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 欲望电影:影坛大师阿尔莫多瓦谈电影   》 第15节:秘密的时代(3)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Pedro Almodovar

  问:在《对她说》中,贝尼诺为了阿里西亚,把自己生活的每一天改编成故事,就像一个不写作的作家。
  答:不,他不像作家。可能只有一件事情可以这样类比,他更像《绑住我》中的里奇,强迫自己接受现实,用权威加以实现,如同作家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世界观来改造现实。但是,由于贝尼诺是在有自身规矩的社会中做这一切,很可能受到由此产生的结果的惩罚。这不会发生在作家身上,也不会发生在我身上。讲故事的爱好在作家身上主要表现为一种极端的孤独。他要么制造现实,要么一无所有。他的母亲去了,留下他一个人,可他不是自己生活的主宰,因为母亲一直是他的主宰。有一段对话,我没有放进片中,他母亲问他:“我死后你想做什么?”他非常自然、不带悲伤、不带挑衅地回答:“不知道,我想我会自杀。”母亲高声说道:“不要这样,你要生活下去,你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朋友。你会看到一些可怕的事情(她这样说是因为她就是这样看待生活的这个社会),但你也会找到你喜欢的,你自己想要的和你为之奋斗的东西。”贝尼诺走上街头时,看到阿里西亚在对面的学校跳舞。他认为母亲说的是对的,就这样他从一个人变成了另一个人。
  问:在《不良教育》中,对叙事的致敬还反映在恩里克导演两次收到伊格那西奥的剧本《访问》这个情节上。
  答:实际上,他收到过三次,第一次从胡安手中,第二次从伊格那西奥母亲手中,而最后一次,是口头的,出自贝伦格尔先生之口,恩里克讲述了隐藏在他收到的前两个故事背后的真实故事。在西班牙语中,“访问”这个词既指访问,也指来访者。所以在影片中也有许多来访者。胡安访问恩里克,给他送剧本,而伊格那西奥给贝伦格尔先生送剧本,扎哈拉给马诺罗神父送剧本。一切都是重叠,如同几个镜子中的影像。但恩里克这个人物并不完全是一个叙事者,他更像私人侦探,因为他是导演,而且还正值写作阶段或者至少在写作准备阶段。在筹拍电影这个阶段,导演至少就是这样,就像私人侦探,他要调查人和事。为了人物的转换,场景的转换,人们会放大这些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就像私人侦探在推理演绎。
  问:这也是一个秘密和揭穿秘密的问题。
  答:对我而言,这完全是电影的模式。人们在拍一部影片时,甚至不断地在探揭秘密,进行发现。当人们在写作、拍片、剪辑甚至进行影片宣传时,仍是在发现有关影片讲述故事的一些秘密,即有关自己和他人的秘密。这确实是人们在拍电影时无意识寻找的东西:探求生活之谜,解决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揭示这个谜底。电影,从最本质意义上看,就是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可以成为一部伟大的爱情片,一部巨擘的动力,如同生活中的重要决定。恩里克喜欢刨根问底,因为直觉告诉他,在他所遇到的事情中有一个秘密,一个超越表象的东西之外的秘密。这就是他为什么决定把扎哈拉这个角色给安赫尔的原因。他还想把《访问》拍成电影,这是伊格那西奥在信中给他提出的最后请求。这就像他收到了一封墓外来信。他拍这部影片也是想看看胡安究竟能走多远,还因为邪恶和冒名顶替都是电影导演热衷表现的主题。所有这一切又都融合在肉欲之中。我不知道这一点在影片中是否清晰,但对我而言,在恩里克和胡安之间主要是肉体欲望。恩里克想发现伊格那西奥的死亡原因。但当人们要揭穿谜底时,必须做好接受可怕结果的准备,这就是他在读伊格那西奥这封打字信时所遇到的事情,信上说:“我想我做到了。”恩里克看到这些用打字机打出来的字是贴上去的,形成一个个黑点,就像伊格那西奥死亡痕迹。这使影片变得极为残酷。但人们最终得知恩里克与胡安在这个危险故事中幸存了下来,继续满怀激情地拍电影。总之,最重要的是:幸存并保持激情。
  问:叙事设计有时也改变《不良教育》中的人物身份。比如扎哈拉在《访问》这个故事中是虚构人物,而伊格那西奥是个成年人。在影片的相同段落中,恩里克反而变成了虚构人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节:生活是一部喜剧(1)第2节:生活是一部喜剧(2)第3节:生活是一部喜剧(3)
第4节:生活是一部喜剧(4)第5节:生活是一部喜剧(5)第6节:生活是一部喜剧(6)
第7节:生活是一部喜剧(7)第8节:生活是一部喜剧(8)第9节:生活是一部喜剧(9)
第10节:生活是一部喜剧(10)第11节:生活是一部喜剧(11)第12节:生活是一部喜剧(12)
第13节:秘密的时代(1)第14节:秘密的时代(2)第15节:秘密的时代(3)
第16节:秘密的时代(4)第17节:秘密的时代(5)第18节:秘密的时代(6)
第19节:秘密的时代(7)第20节:秘密的时代(8)第21节:地图(1)
第22节:地图(2)第23节:谈关于我母亲的一切(1)第24节:谈关于我母亲的一切(2)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