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揭秘竜脈玄機細品皇朝興衰:皇朝天運   》 竜首山王氣(2)      嚮斯 Xiang Si

  九三之爻是君子終日朝乾,夕惕,若厲,無咎,意思是有道之人,白天勤奮自勵,夜晚警惕反省,雖處險境,也無災害。宇文愷覺得,這是建造中央官署的好地方,因之在這裏建築皇城,中央辦公衙署全部設置在此。
  九五之爻是飛竜在天,意即天子位於高位,尊貴無比,不是平常之人所能達到的。宇文愷就在這裏建築佛、道寺觀,著名的玄都觀、興善寺就聳立在這裏。
  大興城建造在高大的竜首山南坡上,山護水擁,藏風蓄水,氣勢奪人。宮城建成了,皇城也隨之竣工,然後建成了郭城。歷時兩年,都城大興城建設完成。隋文帝楊堅親自踏勘了大興城,被這裏的竜虎之氣所傾倒,覺得十分滿意,厚賞了精通風水之術的宇文愷。隨之遷都,賜名大興城(今陝西西安)。
  道士們卻看出了端倪,認為大興城雖好,藏風蓄水,卻忽視了山川之神,沒有設立專門的寺廟供奉,竜虎之氣不會久留,恐怕國祚也將不會長久。沒等道士表達自己的想法,文帝仙逝了,隨即登上皇帝寶座的煬帝,剛愎自用,根本不把道士放在眼裏。皇帝非常自信,繼續大興土木,建造淫宮,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建築行宮和遊樂之所,道士從皇帝充滿自負和殺機的眼神中,看到了王朝的結局,噤若寒蟬。
  隋大興城大興城是中國城市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基本奠定了中國都城宮城、皇城、郭城三重城的格局。在此之前,從秦漢一直到南北朝,都城之中的城市格局,沒有章法,沒有佈局,皇宮、官署、民居,交錯相處,十分繁雜。自大興城之後,都城的均衡對稱格局開始形成,街道整齊劃一,南北交錯,東西對稱,大街小巷,井井有條。特別是將宮城、皇城、民居三個部分相對分開,界綫分明,既安全,又實用。唐代大詩人李商隱這樣描述隋宮:
  紫泉宮殿鎖煙霞,
  欲取蕪城作帝傢。
  玉璽不緣歸日角,
  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
  終古垂楊有墓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
  豈宜重問《後庭花》。
  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文帝楊堅命高熲、宇文愷等人在漢長安城東南竜首塬上設計了一座新的宮城。建成以後,命名新宮城為大興城。隋初的宮城為何叫大興城?一種說法是太極殿位於大興村;另一種說法是文帝最初封為大興王,到他登極時,就將縣、門、園、池都用大興命名。大興是指永遠興隆的意思。
  文帝認為漢長安故城凋殘日久,屢為戰場,因而决定再造新城。當時長安故城確實十分殘破,而且其水質鹹苦。新城選在距長安十幾裏的竜首塬,這裏北枕渭水,南倚終南山,東有滻水,西有灃河。
  隋大興城的建造領銜主事的是左僕射高熲,總設計師是太子左庶子宇文愷,另有主要的人物大將劉竜、巨鹿郡公賀婁子幹、太府少卿高竜叉等參與其事。
  建造大興城衹用了九個月時間,到開皇三年二月正式遷都。大興城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米,城周長近38公裏,面積84平方公裏,而漢長安故城周長僅25公裏,魏晉洛陽故城周長僅12公裏。大興城可以說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城。
  大興城分為三大部分:外郭城、皇城、宮城。宮城位於北部正中,宮城南邊為皇城,外郭城則從東、西、南三面護衛着皇城和宮城。外郭城共十二門,四面各三門。東、西、南、北四面的中門為:春明門、金光門、明德門、景曜門。明德門是一門五道,其餘的是一門三道。
  隋初開鑿了三條大的水渠:竜首渠、清明渠、永安渠。竜首渠在城東,引滻水過長樂坡而後分成兩支:一支過通化門和興慶宮、太極宮,一支繞東北角過大明宮南流入禁苑。
  大興城宮城稱大興宮,位於全城北部正中。大興東為東宮,是太子居住的所在;其西為掖庭宮,是嬪妃美人居住的所在;中部為太極宮;南部為皇城;北部和外郭墻之間是太倉,墻外就是大興苑。大興宮南北1492米,東西2820米,周長約8.6公裏。太極宮中的主要宮殿包括太極殿、武德殿、承香殿、大吉殿、立政殿。隋大興宮到唐代時就改名為太極宮。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作者介紹前言(1)前言(2)
第一個通曉風水術的君主(1)第一個通曉風水術的君主(2)第一個通曉風水術的君主(3)風水之都(1)
風水之都(2)竜脈(1)竜脈(2)三竜雲氣
華陰形勝竜首山王氣(1)竜首山王氣(2)竜首山王氣(3)
鳳鳥後裔膏腴沃土六朝古都(1)六朝古都(2)
六朝古都(3)三重宮闕八朝古都(1)八朝古都(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