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性格習慣大解析:如何與全國各地人打交道 》
第15節:幽默的天津人(4)
劉登閣 Liu Dengge
表面上看,天津在中國的直轄市中是最沒有特點的一個,既缺少北京那種宏偉大氣的莊重,又沒有上海那種城開不夜的繁華,也不像重慶那樣山重水復、詭譎多姿,乍一看不過是一座放大了的石傢莊。然而實際上,與一般北方城市相比,天津又頗有幾分水鄉的秀麗,海河等幾條河道縱橫全市,星星點點的湖泊分佈城區周圍,雖然不大,卻也為這座城市平添了姿色。
相傳天津設寨時,居民纔有七姓。至明代燕王朱棣(後來的明成祖)率兵掃北,大批的隨軍傢屬和移民到天津落戶,天津始成為繁華的城鎮。燕王與其父朱元璋揭竿舉旗發端於蘇北、皖南,自然隨之而來的以這一帶人居多。雖然距北京不遠,但天津話與北京話卻頗有差異,就是因為守軍及其傢屬多來自安徽。天津衆多的居民是由退役的軍人和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拼湊組合的。天津民間舊時曾流行着:"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的說法,所以天津的節令時俗又源於河北、河南、山東的農村。
天津建衛,長期駐紮軍隊,養成了天津人的尚武之風。軍隊總有身懷武功絶技的男兒,在天津駐守或最後老死天津,那一身的功夫也流傳了下來,這是天津人對武術知多聞廣的原因之一。所以,軍人粗獷剽悍的性格和移民抱團的習性對後來天津民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響。天津歷來就有着分幫結夥的特點,如漕運的山西幫、廣東幫、寧波幫等等。就是在同行業間,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抵禦外部或外地勢力的侵入,天津人也自發組成團夥,出現了腳行、魚行、糧行、油行等組織。
幫會和團夥內部重義氣,守信用,互助互利。早年有所謂"鍋夥",合夥吃飯,平分工錢,是原始的互助互濟形式。幫會與團夥之間互不相讓,爭利奪勢,甚至武力火並。李鴻章在《續天津縣志》序中寫道:"顧其人情風俗輕生赴鬥……蓋斯民之富者,多好倡為善義行……親上死長,勇於赴難而不屈,亦多忠義才傑之倫。"這是講其好的一面。而副作用也不少,以土産"混混兒"出名。所謂"混混兒"皆地痞無賴亡命之徒。"混混兒"之間為了搶占地盤,除經常打架械鬥外,往往還采用"自戕"的特殊方式來鬥狠。當然,"混混兒"僅是個別的,隨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早已絶跡,但它造成的社會影響還是存在的。
清代,天津逐漸失去軍事要塞的地理位置。駐軍實行屯田製,穿渠引水,開荒種田,漸漸由"軍"轉"農"。當政者因勢利導,改軍事管理為行政管理,興辦學校,提倡儒傢教育,民風也隨之一改。貴德恥爭、樂善好施一時成為時尚。一人有難,衆人相幫的好民風一直流傳至今。敢於直言公理,樂於幫助弱者的事情總是屢見不鮮;而欺弱凌下常常會引起公憤。比如,觀看球類比賽,天津人從來都是為暫時失利的一方搖旗吶喊。社會上歷來有民間自行排解糾紛的風氣,稱排解糾紛者為"大了"。"大了"往往是德高望重極善言談之人,他們了事一般不糾纏細節,盡量使問題簡單化,要求在大的方面雙方都過得去,常說:"看我的面子完啦。"所謂了結,不是評理,而是使雙方找回一點"面子"。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緻公出版社 |
|
|
第1節:前言(1) | 第2節:前言(2) | 第3節:天子腳下的北京人(1) | 第4節:天子腳下的北京人(2) | 第5節:天子腳下的北京人(3) | 第6節:天子腳下的北京人(4) | 第7節:洋氣的上海人(1) | 第8節:洋氣的上海人(2) | 第9節:洋氣的上海人(3) | 第10節:洋氣的上海人(4) | 第11節:洋氣的上海人(5) | 第12節:幽默的天津人(1) | 第13節:幽默的天津人(2) | 第14節:幽默的天津人(3) | 第15節:幽默的天津人(4) | 第16節:幽默的天津人(5) | 第17節:幽默的天津人(6) | 第18節:幽默的天津人(7) | 第19節:辣火朝天的重慶人(1) | 第20節:辣火朝天的重慶人(2) | 第21節:辣火朝天的重慶人(3) | 第22節:辣火朝天的重慶人(4) | 第23節:辣火朝天的重慶人(5) | 第24節:辣火朝天的重慶人(6)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