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民國春秋 》
第一捲·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
劉鳳舞 Liu Fengwu
上海光復的第二天,蘇州、流州同時宣佈獨立,成立軍政府。
上海革命黨人在準備起義時,便策動江蘇獨立。光復會上海支部總幹事李燮和派柳承烈、張通典到蘇州活動。同盟會派徐文斌到蘇州楓橋新軍45標進行聯絡,新軍中的革命分子已躍躍欲試。
江蘇省城蘇州兵力十分空虛。新軍名為一協,即第23協,協下屬衹有一標即第45標。協統艾忠琦不能控製部隊。45標統帶劉之潔傾嚮革命,嚮江蘇巡撫程德全進言:
“時局轉移視鄂勝利及他省響應與否;倘長江各省響應日多,蘇居其間難獨異,宜沉機觀變,以俟時耳。”
程德全事實上已無法控製局勢,表示:“值此無可如何之際,此舉未始不贊成,務必秋毫無犯,勿擾百姓。”
11月4日,上海光復,江蘇獨立的時機成熟。這日上午,45標正在操練,統帶劉之潔從撫署回來,登上操場旁土丘上,集合隊伍,高聲道:
“武昌起義以來,瞬已二旬有餘,各省先後響應者絡繹不絶,天命人心,於此可見。滿清政府不久推翻,可操左券。蘇州所以不敢冒昧從事者,因佈置未妥,恐流血殃民,徒滋紛擾而無濟於事。現在時機成熟,不日即可宣言獨立。”
官兵聽罷喜形於色,準備行動。
這天,蘇州城內傳出消息,言今晚6時,新軍營有馬隊入城,宜傢製白旗以待,嚴扃門戶,毋早睡。
晚上,上海民軍50人從上海乘火車赴楓橋同新軍會合。新軍士兵嚮隊官請領子彈,隊官初時未允,嗣見士兵不散,遂一律發給。
5日拂曉,新軍馬隊、步隊、工程隊、輜重隊偕上海民軍一律臂纏白布入城。隊伍來到撫署,謁見程德全,擁為都督。
程德全字雪樓,四川雲陽人,做過黑竜江巡撫,奉調江蘇纔一年多,他在清朝封疆大臣中,可算作較為開明者,同國內立憲派首領、江蘇諮議局議長張謇交往頗密。武昌首義後,曾全力鎮壓江蘇人民的反清鬥爭,並串通立憲派,電請清廷改組內閣,宣佈立憲。後見大勢已去,表示同意江蘇獨立。
起義官兵隨即給程德全送上印信。印信用硯石一方刻其底,文曰:“江蘇都督印。”
江蘇省提法司左孝同、巡警道吳肇邦、新軍協統艾忠琦等聞變逃走,左路巡防營管帶戚從雲被變兵所殺。
江蘇宣告光復,都督府設在都練公所,劉之潔任蘇軍統領,顧忠琛任參謀廳長,蔣懋熙為巡警道,應德閎任財政司長,江紹烈為司法司長,黃炎培、瀋恩孚、羅良鑒為秘書,李平書為民政廳長。其餘官吏一仍其舊。都督府門前,懸有紅字白旗一面,上書“中華民國軍江蘇都督府”,傍有“興漢安民”四字。
江蘇省諮議局解散。在拙政園成立省議會,原諮議局議員55人到會,程德全親自莅會,宣佈開會宗旨。諮議局議員搖身一變,成為省議會會員,遂由會員公推議長,張謇選為會長,蔣炳章為副會長。
當時就有人記下江蘇獨立的情形:“蘇州光復時,沒有絲毫變動,僅用竹竿挑去撫衙大堂屋上的幾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須破壞之。”
浙江同江蘇同一天宣佈起義。
浙江的革命黨人大多在新軍中。浙江省早先就有武備學堂、弁目學堂、陸軍小學堂、炮工學堂等。這些學堂的教官和畢業生,多數人後來成為浙江新軍中的革命黨骨幹力量。
早在1905年,同盟會重要幹部秋瑾就到杭州從事革命活動。秋瑾字璇卿,號競雄,又稱鑒湖女俠,浙江山陰人。1890年,15歲隨父入湘,依父母之命嫁給湘潭富紳子弟王廷鈞。1902年王廷鈞納資捐得戶部主事,秋瑾隨其去北京。她目睹民族危機深重,清政府腐敗無能,决心獻身於救國事業,於1904年衝破封建家庭束縛,自己籌資留學日本,先入駿河臺中國留學生會館所設的日語講習所補習日文,繼入青山實踐女校。她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與陳擷芬發起“共愛會”,和劉道一等組織“十人會”,創辦《白話報》,鼓吹推翻清朝封建統治,提倡男女平權,並參加馮自由等在橫濱組織的“洪門天地會”,受封為“白紙扇”,即軍師。1905年回國,春夏間,經徐錫麟介紹加入光復會。7月再赴日本,加入同盟會,被推為評議部評議員和浙江主盟人。1906年初回國,在上海與易本羲等創辦中國公學。與尹銳志、陳伯平等設立“銳進學社”。又創辦《中國女報》,以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體,為日後創設中國婦女協會打基礎為宗旨。僅出二期而止。旋至諸暨、義烏、金華、蘭溪等地聯絡會黨,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繼與徐錫麟分頭準備浙、皖兩地同時舉事,被推為大通學堂督辦,往來滬、杭間,聯絡滬、杭軍隊與會黨,組織光復軍,徐錫麟為首領,她為協領。預定先由金華起義,處州響應,誘清軍離杭州然後以起義軍渡江攻杭州,如不剋,則帶隊回紹興,由金華、處州入江西,攻安慶,事敗,清軍包圍大通學堂,她與少數學生持械抵抗,失敗被捕。紹興知府貴福深夜提審,她堅貞不屈,僅書“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字以對,就義於紹興軒亭口。
秋瑾在杭州時,曾運動弁目學堂周亞衛等加入光復會。朱瑞、周鳳岐、呂公望、夏超、俞煒、葉頌清、徐世鑣、傅孟等軍界人士加入光復會。秋瑾有光復會、同盟會雙重身份,朱瑞等也既是光復會員,又是同盟會會員。在浙江新軍軍官中,還有一批人加入了同盟會,如顧乃斌、來偉良、黃元秀等。日本法政大學留學生、同盟會會員褚輔成歸國後,擔任同盟會浙江支部支部長,1907年被推舉為浙江諮議局議員,同新軍有密切聯繫。
至1911年,浙江軍界中下級軍官中已有不少人是革命黨人,如第81標代標統朱瑞,營督隊官俞煒,第82標3營管帶顧乃斌、教練官吳思豫、馮熾中,督隊官傅孟,炮隊隊官徐士鑣,工程營隊官來偉良,陸軍警察營督隊官童保暄,旗官傅其永,隊官王桂林,輜重營管帶韓紹基,陸軍小學隊長葛敬恩、周亞衛,督練公所科長黃元秀,科員呂公望等。起義前夕,82標標統周承棪,經吳思豫聯絡,同意參加革命。
上海革命黨人有不少是浙江籍人,同盟會方面,陳其美是湖州人,黃郛是杭州人,蔣介石是奉化人,王逸是嵊縣人;光復會方面,尹銳志、尹維峻是嵊縣人。滬杭有鐵路相通,當天可以來回。武昌首義後,陳其美曾多次到杭州,約集顧乃斌、褚輔成、呂公望、朱瑞、黃元秀、吳思豫、俞煒、童保暄、傅孟等,在西湖白雲庵意周和尚處密議,策劃起義。
杭州新軍兩標都駐紮在城外,每個士兵所帶子彈不滿5粒,城內駐有防旗營,兵多械足,巡撫衙門駐有巡防營1營,衛隊兩連,軍械局內也有巡防營駐守,新軍進城需要城內配合。新軍工程營駐在城內,該營管帶田繼成早已辭職,由左隊隊官、同盟會會員來偉良兼代。來偉良表示,願在城中首先發難,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劈開幾處城門,將城外新軍放入城內。
10月23日,陳其美派黃郛、蔣介石到杭州,召集褚輔成、朱瑞、顧乃斌、韓紹基、葛敬恩、吳思豫、周亞衛等人開會,部署起義的準備工作。决定在橫箭道巷李絅棠傢設臨時機關,存儲軍需彈藥物品,及接洽外地來杭人員。上海又先後派莊之盤、吳文禧等人運去炸彈和送去經費。
浙江革命黨人同撫署衛隊長金富有、軍械局守備隊長吳秉森等取得了聯繫。
11月3日,上海發難,黃郛、蔣介石同浙江革命黨人褚輔成、顧乃斌、俞煒、童保暄、葛敬恩、徐士鑣、吳思豫、王桂林、韓紹基、來偉良、傅孟等,開緊急會議,决定次日午夜12時起義。
會上推選都督時,衆人推顧乃斌,顧不肯;又推朱瑞,朱瑞的代表俞煒說,朱的身體不好。顧、朱是衆望所歸的人,他們不肯任都督,衆人呆了。再推褚輔成,褚則主張由前任諮議局議長湯壽潛出任。湯素來與革命黨人無聯繫,人又在上海。這時童保暄在會上慷慨陳詞,顧乃斌提議由童保暄擔任臨時都督。雖然童保暄的地位和聲望都不高,但事情不能拖延,衹好這樣定下來。童保暄提議由葛敬恩擔任臨時參謀,起草命令,衆人同意。
4日下午,撫署各官紳會議,多數紳界人士堅請獨立要求,至晚8時未允,旋退出。
起義按計劃進行。81標3個營、炮兵1營、騎兵1連,從筧橋出發;82標從南星橋出發,分別嚮杭州城開進。陸軍警察營童保暄、傅其永、王桂林率憲兵,會同工程營前隊3排排長陳滌飭率目兵打開望江門,工程營左隊隊官來偉良率隊打開艮山門。兩標起義士兵長驅直入。
傅孟等率領的82標同蔣介石率領的一部分敢死隊嚮撫署進攻。撫署衛隊長金富有作內應,起義軍衹開了幾槍,擲了幾個炸彈,就進入撫署衙門,納火焚燒撫署。浙江巡撫增韞從後圍墻逃走,躲進馬房裏,被起義士兵拿獲。
81標起義部隊和光復會會員王金發帶領的敢死隊進攻軍械局。軍械局守備隊長吳秉森等人作內應,很快占領了軍械局。
是晚,真正發生戰鬥的地方,衹有茅郎巷,那裏新招之巡防兵頗有效忠於清政府者,同起義軍相戰半小時,力竭始降。
清軍最後的據點是旗營,旗營的新兵500人,壯丁700人。而起義軍有5000人之衆,整個大勢已去。滿人將軍德濟主張投降,但協領貴林主張頑抗到底。浙江諮議局議長陳棪宸謂貴林曰:“清天命盡矣,公無徒死。”貴林答道:“吾唯一死以自謝耳。”
到了5日下午,貴林等探得巡撫增韞已被活捉,革命聲勢浩大,眼下無法再頑抗下去,纔在營門小城垛上竪起白旗,貴林帶了兩名隨從,嚮起義軍接洽投降。
偌大個杭州省城,兵不血刃而白幟飛揚,遂宣佈獨立矣。
浙江諮議局的議長陳絅宸、副議長瀋鈞儒以及馬敘倫等,商議迎接在上海的湯壽潛回杭州,擔任浙江都督,當即由馬敘倫起草了電報稿,除陳、瀋、馬三人具名外,瀋鈞儒還加上了議員褚輔成的名字。電報由馬敘倫發出。
革命黨人在總司令部召開軍政緊急會議,正式推選浙江都督。褚輔成提議推湯壽潛為都督,多數贊成,王金發等少數人反對,理由是:湯壽潛過去慫恿浙江巡撫張曾揚捕殺秋瑾,不應該推他作都督。會議最後仍决定湯壽潛為都督。
湯壽潛得知推他做都督的消息,他不願就任,道:“卿等欲革命,徑行之耳,奈何以強人?吾雖弗善顓製,然與卿等異趣,以若所為亦不與也!”湯壽潛在他人勸說下,還是在當天返回杭州,上任了。
湯壽潛就任浙江都督,周承顓為浙軍總司令,褚輔成為政事部長。湯壽潛任職2個月,便辭去職務,由蔣尊簋接任都督。蔣尊簋字伯器,浙江諸暨人,早年肄業於浙江求是書院,後留學日本。1905年,23歲加入光復會,同年加入同盟會。回國後歷任浙江陸軍第1標統帶、浙江講武學堂總辦,廣西陸軍小學堂總辦、廣西兵備處總辦、1909年任廣東新軍協統。1911年11月9日,他參與驅走兩廣總督張鳴岐,宣佈廣東獨立,被舉為臨時都督,迎鬍漢民為廣東都督,自任廣東軍務部長,旋任浙江都督。
安徽革命卻是難産。早在1904年,陳獨秀、柏文蔚等就在安徽成立了反清組織嶽王會,參加嶽王會的有安徽公學中的優秀學生和武備學堂的學生,約30多人。嶽王會總會設在蕪湖,陳獨秀為會長。次年,柏文蔚在南京設立分部,自任分部長。柏文蔚當時在南京南洋第9鎮33標2營,任前隊隊官,後升至管帶。同盟會成立後,柏文蔚率嶽王會南京分會全體同志參加。
在日本留學的安徽籍學生吳春陽、管鵬、王天培、常恆芳等在1905年加入同盟會,吳春陽任安徽主盟人。他們歸國後,到安徽省省會安慶新軍中開展革命活動,發展同盟會會員。武備學堂的學生、嶽王會會員倪映典、熊成基等先後投入安徽新軍。嶽王會在安徽新軍中有二三十人,因人數太少,沒有建立分會,便成立了一個外圍組織維新會,新軍1標3營的官兵都參加了這個組織。此時,倪映典已加入同盟會,他在新軍先後任炮隊隊長、騎兵營管帶、炮兵管帶。他同隊官熊成基密謀發動起義。熊成基已加入了光復會。
1908年11月,倪映典、熊成基等乘太湖會操的機會,率馬、炮兩營1000餘官兵起義,推熊成基為起義總指揮。起義軍進攻安慶,激戰3晝夜,因寡不敵衆,起義軍退至廬州解散餘衆。嶽王會的主要骨幹範傳甲、薛哲、張勁夫、葛蘭瑞等英勇就義,全省牽連被害者達300餘人,嶽王會的勢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一些幸存者,大多加入同盟會。
熊成基起義失敗後,吳春陽加緊活動。吳春陽字墀𠔌,安徽合肥人。曾和熊成基同在炮營任職,並奔走各地。武昌首義的前三天,他回安慶。隨後又去武昌會見黎元洪,10月28日再次回到安慶。30日,他和王天培、韓衍、史沛然、李乾瑜、陳安仁等在奚傢花園附近的一傢客棧萍萃樓召開會議,新軍步兵兩標、馬炮營、工程隊、測繪學堂、陸軍小學堂都有代表參加,决定當晚由新軍發難。推鬍萬泰為總指揮,約定晚8時先由62標舉火為號,61標和馬、炮營繼起響應,先攻標部,奪取子彈,再合力攻省城。
駐安徽的新軍是第31混成協,協下設第61標、第62標和炮營、馬營、輜重隊、工程隊。61標駐安慶城外五裏廟,62標駐安慶城外20裏的集賢關,炮營、輜重隊設東門外迎江寺下,馬營設西門山上,工程隊設城內關帝廟。新軍中識字的人很多,其中還有文武秀纔。每到夜晚,書聲琅琅,達於戶外。
安徽巡撫朱傢寶是個思想頑固的舊官僚,他曾鎮壓熊成基起義。武昌首義後,他十分恐慌。他認為新軍不可靠,除將發給新軍的子彈悉數收回,命駐紮在安慶城內的巡防營統領劉利貞加強防務外,將新軍革命情緒較強的62標3營調往皖鄂交界的英山駐防,該營管帶是革命黨人桂丹遹。朱傢寶又請求清朝政府調來張勳所部江防兩營到安慶,並派軍艦到安慶長江江面遊弋,以資威懾。
起義總指揮鬍萬泰在30日晚突然藉口“送母”離開安慶。
負責率62標首先發難的排長李乾瑜,因參加策劃起義的會議,回營太遲,被標統顧琢堂拘留,62標不能及時行動,也無法舉火為號。
61標和62標、馬炮營、工程隊駐地相距很遠,傳遞消息很慢,不知道情況臨時有了變化。
到了規定時間,炮營隊官陳安仁、排長吳士英將該營管帶逐走。但炮上機關均已被預先卸去,衆人無能為力。
61標士兵也如期進攻本標標部,標統鬍永奎率弁兵居高臨下開炮轟擊,不少起義士兵犧牲。雙方相持到晚11時,仍不見62標舉火信號。起義士兵便各自回營。
巡撫朱傢寶得到新軍起義的消息,立即命衛隊以機關炮守城。次日,61標標統鬍永奎調來江防營數百名荷槍實彈的官兵,作為警戒,收繳了62標官兵槍械,並將全體官兵集合在操場訓話,宣佈將全標解散,聽候分批遣送回籍,無令不準出營,否則槍殺勿論。
這日下午4時,62標起義士兵由陸國榮、史明傢率領,救出被拘留的李乾瑜,趕走標統顧琢堂,嚮省城進發,61標官兵聞訊,乘機衝出營房,徒手嚮省城進發,逼近北門,發出了聯絡信號,可是城防已由江防營嚴密控製,城內新軍不敢響應,而江面上又有兵艦巡遊。起義軍攻城,因槍彈不足,且守城的江防營和巡防營都配有新式快槍,起義軍被擊潰,退往桐城。潛伏在城內的吳春陽,逃離安慶,前往武昌求援。起義失敗。
朱傢寶下令新軍各營一律解散。他還準備在城內大搜捕。但有人嚮他進言,黨人皆挾有猛烈炸彈,如逼其走險,恐全城俱毀。朱傢寶因而不敢搜捕。
江防營是朱傢寶請調來的客軍,紀律很壞,隨意搶劫居民財産,兩傢當鋪被其搶劫一空,還想搶劫藩庫,激起民憤。安徽省諮議局要求朱傢寶將江防營調離出境,將潰散的部分新軍招回,編為商團,維持省垣治安。商團團長由原62標教練官王道濟擔任。朱傢寶衹好答應。
省城安慶動蕩不安,皖北重鎮壽縣又舉義旗。同盟會會員張匯滔從日本回來,在壽縣以“信義會”名義開展活動,其誓言和同盟會誓言完全一致。11月5日,革命黨人發動起義,革命武裝發展到2萬人,編成21營,由王慶雲任淮上軍總司令,張匯滔、袁傢聲、張綸為副司令,壽縣舉事,震動省城。
江防營撤離安慶,朱傢寶失去了兵力。正當此時,江西省軍政府致電安徽省諮議局:“潯將遣師,恢復金陵,道出安慶,要求獨立。”
這個簡短的電報,使安徽士紳甚為疑懼,與其讓九江的革命軍到來方始獨立,不如及早自為作主。同盟會會員、測繪學堂的王天培自稱是奉黎元洪命令,主持安徽獨立,對諮議局施加影響。
11月8日,諮議局開會,决定宣佈安徽獨立,推巡撫朱傢寶為都督,王天培為副都督。
各界將都督印信送至撫署。朱傢寶接見,放聲大哭,再三推讓,始允暫受。
逃往武昌求援的吳春陽,於當晚返回安慶,被任為總經略。
朱傢寶將撫署改為都督府,於頭門外竪立白旗二面,一書宣佈獨立,一書興漢保民。
諮議局推王天培為副都督後,又藉口各省都沒有副都督,要王天培改任軍事總監。王天培有炮營支持,便到諮議局,限時要他們交出都督印信,否則以鐵血相見,諮議局弄巧成拙,不得不嚮朱傢寶索回都督印信,交給王天培,並承認他為都督。
王天培不能控製局面。原巡防營統領劉利貞等唆使流氓在城內鼓噪,王天培被迫出走,都督印信又回到朱傢寶手中。
朱傢寶雖然再任都督,手中卻無兵力,全靠巡警道方耿寰所率警察維持地方秩序。原62標教練官劉國棟,便乘機率領一部分招收回來的新軍,包圍巡警道衙門,趕走方耿寰,自稱都督。鬍萬泰也率領測繪學堂學生百餘人,包圍巡撫衙門,要朱傢寶交出印信,並以皖軍總司令名義出佈告安民。安徽一時竟有三個都督,省城安慶一片混亂。
安徽同盟會領導人吳春陽看到局勢無法收拾,便嚮九江軍政分府都督馬毓寶請求派兵援皖。馬毓寶派團長黃煥章帶兵兩營開赴安慶。
黃煥章是個庸劣異常之人,他所部2000人是新近招募來的洪江會會徒,軍紀很壞。有人得知黃煥章的部隊毫無紀律,便極力反對他的軍隊進城,指定他們駐城外五裏廟,說明軍餉由省庫供給。黃煥章根本不理,擅引軍進城,駐紮師範學堂。
黃煥章嚮諮議局要軍餉萬元,議長竇以珏答應先付2500元。黃煥章不滿,先唆使軍士放槍威嚇,後指揮所部圍攻都督府,洗劫軍械庫、藩庫,以至商店和富戶。藩庫存銀洋8萬餘元,軍械庫快槍200餘枝、子彈100餘萬發、機關炮6尊、過山炮12尊被劫走。100余家商店所失達100萬元。
朱傢寶在混亂之中逃離都督府。黃煥章便出佈告說,安徽一切軍政由他負責,儼然是安徽都督。
黃煥章鬍作非為,吳春陽極為憤慨,他决定去責問他。他的一位朋友拉着他的手勸阻道:“煥章狼子野心,不可理喻,何輕身入虎穴乎?”
吳春陽厲聲答道:“煥章假藉民軍,行同盜賊,踐我土地,虐我人民。吾皖素稱多志士,今事如此,竟無一人仗義執言乎?”言罷,便去黃煥章軍營。
吳春陽要黃煥章將所掠奪的庫銀、軍械和商民財物如數歸還,至於軍費,可以保證籌給。黃煥章不理睬他。
次日,吳春陽再次找黃煥章,被黃拘禁。吳春陽自知不免,寫了一首絶命詩:
來來去去本無因,
衹覺區區不忍心,
拚着頭顱酬死友,
敢將多難纍生靈。
……
詩還未寫完,黃煥章便指使衛兵用手槍嚮他射擊。吳春陽身中七彈,壯烈犧牲。
被朱傢寶調駐英山的原62標3營的同盟會會員,聽說吳春陽被害的消息後,便在管帶桂丹慓的率領下,開回安慶,準備用武力逐走黃煥章部。這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黃煥章部難以抵抗的。
此時,馬毓寶派總參謀長李烈鈞來安慶處理善後。李烈鈞見安慶群情憤激,便將黃煥章撤職看押,將黃煥章的謀士、肇事人顧英槍决。復令黃部士兵將所掠財物悉數交出,搬入都督府,邀請商會派人,會同發還原主認領。
李烈鈞被推為安徽都督,但仍有皖人不服。李衹得以援鄂為藉口,率黃部離皖。衆人推桂丹韻為臨時都督。
鬍萬泰仍以總司令自居。實際上,安慶陷入無政府狀態。
安慶宣佈獨立的第二天,皖北重鎮廬州、皖南要地蕪湖同時光復。廬州首邑在合肥,同盟會會員孫萬乘為廬州軍政分府總司令;從武漢剛剛返回蕪湖的陸軍小學學生吳振黃為蕪湖軍政分府司令。
在混亂中,安慶的同盟會會員韓衍、管鵬等,以及陸軍小學、測繪學堂、尚志學堂學生為主,組成一支青年軍,由韓衍任總監。韓衍等發電報給上海的同盟會組織,請求派剛由南京出獄的安徽籍老同盟會會員孫毓筠為安徽都督。淮上軍總司令王慶雲,廬州軍政分府孫萬乘,蕪湖軍政分府吳振黃等,均一致擁戴孫毓筠。
孫毓筠,安徽壽縣人,1905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同年去南京運動新軍,響應萍瀏醴起義,事泄被捕,判刑5年。他於12月21日抵達安慶,成立安徽軍政府,出任都督,以桂丹墀為軍務部部長兼總司令,韓衍為青年軍總監兼代參謀長,管鵬為內務部長,史推恩為財政部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捲·第一章 “洪秀全第二” | 第一捲·第二章 流血廣州 | 第一捲·第三章 孫、黃同盟 | 第一捲·第四章 鎮南關星火 | 第一捲·第五章 屢敗屢戰 | 第一捲·第六章 血祭黃花岡 | 第一捲·第七章 風滿黃鶴樓 | 第一捲·第八章 辛亥槍聲 | 第一捲·第九章 “俘虜”都督 | 第一捲·第十章 武漢血戰 | 第一捲·第十一章 “竜頭大哥” | 第一捲·第十二章 “興漢滅旗” | 第一捲·第十三章 山西立威 | 第一捲·第十四章 血盟人頭願 | 第一捲·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 | 第一捲·第十六章 乞降與反復 | 第一捲·第十七章 新瓶裝舊酒 | 第一捲·第十八章 天府英魂 | 第一捲·第十九章 鐘山風雨 | 第一捲·第二十章 北洋軍閥之路 | 第一捲·第二十一章 國中之“國” | 第一捲·第二十二章 東山再起 | 第一捲·第二十三章 恃強玩議和 | 第一捲·第二十四章 臨時大總統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