱領》之總綱部分,即秉承毛主席的這一意旨,沒有寫入"建設社會主義"的文字。國傢新生之時,原有法律盡廢,所以這一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毛澤東還以超越黨派之上的領袖身份,勸說那些急於建設社會主義的共産黨外知名人士,說大約要二三十年方可過渡到社會主義。即使到了1952年,經濟的恢復令舉國精神煥發,樂觀情緒籠罩四面八方,毛澤東仍堅持嚮社會主義的過渡應取"逐步"的方針,其具體的時間則要"十五年或者更長一點"。但是1955年的勝利,已經預示毛澤東要改弦更張。這種變化當然有着理想的驅使,但是,追究起來,還有着其他一些重大的緣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1) | 第2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2) | 第3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3) | | 第4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4) | 第5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5) | 第6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6) | | 第7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7) | 第8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8) | 第9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9) | | 第10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10) | 第11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11) | 第12節:第一章 風起青萍末(12) | | 第13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1) | 第14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2) | 第15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3) | | 第16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4) | 第17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5) | 第18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6) | | 第19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7) | 第20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8) | 第21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9) | | 第22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10) | 第23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11) | 第24節:第二章 照過去方針辦(12)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