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贴近中国人的教养:教养可以这么浪漫 Close to the Chinese people's education: education can be so romantic 》
第15节:主动探索 科学与创意(2)
李伟文 Li Weiwen
有创意的亲子互动准则
很多有心的父母,知道创造力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是很重要的,于是往往到处寻找哪里有教创意或教科学的补习班。大家似乎都忘了,其实儿童本来就都是天生的科学家,直觉地渴望研究、探索周围的世界,可惜的是,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很快地就被父母压抑住了,在安排得喘不过气的课程中,眼睛里的光芒一天天黯淡下去……
要孩子有创造力,保存好奇心,关键在于家长平日与孩子的互动里,有没有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鼓励,然后聆听他们发问。
父母不必一定要知道答案,也不必告诉他们答案,只要热情地响应他们:「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与找答案!」
(二)编故事,不要列举一大堆事实。
科学的精神在于解释,给一个好的、合理的说法,而不只是单纯的事实堆积,所谓解释就是设法替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赋予意义,其实也就是编一个合理或好玩的故事。
(三)给孩子时间去想。
缺乏耐心等待是大人最常犯的毛病,问孩子问题,通常只等一秒钟,孩子若是没有回答,就马上告诉他们答案。其实我们也真荒谬,我们提的问题,大概都是经过了几十年来(甚至几千年)多少前辈的研究与发现,我们却期待一个孩子在一秒钟就想出答案?
(四)小心我们平常话的用语习惯。
在讨论科学问题时,不要脱口说出「对」或「很好」,如果是一般的鼓励那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科学探索而言,这些赞美等于暗示着讨论已经完毕,标准答案已经找到了。建议家长可以换个说法,用「那真有趣!」「哇!我以前没有这样想过呢!」或者再多问一些问题,多提一些看法,让讨论持续下去,才会有更多的想象与新的可能性产生。
要教「为什么」,不要只教「是什么」。好奇与发问是引领人类从无知跨入有知的指示灯。创意的培养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1. 重新定义问题及虚拟各种解答;2. 打破模式,跳出原有框架,尝试新组合;3. 运用所有感官去体会问题;4. 暂停、放松,让问题沉淀到潜意识。
若是要谈创意,标准答案会严重限制了孩子的思考,可惜在不断地补习、考试之下,孩子的创意怎么还有可能存在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新世界出版社 |
|
|
第1节:推荐序 老师也惊奇 | 第2节:作者序(1) | 第3节:作者序(2) | 第4节:妈妈的心声 | 第5节:孩子的心声 | 第6节:台湾囝仔未来竞争力(1) | 第7节:台湾囝仔未来竞争力(2) | 第8节:舒压 打开舒解压力的一扇窗(1) | 第9节:舒压 打开舒解压力的一扇窗(2) | 第10节:音乐欣赏 学乐器,还是学音乐(1) | 第11节:音乐欣赏 学乐器,还是学音乐(2) | 第12节:只有片段知识,没有逻辑思索(1) | 第13节:只有片段知识,没有逻辑思索(2) | 第14节:主动探索 科学与创意(1) | 第15节:主动探索 科学与创意(2) | 第16节:英文愈早学愈好吗(1) | 第17节:英文愈早学愈好吗(2) | 第18节:让孩子出国值得吗?(1) | 第19节:让孩子出国值得吗?(2) | 第20节:善用现有的公共资源(1) | 第21节:善用现有的公共资源(2) | 第22节:善用现有的公共资源(3) | 第23节:哭与笑,痛苦与承担(1) | 第24节:哭与笑,痛苦与承担(2)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