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 The era of the text but also touching   》 第15节:谢师宴      刘绍铭 Liu Shaoming

  谢师宴
  一年容易又到谢师宴时分。对一位惯于要求言之有物的大学老师说来,最大的考验莫如在席上被同学点名致辞。在功课上,你该说的,平日早说了。你认得那位学生有一次在上课时梦周公,本来打算就此借题发挥,劝告学生一旦踏入社会做事,就不能这么失仪了。但转念一想,这位学生可能是自食其力的清贫子弟,晚上别人入梦时,他还要挨更抵夜。“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的话有理。
  那么,说些什么话好呢?你读过梁实秋的《废话》,开头就说:“常有客过访,我打开门,他第一句话便是:‘你没有出门?’我当然没有出门,如果出门,现在如何为你启门?那岂不是活见鬼?”废话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老师对学生不能说废话。“祝你们身体健康,一帆风顺”不是废话,因为这是你对他们诚心的祝福。问题是这种话是收场白。在收场前的空当儿,说些什么好呢?
  这时你应想到已作古多年的祖母,想到自己混沌未开、光着屁股满街走的岁月。每次你把她老人家的话当做耳边风时,她气得跺脚直叫:“教晓你都家山发呀!”(我把你教懂的话,你祖宗有灵了!)记得么?天道好还,今天轮到你扮演老祖母的角色了。你对毕业学生说话时,话题不妨从人的记忆力随着年纪增大而退化这个“天限”开始,目的就是要他们还在风华正茂时抱着为己为家为国的悲愿,把外语学好。今天的外语,自然是英语。次外语是日语。近年官员爱把“创意”和“增值”这些buzzwords挂在嘴上。外文根底好,可以随意闯入人家的文化遗产与想象空间,也因此增加了自己提出创意与增值的机会。你对他们说这些话,求尽心而已,他们听不听得进去,全看个人造化。你千万不能说的话是:“教晓你都家山发呀!”
  两本坏书
  刘再复在《中国的地狱门》一文中,破除迷信,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列为“坏书”。书难得有人去看,但从小说改编过来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却陆续有来,可见这两部小说中larger than life的传奇人物,通过故老相传,多深入民心。
  捧着《水浒传》来读,当会注意到武松“血洗鸳鸯楼”时,除了三个仇家外,在他刀下丧生的还有十多个无辜者。搬上银幕或电视的《水浒传》,可能是“洁本”,不会出现枉死的丫头和马夫倒卧血泊中的场面,因此无损武松威武的形象:他还是故老相传的打虎英雄,顶天立地、不恋女色的好汉。《水浒传》呢,是“忠义水浒”,贯彻“替天行道”思想的书。
  刘再复说得对,如果不以道德标准看,单以小说艺术来欣赏,《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绝对是上乘之作。不说别的,单看作者以恰如其分的对白来烘托人物性格的功力,已见身手不凡。刘关张桃园结义,是民间美丽的传说。刘皇叔为了取江山,收买人心,用的是权术。赵子龙“百万军中藏阿斗”,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救出少主,把他交给刘备时,做父亲的竟然把孩子摔到地上,说:“差点损了我一员大将!”
  这是一句“攻心”的话,难怪刘再复喟然曰:《三国演义》是“中国统治术、权术的大全。……崇尚仁义的儒家思想一旦进入三国的权力斗争系统,则变成刘备式的虚伪的儒术。……连亲子之爱也变质为心术”。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真是坏书。
  像刘再复这样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直斥其非的人不多。此类“批判”文字,以夏志清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落墨最浓。《水浒传》的暴戾之气,也教孙述宇不忍卒读,但他有个合理的解说,认为这是“强梁给强梁讲的故事”。我讲授“三言”小说多年,讲到《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时,也只好将宋四公这个滥杀无辜的“好汉”以“强梁”目之。强梁是不讲什么道德良心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1节:目录第2节:文学细胞第3节:诗的功用第4节:成语与文字
第5节:有关文化的联想第6节:“支那人的机会”第7节:认同与执著第8节:同事·朋友
第9节:金漆屁股第10节:入禅的境界第11节:轻薄文学(1)第12节:轻薄文学(2)
第13节:阶级与民族第14节:通人言兽语的年纪第15节:谢师宴第16节:Mea Culpa
第17节:英伦名士录第18节:去中国的方法第19节:忽然天国第20节:大散文识小
第21节:可读 bility第22节:我的第一步(1)第23节:我的第一步(2)第24节:童年今昔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