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藝術人生:超越平凡的人生藝術   》 第15節:誠意電影和商業電影      王崢 Wang Zheng    朱軍 Zhu Jun

  誠意電影和商業電影
  朱軍:我這裏有一位網友提出的問題。記得你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藝術電影是對大多數商業電影的一種嘲笑。你能不能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陳凱歌:這句話不是我的原創,我至多是引用過這句話,而且那一定是在我三十多歲的時候,我現在肯定比那個時候要圓滑點了。其實這話是有道理的。我一直感覺世界上衹有兩類電影,一類叫好電影,一類叫不好的電影。我們想做好電影,好電影又叫"誠意電影",我們所拍攝的《黃土地》就是"誠意電影"。什麽是最好的創作?我說就是保持童心,別無其他。別記着得過什麽奬、成過什麽名,衹有能夠永遠保持普通人的狀態,才能繼續往前走。所以,上面所說的藝術電影大概也可以說成是"誠意電影",誠意電影是發自內心的。而且我個人覺得,一個人一生中能做的誠意電影在數量上非常有限,至多一兩部。
  朱軍:你今年已經49歲了,以後幾十年你的方向是什麽?
  陳凱歌:陳凱歌會不會拍一個非常商業的電影?我覺得我會。大傢可能很驚訝。因為我覺得,我們需要一個能夠繼續吸引中國觀衆註意力的電影體製。所以,我以後的創作確實希望朝這個方向走。這話抽象:拍出更多更好的觀衆喜愛的電影,這是什麽類型的電影呢?我就是要拍攝出能夠給觀衆提供激動人心的內容的電影,使大傢說"這個電影我得看","這個電影給了我不同的東西"。而且我一再地說,培育成熟的商業市場的問題,因為我基本上認為中國電影在今天整個的發展還不能夠看成是一個工業。這個"工業"的意思就是它可以真正生産出很多吸引人的作品。很多年輕朋友說,我們希望表達,我們希望做藝術傢,這很好,當然我很理解。從另外一方面,就是從一個行業整體發展的角度看,需要成熟的好的商業電影導演,而且我有一個感覺,這樣的導演可能會從廣告行業裏邊冒出來。
  朱軍:我們這裏還有一個片盒。你猜猜裏面是什麽?
  陳凱歌:錢。
  朱軍:您覺得錢對您重要嗎?
  陳凱歌:錢當然重要了。認識到錢對我們這個國傢的人民的重要性,是我們的一個進步,一定是一個進步。但是,我們說除了錢還要有點別的,一定是這樣的。
  朱軍:這裏到底是什麽?
  陳凱歌:我想一定不是錢。很重的。
  朱軍:分量很重,真是很重。你掂量一下。
  陳凱歌:那就是人心了。
  朱軍:陳導說是人心。可以說是人心,是每一位喜愛中國電影,或者說喜愛你的電影的觀衆的心。我們還是打開吧,不要賣關子了。這是一個從陝西延安尹傢溝寄來的特快專遞,是新華書店的一位朋友,在內容的一欄裏寫着兩個字:"黃土"。
  陳凱歌:我非常感動,真的非常感動。
  朱軍:我想這包黃土的寓意,或者說它要期待什麽,其實我們彼此都非常清楚了,所以這期節目到這兒也應該畫上一個比較圓滿的句號了。再次感謝凱歌導演來到我們的演播現場,感謝現場所有觀衆光臨我們的演播現場,再次感謝大傢,謝謝。
  陳凱歌:謝謝,我們聊得真高興。謝謝大傢,非常感謝,這我得
  保存好。
  絶對幕後
  到現在也沒有找到陳凱歌有什麽特別
  "用文化引導娛樂"是《藝術人生》的終極理想。製片人王崢有知識分子情結,"我們最感興趣的嘉賓--也是引起最大反響的嘉賓--經常有着知識分子的背景。"陳凱歌這期節目就是實踐這種理念的代表作。
  但高級和有趣似乎是一對矛盾,許多長於思想的人難免說話沉悶,不適合做長時間的節目。另外就是獨傢的東西少。"實際上到現在也沒有找到陳凱歌有什麽特別。"小別實話實說。
  國際大導演,學問深,認真、倔強、咄咄逼人,一般人對陳凱歌都有些發怵。小別仍然記得剛接到任務那刻的情景,"當時我後背都發涼。"
  不談他的電影,就談他紮什麽皮帶
  解讀"藝術人生",最後還是落在"人生"兩個字上。把明星還原為普通人,提煉出明星經歷和情感中那些普通人有共鳴的部分,給觀衆以啓發,這是節目的核心理念。
  "咱們在現場就別再談他的成就、他的電影,咱們就說說他紮什麽皮帶。"策劃會總是這樣亦莊亦諧地進行着,一個糾纏不决的大問題被一句漫不經心的玩笑話解决了。
  策劃會上的"務虛"一層一層地逼進節目的核心,"他到底對什麽在意,我們針對他在意的東西做刺激就可以了。"
  那什麽是陳凱歌在意的?用什麽來打動陳凱歌?要在有限的時間裏談出深度、談出內容,進入人物的內心,就必須截取人物生活的一個斷面。為了迅速切入陳凱歌的生活斷面,編導想到了使用"道具"。
  什麽樣的道具能夠引領話題呢?當然必須是與陳凱歌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這些對於陳凱歌具有特殊意義的物品,必然會在現場引發他豐富的聯想,從而自然進入編導期待的話題。事實證明,這條路走對了。
  道具的背後
  道具一-牙膏
  陳凱歌離傢去雲南兵團時從傢裏帶了10管牙膏。"多年後我認真地意識到10管牙膏就是10管預購的沉甸甸的時間,仿佛預示着我的命運--包括當兵在內,我一共在雲南呆了七年,如果保持每天刷牙一次的習慣,我應該把最後一管牙膏帶回北京。"
  陳凱歌對於人生的很多感悟實際上是在那裏形成的。《孩子王》中最後的情節"燒山",就來源於在兵團的勞動。牙膏雖小,但連帶的時間歲月是陳凱歌無法忘懷的。
  道具二--父親的錄像帶
  此道具是電視臺在陳凱歌籌備《霸王別姬》時采訪其父的片段。找到這個片段是在陳凱歌自傢的片庫中。因為可能是"N"製的,所以在當時的節目中陳凱歌並未看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第1節:明星還原為普通人第2節:用文化引導娛樂第3節:我們尊敬直面歷史的老人第4節:發展再聚首品牌
第5節:朱軍訪談錄第6節:有責任心的男人第7節:《摔三弦》一舉成名第8節:迷迷糊糊闖央視
第9節:導演、製片人趙本山第10節:為什麽心情不好第11節:絶對幕後第12節:本期主人公陳凱歌導演
第13節:愧對父親第14節:第五代的黃土情結第15節:誠意電影和商業電影第16節:道具的背後
第17節:陳坤第18節:服務員的理想第19節:電影學院的好學生第20節:偶像是有責任的
第21節:憂鬱的背後第22節:五福臨門贈傅彪第23節:夫妻患難見真情第24節:真浪漫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