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怕是風流負佳期:西廂記裏的世情男女 》
第15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7)
侯虹斌 Hou Hongbin
張生不僅對崔鶯鶯的聰明和纔藝十分驚喜,對崔鶯鶯詩裏透出來的信息更是激動不已。他的詩衹是引玉的那塊磚,而她卻和詩告訴他,我久已寂寞,衹待有情人,嚮張生發出了"available"(可行)的信號。張生就撞了出去。
張生這邊拽起羅衫準備行,崔鶯鶯那邊已經陪着笑臉兒相迎。兩人正要傳情,紅娘在旁一聲:"姐姐,有人,咱傢去來,怕夫人嗔着。"結果崔鶯鶯衹好一邊頻頻回頭看,一邊離開。撂下張生一個人在發呆。他忽聽、一聲、猛驚,"原來是撲剌剌宿鳥飛騰,顫巍巍花梢弄影,亂紛紛落紅滿徑"。這個"玉宇無塵""花陰滿庭"的幽靜夜晚,忽然被紅娘扯回到現實中來,擾得雞飛狗跳,張生的美夢也破滅了。
暫時失戀的張生又過了一個無眠之夜,怨不能,恨不成,坐不安,睡不寧。"燈兒又不明,夢兒又不成;窗兒外淅零零的風兒透疏欞,忒楞楞的紙條兒鳴;枕頭兒上孤另,被窩兒裏寂靜。"微弱的風聲、窗紙聲,更加襯托出夜的安靜與凄清。但張生一點都不心灰;崔鶯鶯那首應和的情詩,已給了他足夠的信心,他衹等着終有一天海誓山盟,那些美滿恩情,錦片兒姻緣終會定。
他甚至因此决定:"再不嚮青瑣闥夢兒中尋,則去那碧桃花樹兒下等。"一種說法認為,這裏用青瑣闥來指代鶯鶯所居,表示張生經過酬韻之後,已知彼此有心,不必再夢魂顛倒地精神戀愛了;而元代有"碧桃花下鳳鸞交"之諺,常用來指男女期約,張生衹需等在碧桃樹下,轉嚮現實的肉體的男女幽會。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青瑣闥是漢朝宮門,常用來指朝廷。這就是說張生不再嚮朝廷覓功名了,情願與鶯鶯共度花月佳期。兩種意思相去甚遠。
我推測,這裏指張生寧願暫時捨棄功名,轉而追求鶯鶯,似乎更符合文意。
6、張生百般做作,鶯鶯賣弄俊俏
這第一本的題目正名裏,就是張君瑞鬧道場。可想而知,鬧道場是這一本的高潮。所謂的"鬧",衹是調侃在這場法事中,張生這個局外人比誰都忙。張生已買通了法本,稱要趁着崔相國的道場上,花五千錢帶一份兒齋,追薦自己的父母。法本幫人幫到底,幹脆聲稱張生是他的親戚。在夫人和小姐還沒來之前,這位先相國的法事倒先讓張生拈香了;看來,張生那五千錢用得還真是地方啊。
張生在佛殿裏忙前忙後,一邊卻"候門不許老僧敲,紗窗外定有紅娘報",不願讓老和尚打擾他,猜想紅娘一定會在紗窗外報崔鶯鶯的消息。後面一句被黛玉吟詩時化用為"紗窗也不許紅娘報",遭來薛寶釵的白眼,她也不顧了。張生拈香暗中禱告:則願得紅娘休劣,夫人休焦,犬兒休惡!佛囉,早成就了幽期密約。未曾提及崔鶯鶯本人,實則這種缺席是有深意的,意味着張生自信已奪得了崔鶯鶯本人的芳心,他需要處理的衹是周遭環境和壓力。也就是說,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1) | 第3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2) | 第4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3) | 第5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4) | 第6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5) | 第7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6) | 第8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7) | 第9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1) | 第10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2) | 第11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3) | 第12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4) | 第13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5) | 第14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6) | 第15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7) | 第16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8) | 第17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1) | 第18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2) | 第19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3) | 第20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4) | 第21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5) | 第22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6) | 第23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7) | 第24節:第三本 張君瑞害相思雜劇(1)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