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正解   》 第15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4)      劉德江 Liu Dejiang

  雖然,仁者和智者是有境界的人,但是為什麽智者不如仁者呢?因為智者的性格像水一樣,是流動的,活潑而富有朝氣。但是總是動的話,就顯得沒有深度和廣度,這樣也就進入不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就好像一個小孩一樣,如果永遠長不大,永遠活潑,也就會永遠不懂事。而仁者則不同,仁者深入到生命的本體。生命的本體是穩而不動的,所以仁者就顯得寧靜、安詳,永遠沒有浮躁,也沒有煩惱了。由此得出,智者雖然快樂,但是他的快樂並非永恆的,他可能會被煩惱睏擾,被浮躁所侵。而仁者的快樂則是永恆的。"仁者壽"來源於他的靜。據一個資料統計,運動健將和奧運會冠軍得主的平均壽命低於普通人。人是要動的,生命在於運動,但是動得太多了也是不行的。
  要達到仁的境界,就要心除雜念,像山一樣靜,像山一樣厚重。衹有做到心不浮躁,在安靜當中纔可以不為物欲所動,才能有愛人之心而不計回報。要做到有深度和廣度,才能不致膚淺,纔可以永恆厚重。第四節爭做仁義之人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篇第六》第二十八章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論語·裏仁篇第四》第六章
  仁者立人達人
  子貢曾嚮孔子問道:"如果有人廣泛地給百姓以好處,且能周濟大衆,怎麽樣啊?可稱得上仁人了嗎?"孔子說:"不衹是仁人,那一定是聖人了!堯、舜大概還怕感到力量不足!有仁德的人,衹要自己想立,便也幫助別人能立。自己想達,便也幫助別人能達。這樣凡事都推己及人,就可以說是得到了仁愛的真諦了。"美國散文作傢愛默生說:"人生最美好的一項補償,就是凡事誠心誠意幫助他人,最終自己也一定會受益。"
  由於利益的驅使,現代人幾乎都把焦點放在了自己的利益得失上,很少有人會考慮到別人的利益。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中,人們被"競爭"兩個字搞得幾乎快要窒息。其實,也正是在這樣競爭愈演愈烈的環境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種推己及人的做法纔更為可貴,這種做法將會起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這種效果也就是我們今天所渴望的雙贏。
  從一個企業的角度來看,要想有所發展,對內需建立一種良好的機製。例如,企業給員工一個令人心情舒暢的工作環境和一個很好的發展空間。這樣不僅在物質上,而且在精神上,員工都有所得的話,企業的員工必將會更加努力,不僅是為了回報公司,同時也是為了自己。因為衹有自己幹好了,公司有所發展,自己的提升空間也就越大,於人於己都有益處,何樂不為?企業如果有這樣一條信念,想必也算是做到了推己及人了,那就是"愛你的員工吧,他會加倍地愛你的企業的"。
  在豐田汽車公司,每個員工被提拔到新的職位時,總經理都會發祝賀電報給員工的親屬。儘管它不一定是總經理親手寫的,但這對員工及傢屬的鼓舞卻是極大的。科長以上的幹部每年一到結婚紀念日,就會收到公司送來的祝福和一束鮮花。這不僅僅體現了公司的關懷,而且對維護員工家庭和睦也有一定的作用。普通員工也能受到細微的關懷和體貼。一天,有位員工在傢休息,忽然聽到敲門聲,原來是工段長來了。他還沒細想是何事登門,工段長已經遞上一隻精美的玩具,並熱情地說:"今天是您孩子六歲生日,我們表示祝賀。""啊?連我都忘記了,你們還想得起來,太感謝了。"這位員工怎麽能不好好工作呢?
  很多成功人士認為,員工滿意第一,企業應當首先使員工滿意。公司要具有內部營銷和外部營銷職能。內部營銷的任務是:成功地雇傭、培訓、鼓勵那些願意為顧客服務的有能力的員工。若公司的員工不滿意,他們這些真正在第一綫為顧客服務的人,會把對公司的工資、福利等不滿的怨氣撒在顧客身上,公司再強調讓顧客滿意也無濟於事。而做內勤工作的員工也不會認真地工作,每天在公司也就是敷衍罷了。例如,美國Manicotti飯店CEO認為,在股東、員工、顧客三組人員中,應當首先使員工滿意。衹有員工熱愛工作並以工作為榮,才能更好地服務於顧客。若員工滿意,他們會設計製造滿足顧客需求的産品,熱情真誠地對待顧客,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從而使顧客節省時間成本和體力成本、精力成本等顧客總成本,最終使顧客獲得增值價值最大化,使顧客滿意。顧客滿意的同時企業也獲利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言第2節:第一節 何為仁(1)
第3節:第一節 何為仁(2)第4節:第一節 何為仁(3)
第5節:第一節 何為仁(4)第6節:第一節 何為仁(5)
第7節:第一節 何為仁(6)第8節:第二節 仁重於泰山(1)
第9節:第二節 仁重於泰山(2)第10節:第二節 仁重於泰山(3)
第11節:第二節 仁重於泰山(4)第12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1)
第13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2)第14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3)
第15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4)第16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5)
第17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6)第18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7)
第19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8)第20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1)
第21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2)第22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3)
第23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4)第24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5)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