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了预付稿费的布朗开始继续为罗伯特·兰登系列的第一部小说奋笔疾书。布朗对《数字城堡》出版后读者反应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他还在浏览网页和与新闻网络组互通邮件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这次,他不再给读者一个既定的价值标准,而是采用一个“双刃剑”式的启发性故事。布朗发现,没有什么东西像书那样——越是鲜为人知越好——这就要求他善于从不为人知的书籍里挖掘有价值的材料。
《天使与魔鬼》的许多细节都是用这个方法得来的。布朗从一本没几个人知道的书里查到了选举教皇时红衣主教要举行的一系列宗教仪式,并把它运用到《天使与魔鬼》当中。2005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丧葬仪式让全世界数以万计的人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秘密会议室里的各种仪式与典礼:每轮投票后都要将选票烧掉,结果不同,从烟囱里冒出来的烟的颜色也不一样;候选的红衣主教在选举期间要与外界隔离,吃很简单的食物。许多读过《天使与魔鬼》的记者都把这本书作为获取教皇选举过程中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就在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那个积极与布朗签约的出版社编辑,突然离开了公司。一旦为这本书说话的人不在了,出版社就会把它甩给其他编辑。而对这些早已积案如山的编辑来说,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无奈之余,也只有把它们暂时搁置一旁。
在已发展成为跨国联合经营的出版业里,出版社要的是不断增大的利润,而股东要的是稳步上扬的股票价格。昔日文儒高尚的行业如今成了一个骑虎难下的两难之地,而身处在这两面夹击中的就是编辑。因为正是编辑决定了哪本书上架,上架多久,是一年还是两年。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编辑必须确保他推出的每一本书都抢眼热销,如果判断失误造成损失,他要么就被打入冷宫,不再重用,要么就得卷铺盖走人。但编辑也不是傻瓜,如果他经手的这本书“市”途不妙,他会在赤字太显眼之前为自己物色好一个新的工作,溜之大吉,自然也就顾不得出版社里的那些“孩子”了。许多出版社里的编辑部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旋转门,不停地吐故纳新,新旧更替。
就这样,布朗的工作计划还没进行到一半,他和他手上的小说就被“遗弃”了。一些作家只有在与编辑保持稳定联系,得到出版社有力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定下心来一字一句地创作。而此时的布朗却什么都没有,只能依赖妻子为他指出创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错误。布朗为自己苦心创作而出版社却无人问津的状况深感不安和焦虑——特别是他还为出版社内部千丝万缕的关系和厚重微秒的学问伤透了脑筋——经纪人告诫他,这时所要做的就是继续埋头苦干,不要为外界的事分心。
几个月后,考夫曼成为了布朗的新编辑。有了一位新编辑,布朗又踏上了《天使与魔鬼》的创作之旅。布朗非常希望自己钟爱的密码也能融入这本小说。由于对称字是该书的一个醒目特征,他和编辑一致要求将对称字做成书的封面。
从手稿上交的那一刻起,老练的作家——即使麾下只有一本小说的布朗——很快就意识到他们小说生产阶段的任务就算结束了。虽然他们也要参与小说的排版编辑,文字校对,但通常封面设计和小说内容最后都是由宣传部和销售部决定的。
此后,作者只能通过编辑表达自己的一些意见。但大多数情况,这些意见最远也就只能传达到编辑的办公桌上,因为宣传和销售部门的人都认为——而且他们的这种看法多数也是成立的——作家虽然在文字世界里纵横天下,但对如何吸引读者从书架上挑中他的书却一窍不通。
《天使与魔鬼》却是个例外,因为对称字是其核心部分,所以布朗和考夫曼都认为用对称字作封面就是理所当然的。经过讨论决定,文中的对称字在每版书里都要清晰地出现,但对称字封面仅用于第一版精装书。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