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枢和徐润进入招商局,据说是盛宣怀向李鸿章推荐的结果,但似乎没有证据表明盛宣怀真正欢迎唐和徐。实际上在盛宣怀和唐徐之间发生了一场长近十年的权力斗争。盛宣怀与大官员的关系十分密切,可是说是官股的代言人。而唐徐脱胎于洋行的纯商业环境,更重视商股的力量。当招商局取得了一定业绩时,盛宣怀和唐徐都认为自己的贡献更大。盛宣怀说唐廷枢专说大话,说徐润忙于私务。而唐廷枢则认为盛宣怀口蜜腹剑,倚仗官僚的支持牟取私利。不久盛宣怀收受回扣的事情受到弹劾,有三年不再涉足招商局事务。此后唐廷枢去河北主持开平矿物局,由徐润主管招商局事务。等到1883年,由于中法战争引发了金融危机,开平煤矿、招商局以及徐润本人都陷入了财政危机。盛宣怀在这个时机回到上海,迫使唐廷枢和徐润退出了招商局。
中国保险业之先河
唐廷枢创办的保险招商局和"仁济和"保险行是中国本土保险业真正意义上的起点。它们源起于轮船招商局,在外商保险公司对中国轮船实施钳制的夹缝中产生,后来随招商局的没落而萎缩。
"保险"刚进入中国时,被音译为"燕梳"(insurance),听来颇有诗意。广州是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前唯一开放的通商口岸。在贸易运输的过程中,商船常常会遇到风浪、海盗,甚至战争的威胁,商人们迫切地需要降低风险,于是在西方已经产生了两个世纪的现代保险业进入了中国。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鸦片部经理达卫森(W.S.Davidson)在广州成立了谏当保安行。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家保险机构,中国保险历史从此开始。
鸦片战争之前,广州是中国保险业的中心。当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上海迅速取代了广州,成为保险业的中心。
敞开国门的中国很快就成为欧美国家远东贸易的中心,而此时偏逢乱世,战争一触即发,往来的商人们亟需保险来减少损失。英国《泰晤士报》曾经有评论写道:"英国商人正闯入中国,好像进入一个未开发的处女地……'能够保险吗?'托运商很快就提出这个迫切的问题。因此,为人类1/3的人口开办保险业务的任务,也摆在这些新来的冒险家的面前了。"专门的保险公司很快在中国应运而生,但一开始完全由外商经营。
中国人逐渐也接受了保险的思想。魏源受林则徐之托撰写《海国图志》,其中就谈到了"船担保"(即水险)、"宅担保"(即火险)及"命担保"(即寿险)三大"担保会"(即保险公司)及其运作。1865年,闽粤著名的商号"德盛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本土保险公司义和公司保险行。但是这家公司势单力薄,又缺乏经验,很快就从保险市场上销声匿迹了。中国民族保险业的真正兴起要从保险招商局算起。而保险招商局的产生应该追溯到轮船招商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