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未死的沙威   》 第15節:讀書與人生(6)      梁曉聲 Liang Xiaosheng

  老頭說:“我也喜歡聽簫啊!”譚先生愣了,南方封閉的窗子老頭是聽不見屋裏傳出的簫音的。但是他也沒當回事。鼕天到了,老頭經常縮在門廳裏,有次穆曉曉寫了個紙條(譚先生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穆清風”,說一個男青年不要叫穆曉曉,太女人化。)說:“老闆我可以送給那老大爺一杯熱水嗎?”老闆一想:幹嗎熱水?咖啡!那餅幹、香蕉都給他吃吧!譚先生表現得非常好。老頭千恩萬謝。過了些天,有個臺灣的富孀,帶着保鏢,帶着秘書來簽了一大筆合同,臨走的時候說:“我要他。”要穆曉曉跟她到她住的地方去,為她吹簫。譚先生說:“那清風你就去吧。”因為譚先生剛簽完合同。但是清風不去。這一切,那個學院派的女孩都看在眼裏,她擋在門口,說:“清風不能去。”譚先生說:“你是我的雇員,我要你去你就得去。”後來老頭也在門口說:“人傢孩子不願意去,你們幹嗎拖人傢?”保鏢就把老頭修鞋的箱子踢翻了,也把老頭踢了幾腳。譚先生很惱火,清風你怎麽這樣!這時候女孩說:“老闆你怎麽這樣?他們是什麽人,憑什麽他們可以帶着一個青年去給她吹簫?就因為她有錢嗎?”我們讀書的時候為什麽喜歡《簡· 愛》,簡就是這樣對書中的男主人公說的:“以為我窮,以為我卑微,以為我難看,就以為我沒有感情嗎?我和你一樣,心中是有感情的!”譚先生受到指責之後就當着兩個青年的面,打手機告訴對方,合同全部取消,
  還駡了對方:“你們這樣是侮辱了我!”這時譚先生的形象在兩個青年的眼中頓時高大了起來。又有一天,一個新加坡的畫傢來了,省市的領導都來了,畫傢非常滿意,說:“我去過那麽多畫廊,衹有這裏有音樂,而且是現場演奏的琴和簫,不是洋樂,我喜歡!”譚先生也非常高興。正在此時,馬路中間傳來喊聲:“出事了!修鞋的老頭被車撞了!”整個畫廊肅靜下來,啞子穆曉曉忽然說出話來,喊了一聲:“爺爺!”而且是女孩子的聲音。他跑出去,他看着一輛車剛剛開走,頓足大喊:“爺爺啊!”可是修鞋的老頭並沒有撞着,是別的一個老頭。老頭在邊上說:“曉曉,爺爺在這呢。”這時候祖孫二人抱在一起哭了。但是譚先生氣了:“原來你是女的,原來你會說話,原來你欺騙了我!走人!”祖孫倆就走了。那個女孩也走了。若幹天之後,譚先生覺得自己做得是不是不對呢?這時候,那女孩打電話告訴他:“我早就知道她是女孩了,我還追求過‘他’呢。當我知道她是女孩以後,我願意和她一起騙你。因為她和你藝術傢在一起,有這份錢掙,她感到非常安全。一個女孩子以吹簫的狀態出來闖江湖是多麽不容易,她的爺爺衹好她走到哪,陪伴她到哪。”譚先生說:“你去找她,找到的時候告訴我。”他們祖孫倆掙錢衹因為她的姐姐在生病。有一天女孩打聽到了曉曉的
  下落,來找譚先生。譚先生發過誓,說:“曉曉不回來,我這裏就不可能有別人在這裏吹簫。”但是當女孩推開門的時候卻發現,又有了另外的人在彈琴、吹簫。這事在譚先生那裏,儘管他是搞藝術的,也已經淡忘了。電影廠的編輯們聽到我講了這個故事說:“我們來拍一部電影吧。梁老師你來寫。因為法國要跟我們有文化交流,要一批風格現實主義的,內容生活一點的、人物底層一點的電影。”我說我沒有時間,但是最後一幕我已經想好了,就是這個學院派的女孩在暑假的時候背着大琴,迎着落日,走在城市的盡頭,她的心聲說:“曉曉,不管這是不是你的真名字,我要找到你,我要幫助你!”但是我沒有時間,我把這個故事在課堂上講給我的學生聽,我的學生覺得:老師你這是編的什麽?因為老師在教寫什麽、為什麽寫和怎樣寫。我為什麽産生這個念頭呢?因為我確實有一些畫傢朋友們,我也確實到過一個地方,我也確實看到這樣一個孩子,我跟她聊天,她畢業了纔掙一千五百多元錢。而我同時想到另一件事,就是我以前出差的時候,在90 年代初吃大排檔的時候,有那麽多南方鄉村的小女孩在演唱,這時候我想起了《洪湖赤衛隊》裏的“手拿碟兒敲起來”的女孩,我們坐在那裏一招手就過來,十塊錢就點一支歌。我這個已經不是窮人的人經不起這個。主人還說“沒唱好,梁老師不滿意”,我梁老師早就滿意了,是你們不滿意!錢不給人傢,女孩就哭,衹好接着再唱。我仿佛從她們背後看到了一群同命運女孩的身影,再接着給我上一隻大螃蟹,說一百八。我就說直接把這一百八給我,一百元我留下,八十元給她,不是挺好嗎?正因為這些,早就想虛構一個故事,然後我把人物關係列在那裏,我說同學們你們來編吧。二十六號我就讓我的學生們在編。當然他們編得五花八門,比如說:這實際上是兄妹倆,妹妹在音樂學院,是高才生,她一定是愛上了譚先生,譚先生一定是有婦之夫,毀了妹妹的聲譽,又毀了妹妹的學業,哥哥憤恨了,最後就把譚先生殺死了。還有的同學說,事實上還是兄妹戀。我就覺得我的學生們怎麽了?現在一般的愛情已經過時了嗎,開始是兄妹了,對吧?兄妹出生的時候是雙胞胎,很早的時候父母出車禍死了。不不,不是出車禍,而是父親負心於母親,但是還沒有結婚,母親把雙胞胎生下來之後就死了,告訴孩子你們的父親是最壞的人。然後兄妹倆就分開了,經過了十五六年不認識。他們是親兄妹,但是哥哥卻愛上了妹妹。可這女孩並不愛哥哥,愛上了譚先生,譚先生其實是她的生父。我說親愛的同學,你為什麽要這樣寫?他說:我想嘗試討論一下超倫理的人類情愛。我就說了一番話,我好有一比,這就像是孩子搭積木,你們的老師衹用寥寥的幾塊積木,一種簡單的人物關係搭在那裏,傳達出我要傳達的願望。我也在想,可能我今天對你們講的那些,關於文化,關於文學,包括我們今天這裏講的,對我的學生們,中文係的學生們,真的能進入幾個同學的心中?當然我也有我喜愛的學生。昨天我的一個女學生,她是湖南鳳凰城裏一個清貧的侗傢的女兒,也曾經是我們學生刊物的主編。她現在畢業了,在《科技日報》打工。給老師打了電話說:“老師我要采訪您一下,我們的主編也陪我一起去。”說句實在話,我明天真想什麽人也不見,但是我一想這關係到我學生的工作可持續性的問題。我的這個學生寫過《秋菊》,寫她家乡的鄰傢女孩,十六歲就要打工,十七歲就結婚,寫了《阿婆謠》。當這樣的兩篇文章放在我手裏的時候,老師終於看到了他的學生擡起頭來,回過身去,寫自己所獨有的角度發現的人物。我在班上讀,給其他人講。我知道,現在要感動大學生是一件極為睏難的事情,是不是?我的學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第1節:目錄第2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1)第3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2)第4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3)
第5節:論人和書的十種關係(4)第6節:十種關係(下篇)(1)第7節:十種關係(下篇)(2)第8節:十種關係(下篇)(3)
第9節:十種關係(下篇)(4)第10節:讀書與人生(1)第11節:讀書與人生(2)第12節:讀書與人生(3)
第13節:讀書與人生(4)第14節:讀書與人生(5)第15節:讀書與人生(6)第16節:讀書與人生(7)
第17節:虛假柔情似水(1)第18節:虛假柔情似水(2)第19節:虛假柔情似水(3)第20節:關於說話
第21節:紙簍該由誰倒空第22節:讀書與人生(1)第23節:讀書與人生(2)第24節:一個國傢的明信片(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