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旅游文化 》 講述歷史老城:北京城的明朝往事 》
黑山迷霧辨剛鐵(2)
萬明 Mo Ming
張兆裕 Zhang Zhaoyu
在發掘剛鐵的現實利用價值,演義其事跡、塑造其形象的過程中,明代各個時期的宦官在黑山剛鐵墓前都有所興造,至萬歷初,黑山已形成一組包括剛鐵墓、神道、褒忠祠、護國寺以及靈福寺在內的建築群,萬歷元年(1573年)司禮監太監馮保還置地二頃一十畝、園圃一處作為祠寺的香火資。
在這組建築中,褒忠祠的規模較大,專門用來祭祀剛鐵,位於剛鐵墓前,相當於墓的地面建築。其享堂內有剛鐵塑像,左右設蔡倫、鄭和等人的牌位,據《帝京景物略》載,在其東堂還設有永樂以後的歷任司禮監太監的牌位。褒忠祠現在衹有享堂尚存,其餘建築均已拆除。
在褒忠祠東面,就是護國寺。北京名為護國寺的不衹一處,黑山護國寺是專為守墓而建,“念剛公有功於國,恐後為耕樵所廢,延訪行能之僧守之”。護國寺的規模也很大,山門南臨官道,進入山門,依次為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入清後,清代的宦官對護國寺也多次修繕,使之得以保存。現在,護國寺的建築已闢為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但格局未變。
靈福寺在黑山建築群的最東部,即現在清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原402醫院)所在的位置。靈福寺原本與剛鐵無關,相傳它是元世祖至元年間為紀念海雲和尚所建,元明鼎革之際廢壞,明正統七年(1442年)內官監太監李德在原址上重建。據說,李德的靈福寺,應是剛鐵最早享受香火的地方。《明實錄》記載,李德死後,靈福寺於景泰七年被賜給錦衣衛百戶李安為香火院,李安是否繼續崇祀剛鐵就不得而知了。現在,靈福寺的建築已經無存,衹有原來的兩株巨大的銀杏樹依然挺立路旁。
除這組建築外,在民間傳說中,這一地區的許多地方都與剛鐵有關,如上莊、下莊、魯𠔌(明代稱魯郭或魯國)、石槽。有一則傳說是:殘元之兵入掠北平,剛鐵奉朱棣之命遏敵。兩軍相遇,剛鐵與敵兵女將蕭玉梅大戰數十回合。勝負未分之際,蕭玉梅佯敗,將剛鐵誘至洪爐山(傳說中八寶山的稱謂)的西山頭上。這裏早有蕭玉梅擺下的迷魂陣,剛鐵左衝右殺,終於突出重圍,來到東山頭。就在剛鐵喘息未定之時,蕭玉梅催馬趕上,一刀將剛鐵揮作兩截。戰馬狂奔,剛鐵的屍身相繼墜落。當地人為紀念剛鐵,稱其上身落處為上莊,下半身落處為下莊,戰馬經過的村莊為魯郭,而戰馬停息飲水處為石槽。
顯然,這個帶有悲劇色彩的傳說,反映了當地人的崇尚英雄、與英雄同在的心理,他們並不因為剛鐵是宦官而泯滅他,相反是積極地去創造他的事跡,並使這事跡與自己有聯繫,從而為自己的現實生活環境,註入虛幻但斑斕的色彩,民間的生活與故事往往如此。當然,此地區的村莊與剛鐵並無關係,遼代史料中魯郭之名即多次出現,而石槽之名更是唐代已有之。下莊雖然衹見於明代史籍,但它們應該與靈福寺有關,天啓時丁乾學有詩題為《晚觀靈福寺下莊》,則下莊的田地很可能是寺産,是因村莊的位置而得名。現在,這些地方衹剩有名字,其餘衹能在老者的記憶裏或書本中尋覓了;但與剛鐵有關的傳說依然在這一地區廣泛流傳。
清代的宦官也崇祀剛鐵,護國寺還成為了一些宦官的養老所,至建國前這裏仍有宦官居住。此時,八寶山的名字早已經叫開了,至於八寶山的八寶為何物,則說法不一。民間故事中的八寶是:金碾子、金磨、金簸箕、金笤帚、金籮筐、金老太太、金驢、金米,皆與農村生活有關。而實際上指的是:紅土、耐火土、矸石、青灰、白土、馬牙石、沙石、板石;還有一說是:紅土子、青灰、幹土子、白土子、黃土、紅幹土、黃幹土、馬牙石。這些都是傳統建築裝修裝飾用的材料,當地百姓多以挖八寶為生。很明確,八寶山之得名,與當地百姓最真實生活有關,而與剛鐵則沒有什麽關係。
新中國建立之初的1949年底,中央擬籌建烈士公墓,明史學家吳晗受委托於京郊尋找吉壤,最後墓址確定在八寶山。1950年以護國寺為中心,拓建成北京革命公墓;1970年改稱八寶山革命公墓,成為我國規格最高的公墓。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
|
|
| 揮師北平憶徐達(1) | 揮師北平憶徐達(2) | 揮師北平憶徐達(3) | 遷都定鼎說朱棣(1) | 遷都定鼎說朱棣(2) | 入世異僧姚廣孝(1) | | 入世異僧姚廣孝(2) | 朱能地下猶護主(1) | 朱能地下猶護主(2) | 朱能地下猶護主(3) | 朱能地下猶護主(4) | 風華當年尋鄭和(1) | | 風華當年尋鄭和(2) | 黑山迷霧辨剛鐵(1) | 黑山迷霧辨剛鐵(2) | 黑山迷霧辨剛鐵(3) | 法海壁畫探李童(1) | 法海壁畫探李童(2) | | 法海壁畫探李童(3) | 名祠滄桑祭於謙(1) | 名祠滄桑祭於謙(2) | 名祠滄桑祭於謙(3) | 夢裏登城話阮安(1) | 夢裏登城話阮安(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