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学思考 》 何以為生:文化名人的經濟背景 》
第15節:魯迅和電影(2)
陳明遠 Chen Mingyuan
魯迅看到了許多"國片",有古裝的,有時裝的。他指出--
"古裝的電影也可以說是好看,那好看不下於看戲;至少,决不至於有大鑼大鼓將人的耳朵震聾。在'銀幕'上,則有身穿不知何時何代的衣服的人物,緩緩地動作;臉正如古人一般死,因為要顯得活,便衹好加上些舊式戲子的昏庸。時裝人物的臉,衹要見過清朝光緒年間上海的吳友如的《畫報》的,便會覺得神態非常相像。《畫報》所畫的大抵不是流氓拆梢,便是妓女吃醋,所以臉相都狡猾。這精神似乎至今不變,國産影片中的人物,雖是作者以為善人傑士者,眉宇間也總帶些上海洋場式的狡猾。可見不如此,是連善人傑士也做不成的。"
魯迅關心國産電影的命運
1930年春天,在上海的"中國左翼作傢聯盟"即"左聯"初成立時,洪深曾當面和魯迅談,要把《阿Q正傳》改編為電影。以後,瀋西苓也曾寫信要求拍攝《阿Q正傳》。魯迅在1930年10月復王喬南的信中說:"我的意見,以為《阿Q正傳》,實無改編劇本及電影的要素,因為一上舞臺,將衹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實不以滑稽或哀憐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國此刻的'明星'是無法表現的。"
1931年7月30日魯迅在上海暑期學校作題為《上海文藝之一瞥》的講演中說:
"現在的中國電影,還在深受着'才子加流氓'式的影響,裏面的英雄,作為'好人'的英雄,也都是油頭滑腦的,和一些住慣了上海,曉得怎樣'拆梢'、'揩油'、'吊膀子'的滑頭少年一樣,看了之後,令人覺得現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須是流氓。"
他在許多篇雜感如《略論中國人的臉》、《電影的教訓》、《小童擋駕》和《我要騙人》等文章中,再三對當時中國電影進行批評,如夏衍所說:"不僅愛之深也責之切"。1930年3月出版的"左聯"機關雜志《萌芽月刊》上,登載了魯迅從日文譯出的《現代電影與有産階級》並對於"作為宣傳煽動手段的電影"進行了討論,魯迅"譯者後記"就到現在還有參考價值。
魯迅寫道--
"……上海的日報上,電影的廣告每天大概總有兩大張,紛紛然競誇其演員幾萬人,費用幾百萬,'非常的風情、浪漫、香豔(或哀豔)肉感、滑稽、戀愛、熱情、冒險、勇壯、武俠、神聖……空前巨片',真令人覺得倘不前去看一看,怕要死不瞑目似的。現在用這小鏡子一照,就知道這些寶貝,十之九都可以歸納在文中所舉的某一類,用意如何,目的何在,都明明白白了。……然而文野不同,中國人是古文明國人,大約衹是心折而不至於實做的了。"
文後所註的年月是"1930.1.16",魯迅在當時很有先見之明。
魯迅對於國産電影,確是非常關心。他在1933年所寫《電影的教訓》(見《準風月談》)一文中說:
"幸而國産電影也在掙紮起來,聳身一跳,上了高墻,舉手一揚,擲出飛劍,不過這也和十九路軍一同退出上海,現在是正在準備開映屠格涅夫的《春潮》和茅盾的《春蠶》了。當然這是進步的。"
魯迅反對那些庸俗低級的神怪和武俠片,他也看到了新電影的進步。魯迅的意見綜合起來,對於一切不能表現中國的、不能幫助中國發展的電影,他都采取反對的態度。魯迅不但註意到影片本身的內容,也關懷着國産新電影的運動。在《準風月談》的"後記"之中,他就替我們保存了不少的國産電影史料,如《大美晚報》新聞《藝華影片公司被影界鏟共同志會搗毀》、《影界鏟共會警戒電影院》以及《上海鏟共同志會宣言》等。這些寶貴的史料,告訴同輩也告訴後人:中國電影,是如何在黑暗中摸索、在泥濘中前行。
"奴隸總管"和"鳴鞭"的典故
進入30年代直到魯迅55歲去世,他在上海各大影院看了100多場電影。其中,1933年4月遷居上海大陸新村以後,魯迅看電影的次數明顯增多,達到95次,占一生所看電影的2/3。1936年3月18日,即病逝前半年,他在通信中說:"我的娛樂衹有看電影"。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
|
|
| 第1節:我算清了魯迅一生掙的錢(1) | 第2節:我算清了魯迅一生掙的錢(2) | | 第3節:《新青年》同人為何不要稿費(1) | 第4節:《新青年》同人為何不要稿費(2) | | 第5節:魯迅參與"索薪"鬥爭(1) | 第6節:魯迅參與"索薪"鬥爭(2) | | 第7節:魯迅參與"索薪"鬥爭(3) | 第8節:魯迅為版稅而奮鬥(1) | | 第9節:魯迅為版稅而奮鬥(2) | 第10節:致命的昏和賣(1) | | 第11節:致命的昏和賣(2) | 第12節:魯迅、琉璃廠和舊書、文物 | | 第13節:對琉璃廠的眷念 | 第14節:魯迅和電影(1) | | 第15節:魯迅和電影(2) | 第16節:魯迅和電影(3) | | 第17節:王韜的經濟狀況(1) | 第18節:王韜的經濟狀況(2) | | 第19節:康有為的經濟狀況(1) | 第20節:康有為的經濟狀況(2) | | 第21節:康有為的經濟狀況(3) | 第22節:康有為的經濟狀況(4) | | 第23節:章太炎的經濟狀況 | 第24節:蔡元培的經濟狀況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