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揭秘中国探月工程:月球密码   》 第15节:艰难的探月历程(3)      Shuang Ping

  与此同时,美国实施了四项无人月球探测计划,一是“先驱者”系列探测器;二是“徘徊者”系列探测器,主要对月面进行初步观测;三是“勘察者”系列探测器,用于软着陆及对月面的力学特性进行现场考察;四是“月球轨道器”系列探测器,对月球进行测绘并为选择着陆场获取数据。这些计划最初是针对月球表面进行科学研究而提出的,当阿波罗登月计划出台后,美国立刻将它们调整为登月计划的辅助计划,它们的新任务是提供月球的详细数据,为载人登月做准备。
  “先驱者”系列是个比较倒霉的系列,从“先驱者”1号到“先驱者”5号,“兄弟”五个没有一个成功。它们的失败倒并不是自身有多大的问题,主要是当时美国的运载火箭设计不过关,火箭没有足够大的运载能力使“先驱者”达到地球逃逸速度并奔向月球。“先驱者”4号好歹算从月球远处掠过,但也没有拍摄到清楚的月球照片。因此,“先驱者”系列还算不上是美国的第一代月球探测器。
  美国的第一代月球探测器是“徘徊者”系列,从1961年至1965年共发射了9颗“徘徊者”。“徘徊者”的任务是在月面硬着陆前近距离拍摄月面形貌,其质量为306千克~369千克,奔月路线为:宇宙神-阿金纳B火箭将其发射到近地停泊轨道,通过阿金纳B上面级火箭二次点火,将“徘徊者”送入奔月轨道。“徘徊者”系列“兄弟”9个,“夭折”了6个,最后3个全部成功。
  第二代月球探测器是“勘察者”系列,1966年至1968年间,“勘察者”系列先后发射了7次,它的任务是攻克月面软着陆技术,探测月面地形地貌和月球物质的各种特征,为载人登月打前站。“勘察者”系列的成功率较高,只有2号和4号失败,其他均实现了软着陆,共传回了87000多张月面图片,还对月球表面进行了挖掘试验,极大地增加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为载人登月完成了技术准备。
  第三代月球探测器是“月球轨道器”系列,1966年至1967年共发射5次,全部成功。“月球轨道器”系列通过绕月飞行,拍摄了大量高分辨率月球图片,对阿波罗载人飞船预先确定的20个登陆地点进行了详细勘察,并选出了其中5个适宜的降落点。它的成功使阿波罗登上月球的脚步声变得清晰明快而铿锵有力——“阿波罗”就要启航了
  1957年8月,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主持研制成功了全球首枚洲际导弹——Р7А,射程达到8000千米,西方国家给它起了个难听的绰号“警棍”。苏联通过研制洲际导弹,掌握了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1957年10月,用“Р7А”改装而成的二级运载火箭将世界上首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1959年1月,由“Р7А”改装成的“月球号”火箭,发射了“月球”1号探测器;随后,通过加装第三级,研制成发射苏联第二代月球探测器的“闪电”号运载火箭;闻名于世的“联盟号”运载火箭也与“P7A”有血缘关系,迄今“联盟号”已进行了1700多次发射,并成为苏/俄发射载人飞船的运载工具。P7A导弹成为苏/俄多种运载火箭名副其实的“老祖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它肯定不是一个好去处(1)第2节:它肯定不是一个好去处(2)第3节:月球那些事儿(1)
第4节:月球那些事儿(2)第5节:月球那些事儿(3)第6节:月球上的名人公寓(1)
第7节:月球上的名人公寓(2)第8节:月球上的名人公寓(3)第9节:我们所知甚少的月球(1)
第10节:我们所知甚少的月球(2)第11节:我们所知甚少的月球(3)第12节:月亮消失会怎样
第13节:艰难的探月历程(1)第14节:艰难的探月历程(2)第15节:艰难的探月历程(3)
第16节:奔月初征苏联一路歌(1)第17节:奔月初征苏联一路歌(2)第18节:奔月初征苏联一路歌(3)
第19节:奔月初征苏联一路歌(4)第20节:起步维艰的美国探月第21节:苏联登月为何折戟沉沙(1)
第22节:苏联登月为何折戟沉沙(2)第23节:苏联登月为何折戟沉沙(3)第24节:苏联登月为何折戟沉沙(4)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