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地震應急救援知識:地震安全手册   》 第15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1)      佚名 Yi Ming

  第 六 章
  災 民 安 置
  地震發生後,災區正常的公共和社會係統已不可能為災民提供生存的基本用水、食物、住處以及衛生、環境等係統。政府應當嚮災民提供安全的飲用水,確保持續滿足災民最低食物需求,對特殊人群要特殊照顧。災民安置點的選建需要考慮滿足社會需求,供排水係統合理、空間足夠等要求,同時要註意消防安全,管理與社區服務相配套。建立有效的環境體係,對人類的排泄物、廢水和垃圾正確處理。
  第一節物 資 援 助
  要根據具體情況和標準來製定應急援助的類型和數量。這些標準包括:
  (1) 災民的普遍狀況。
  (2) 立即可用的資源。
  (3) 災民的日常生活習慣。
  一旦各方救援組織起來,就必須以滿足災民的緊急需求為目標。以下是各項需求(以重要性先後排序):
  (1) 水--保護現有水資源不被污染;用最簡單的方法蓄更多的水;優先保障嚮災民安置地運送水。
  (2) 食物--確保滿足災民的最低需求,並可以持續足量供給;針對有明顯營養不良跡象的災民要建立特殊的飲食方案;建立食物存儲設施。
  (3) 麻疹防疫--對災民進行首要的預防性措施。即使缺醫少藥,也要為所有6個月到5歲之間的兒童製定麻疹的防疫方案(在5歲以下兒童中,並發痢疾後,麻疹的死亡率非常高)。假如營養不良現象嚴重,在人群中較高年齡段裏麻疹的流行也可能會增加。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執行麻疹防疫方案!
  (4)衛生保健--由政府和當地的衛生部門提供必要的、有組織的援助,衛生人員、基本藥物以及設備。儘管這些需求可能僅僅是普通醫療護理、疾病預防、生殖保健或一些特殊措施,但也不能忽視。
  在滿足基本需要之後,可以考慮提供後續需求。主要包括:
  (1)緊急避難所--如果可能,首先要使用可以當地供給的建築材料和其他材料來搭建住所,當確實需要時請求外部供給(例如:塑料護墻板,帳篷)。
  (2)防疫措施--將災民的排泄物與水源以及居民區隔離。
  從開始就要在災民中提倡自助、自給自足,讓災民參加到救災與自助中來,為自身的幸福想辦法。這可能很難,但如果不這麽做,緊急救援的作用就會急劇下降,並且可能會失去在早期幫助災民們自我恢復過來的機會。
  水
  與食物相比,水對人的生命更重要。因此,從災民安置一開始就要馬上註意水的供應,確保有足夠的、可自由分配的安全飲用水。
  必須確保所有供水有足夠的儲存容量和備用係統,因為一旦供水中斷,可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為了避免污染,所有災民用水的水源必須遠離簡易安全設施以及其他污染源。
  在組織足夠的安全供水過程中,實用有效是關鍵因素。為水源的萃取、儲存以及分配做出妥善安排是必要的。要采取必需的措施來保護水源不受污染。在某些環境中,需要確保飲用水的安全,直到避難所裏的水耗盡。
  在很多的災民安置地,衹有被污染的地表水(死水、溪水或河水)可用,必須馬上采取措施來阻止這些水源遭受進一步污染並降低其污染程度。假如可用水源的不適用性越來越明顯,必須安排運輸工具把水運進來。如果地區現有水資源不能滿足最基本的需要,而進行更深入的探測和發展新水源需要時間的時候,災民應該被疏散到更適合的安置地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北京晚報 譯言網 地震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第一章 地震安全逃生手册(1)第3節:第一章 地震安全逃生手册(2)
第4節:第一章 地震安全逃生手册(3)第5節:第一章 地震安全逃生手册(4)第6節:第二章 國外傢用應急裝備
第7節:第三章 災後搜救(1)第8節:第三章 災後搜救(2)第9節:第三章 災後搜救(3)
第10節:第三章 災後搜救(4)第11節:第四章 災後衛生防疫指南第12節:第五章 災難心理幹預(1)
第13節:第五章 災難心理幹預(2)第14節:第五章 災難心理幹預(3)第15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1)
第16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2)第17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3)第18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4)
第19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5)第20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6)第21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7)
第22節:第六章 災民安置(8)第23節:第七章 地震次生災害的防範(1)第24節:第七章 地震次生災害的防範(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