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新解——思與行 》
八佾篇第三(2)
何新 He Xin
[原文]
季氏旅於泰山①。
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②?”
對曰:“不能。”
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③
[譯文]
(3.6)季氏要去祭祀泰山。
孔子對冉有說:“你不能勸阻他嗎?”
冉有回答說:“不能。”
孔子說:“啊呀!難道他認為泰山之神還不如林放懂禮嗎?”
[註釋]
①《論語音讀》引《洪武正韻》:“旅,祀山川名。”旅,祭祀之名,即巡狩。“旅”,又作“臚”。《集解》引師古:“旅,陳也。臚,亦陳也。聲相近,其義一耳。”“旅”異本作“臚”。《史記·六國表》:“位在藩臣,而臚於郊祀。”《儀禮·士冠禮》鄭註:“旅,古文作臚。”泰山之祭為大禮,即封禪,衹有天子才能主持。季氏衹是魯國的大夫,竟去祭祀泰山,因之孔子認為是“僭禮”。
②冉有(前522—?),名求,字子有,孔子弟子,小孔子二十九歲。時為季氏傢臣。救,阻止。救、阻古音可通轉。
③參看3.4,林放問禮之本。
[原文]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①!揖讓而升②,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譯文]
(3.7)孔子說:“君子沒有與人競爭的事。一定有,那就是比賽射箭!相互行禮謙讓而登場,下場後相互敬酒。那種競爭也是君子之爭。”
[註釋]
①古代射禮(詳見《儀禮》鄉射禮和大射禮),登堂而射,射後計算誰中靶多,中靶少的被罰飲酒。
②揖,揖禮,即鞠躬。
[原文]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①,美目盼兮②,素以為絢兮③。’何謂也?”
子曰:“繪事後素④。”
曰:“禮後乎⑤?”
子曰:“起予者商也⑥!始可與言《詩》已矣。”
[譯文]
(3.8)子夏問說:“‘(她)微笑時真嫵媚呀,(她)美麗的眼睛黑白多分明呀,(她)雪白的臉上又擦了絢麗的胭脂啊!’這幾句詩是什麽意思?”
孔子說:“先渲染彩色,仍復歸於素潔。”
子夏說:“而後就施之以禮儀嗎?”
孔子說:“啓發我的是你卜商啊!以後可以同你一起討論《詩經》了。”
[註釋]
①巧笑,巧,俏也,又通嬌。微笑。倩,音欠,美麗。
②盼,判也,黑白分明。《詩集傳》:“盼,白黑分也。”《字林》:“盼,美目也。”
③絢,炫也,亮麗。
④事,讀為施。繪事,即施繪。
⑤禮後乎,倒置語,即“後禮乎”。
⑥起,啓也。啓發。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
|
|
編輯推薦 | 內容簡介 | 圖書目錄 | 序 | 學而篇第一(1) | 學而篇第一(2) | 學而篇第一(3) | 學而篇第一(4) | 為政篇第二(1) | 為政篇第二(2) | 為政篇第二(3) | 為政篇第二(4) | 為政篇第二(5) | 八佾篇第三(1) | 八佾篇第三(2) | 八佾篇第三(3) | 八佾篇第三(4) | 八佾篇第三(5) | 八佾篇第三(6) | 八佾篇第三(7) | 裏仁篇第四(1) | 裏仁篇第四(2) | 裏仁篇第四(3) | 裏仁篇第四(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