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他說   》 15、自由主義在齊國      熊逸 Xiong Yi

  孟子的時代,正是田齊鼎盛的時代,齊國在齊威王和齊宣王的治下興盛一時。這兩位齊王的共同特點是:第一,重視人才;第二,保障言論自由。這兩點,對構築齊國的兩代盛世是很有助益的。
  中學語文課本裏有一篇《鄒忌諷齊王納諫》,這裏的"齊王"就是齊威王,文中說齊威王聽了鄒忌的勸說之後,廣開言路,言者無罪,結果大傢提意見提得都實在沒意見可提了。從常理推斷,這雖然很有可能是誇大其詞,但畢竟也能說明不少問題。齊威王還曾和本書中頭一個露面的梁惠王一起打過獵,在打獵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場著名的對話。這段對話也很能說明齊威王的見地和做派。
  打獵的時候,兩位老大閑聊天,梁惠王說話不過大腦,問了齊威王一個傻問題:"你們齊國有什麽寶貝沒有啊?"
  齊威王馬上一搖頭:"沒有!"
  如果照我們一般人的心理,你在酒會上和誰誰聊天,這人眼放紅光地問你:"嘿,老兄,你傢裏有什麽值錢東西沒有?"
  我想你的反應應該也和齊威王這時候差不多,也是馬上一搖頭:"沒有!"
  但這二位都是大國諸侯,說這話的心態和我們一般人是不一樣的。
  梁惠王心裏暗笑:"哼,小氣鬼,你以為我是要跟你借錢吶!"
  梁惠王把胸脯一腆,自豪地說:"我的國傢雖然不算大,可也有乒乓球大小的夜明珠一籮筐,你們齊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難道就沒一點兒寶貝嗎?"
  大傢體會梁惠王說這段話的心態,就更能明白他為什麽急着稱王了,這就是典型的自我膨脹。所以呢,他沒用多少年就把自己從"夜明珠一籮筐"變成"糗事一籮筐"了。
  面對梁惠王的自我膨脹,齊威王的回答非常巧妙:"我對寶貝的看法和你不一樣。"
  梁惠王心想:"我的寶貝你就是沒有,哼,你還挺會給自己找臺階的!"
  齊威王接着說了:"我手下有個小弟,某某,守衛南方,有他在,楚國就不敢輕舉妄動;還有個小弟,某某,守在西邊,有他在,趙國就不敢打我們齊國的主意;還有個小弟守北邊,有他在,燕國就安分着呢;還有個小弟守東邊--不對,口誤了,我們齊國東邊是大海--這個小弟是治安辦的負責人,有他在,我們齊國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些小弟纔是我的寶貝!切,跟他們一比,你那些破珠子算個球啊!……咦?梁叔,哪兒去了?怎麽一眨眼工夫就不見了?"
  腳底下梁惠王傳來微弱的無地自容的聲音:"我在這兒呢,我在地縫兒裏貓着呢。"
  到了齊宣王的時候,他把齊威王的政治遺産繼續發揚光大,大力提倡"百花齊放,百傢爭鳴"--這可不是我胡亂發揮,"百傢爭鳴"這個說法就是從他這兒來的。
  大傢還記得我前面說過二狗子攛掇着惡要離開魏國家乡去齊國建築工地上打工嗎?不是說齊國正在首都臨淄搞面子工程正在大興土木嗎?這可不是瞎說,百傢們進行爭鳴的稷下學宮就是這個面子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齊宣王使稷下成為各門各派的學者和說客們的超級大沙竜,國際知名學者紛至沓來,當然肯定也少不了一些騙吃騙喝的。齊宣王給了稷下這些人以極高的待遇和極大的自由度,這些人整天什麽事都不幹,就是紮堆兒聊天,當然,這是在做學術討論,"百傢爭鳴"嘛!可能一開始還會有人疑心齊宣王這是不是在引蛇出洞啊?但事實證明,稷下一地,確實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風水寶地,於是人就越聚越多,最熱鬧的時候據說能有好幾萬人--要知道,以當時的人口規模和城市規模來說,這簡直太驚人了。
  優厚的待遇和自由開放的學術環境,對於一個知識分子來說,除此之外再無天堂。這段歷史,兩千多年來衹此一傢,後來諸如蕭梁等等雖有此心,卻再沒人造得出這種氛圍了。往而後如何呢?"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
  但是,關於稷下,我們來想一個問題:即便是在現代社會,你能夠想像得出幾萬名教授、副教授、研究員聚在一起搞學術研討麽?幾萬人啊!評書裏常說什麽"人上一萬,無邊無沿",春秋時期大諸侯的國傢軍隊也不過就這麽多了,就算時代發展了,可哪可能有這麽多高知啊?
  答案是:真正的高知是沒那麽多,可是,有不少研究生都是跟着導師一起跑路的,比如孟子,去這個國傢、那個國傢,不是什麽"千古腐儒騎瘦馬"孤零零地凄涼場面,而經常是隨行弟子一大群,浩浩蕩蕩的一個車隊。所以呢,稷下的場面其實倒有點兒像武林大會,嶽不群帶着令狐衝等一班弟子,左冷禪也帶着他們衡山派的幾十名高手隨行,少林、武當這等名門大派自然更是人少不了。在"百傢爭鳴"的時候,掌門跟掌門爭,弟子也跟弟子爭。當然了,這裏面肯定也有像莫大先生那樣喜歡獨來獨往的,也有桃𠔌六仙那樣純屬搗蛋的,說不定還有田伯光那樣懷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最後,我覺得,記載稷下盛事的傢夥也不可能挨個兒人頭數過,衹知道是烏泱泱一大群人,可能中間還夾雜着賣書的、賣報的、賣煎餅賣茶葉蛋的,於是就這麽寫成幾萬人了。
  捉摸完了人數問題,有人可能又會産生新的好奇了:既然稷下搞的是這麽一個盛大的武林大會,那儒傢在這裏面到底算是少林啊,還是武當啊?
  這個問題沒法一下子回答。為什麽呢?因為這個問題問得不精確。
  話說這一天,天高氣朗,萬裏無雲,孟子正和一名大漢面對面地相持着。看看孟子,氣定神閑;看看那名大漢,淵亭嶽,各是一番高手風範。
  二人僵持片刻,那大漢驟然發難,身形快愈飛鳥,雙腿連環,疾攻孟子面門而來。孟子不慌不忙,待對方招式用老,稍一側身,擡左掌嚮對方右腿膝彎處輕輕一搭,使了個黏字訣,一纏一帶,使對手重心頓失。那大漢也非庸手,膝彎突然下壓,不等孟子纏勁發足,早已藉力騰身。這一瞬間兔起鶻落,二人移形換位,已經過了一招,不分上下。
  行傢一伸手,便知有沒有。孟子贊道:"好一個佛山無影腳!敢問閣下和黃飛鴻黃師傅怎麽稱呼?"
  那大漢望嚮孟子,註意到孟子窄窄的奇形馬步,拱手答道:"在下佛山豬肉榮,是黃師傅新收的弟子。這位大俠,看您這身形,二字鉗羊馬,敢問可是詠春高手?"
  孟子拱手笑道:"在下鄒國孟軻,呵呵,真是不打不相識!我們詠春拳祖師嚴詠春師承少林五梅師太,你師父黃飛鴻卻是少林俗傢弟子,算來咱們還是同宗。幸會,幸會,老弟若不嫌棄的話,愚兄做東,咱們好好喝一杯去!"
  --呵呵,這可不是胡亂編排孟子,在這個時候,儒傢已經不是一門一派了,而是分成了若幹門戶。孔子是儒傢的祖師爺,門人衆多。他老人傢有個孫子,叫做子思,繼承了爺爺的學問,開館授徒,其中有個不知名的徒弟就是孟子的師父。子思的師叔裏邊,開宗立派的有好幾個,各有所長,各有所專。就比如達摩孔子創立了儒傢少林七十二絶技,後輩們沒人能把這七十二絶技都學全。於是,你學了大力金剛指,我學了羅漢伏虎拳,然後又各自授徒,其中若再有厲害人物出現,便又成了那曹源一滴水,一花開五葉,越傳越廣。這一段歷史時期裏,很有一些風雲人物是出自孔門的譜係,雖然這些人看上去好像不大像是儒傢,比如和孫武並稱的大軍事傢吳起,還有我們初中歷史就學過的改革傢裏悝,還有給劉邦製訂朝儀的那個投機分子叔孫通,還有一位後來成了墨傢鉅子--這個身份有點兒相當於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或者青幫頭子杜月笙,但這個人的名字太怪,輸入法打不出來,我就不寫了。儒傢還有一位大名人,就是前面已經介紹過的那位荀況--孟子在稷下擂臺上掄胳膊晃膀子的時候,荀子還衹是看臺角落裏的一個毛頭小子,孟子此刻還不知道他這位同門小師侄(我也不知道這輩分到底該怎麽論)將來也會成長為一代高手,並且還會對自己的武功傢數橫加非議,毫不留情。對了,還有一位陳國人,雖然不是太有名,但出於我和陳國人的私交,還是拿出來抖摟抖摟,這位仁兄名叫顓孫師,是孔子的嫡傳弟子。
  看看,孔子死後還沒多久,後學們就開始拉幫結派立山頭了。當然了,這是對儒學的發揚光大,是件好事,但問題是,有些山頭之間屬於各有側重,有些則産生觀點衝突了,那麽,越發展下去,衝突必然也就越多。荀子在自己的書裏就攻擊過自己的同門師叔伯和師兄弟什麽的。韓非子也奚落過所謂"儒傢八派",覺得太多人都是挂羊頭賣狗肉的幹活。
  如果儒學真的成了一門宗教(直到康有為的時候纔真正要把儒傢思想作為國教,而且這還是一次無疾而終的嘗試),那麽,這些分歧和衝突還大有調和的可能,正如佛教,佛陀去世之後,五百羅漢第一次集會就發生觀念分歧了,你說佛陀當年是這麽說的,我說他是那麽說的,後來也搞得派係林立,但從"學"入"教"之後,總是能有"萬法歸一"或者"不同法門針對不同根基的受衆,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等等這類調和的說辭,但儒學作為學術,要想調和分歧可就遠沒有這麽容易。而且,再加上有些弟子獨特的個人悟性--比如荀子的學生裏就既出了韓非又出了李斯--儒學的世界就越來越豐富起來。所以,孟子的詠春拳和豬肉榮的佛山無影腳雖然乍看上去如此不同,其實卻是同宗同源。
  現在再回到上面那個問題,我們就清楚了:這個時候呢,籠統地說"儒傢"已經不太準確了。
  那麽,我們可以把問題改成這樣:孟子這支儒傢在稷下這個武林大會上算是少林呢,還是武當呢?
  得等孟子死了多少年以後成為聖人的時候,我們才能說他到底是少林還是武當,現在這個時候,孟子可遠遠算不上名門大派。孟子在後文裏親口說過,當時的天下是"非楊即墨",也就是說,楊朱一派和墨子一派纔是少林和武當,而孟子呢,可能連五嶽劍派的位置都夠不上。但是,即便是這樣,孟子卻從來不把這些名門大派放在眼裏,他是個好鬥的人,他要戰鬥戰鬥再戰鬥,終於在死後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武林神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1、自序梁惠王章句上 2、"禮儀之邦"其實是別的意思
3、河南人惹誰了?4、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5、中國人也篡改過教科書6、封建社會是個好社會
7、拉大旗,做虎皮,打着紅旗反紅旗8、聖水、清水和髒水
9、人民是可以自由遷徙的10、別把政府失職說成自然災害
11、兩千年前的中國人妖12、孟大俠天下無敵
13、孟子要搞和平演變14、姓陳的沒一個好東西
15、自由主義在齊國16、詠春拳訣
17、孟子的生活作風問題·說實話騙人才是真功夫18、胸有成竹說錯話
19、人人成佛,人人成聖20、草民們的瞎激動
21、書生好談兵22、賣國、亡國全有理
23、親娘、後娘、別人的娘,有奶就是娘24、有奶就是娘,有槍也是娘,有奶有槍更是娘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