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從星空到心靈——易中天於丹演講對話錄 》
第15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1)
易中天 Yi Zhongtian
於丹 Yu Dan
經過這個成長以後,孕育起來的人有一個理想,被表述為六個字:"神於天,聖於地"。
所以神聖這個詞不是一個層面,而這"神於天,聖於地",是中國人可以企及的最遼闊的人格。
"聖於地",在土地上做一個聖賢,這就是儒傢理想。
儒傢理想是給我們一種社會人格的自我實現。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作為這樣一種擔當,在大地上行走,去擔當,去盡責,來完成士階層的使命,這種自我實現給了我們一個重任,這就是聖賢境界。
那麽,"神於天"是什麽?我的理解,是道傢。
莊子說,每一個"自我"都可以獨與天地精神共往來,一個"自我"雖然短暫、渺小,但是當天地與我共生、萬物與我合一的時候,我可以完成"乘物以遊心"、"磅礴萬物"的逍遙遊,其實這就是一種神仙翺翔的境界,所以,莊子教會我們的是一種生命角色上的自我超越。
如果說聖賢的境界教我們入世實現,那麽神仙的境界教我們出世去遨遊;如果說儒傢教給我們在這個土地上去承擔重任,那麽道傢教給我們的態度不是要忍辱負重,而是要舉重若輕,當我們生命輕揚瀟灑的時候,你照樣可以為這個社會盡職盡責。
所以我認為,儒與道是中國人的一天一地,"神於天"的時候我們心思遠遊,"聖於地"的時候我們責任承擔。
那麽,有了這樣的一進一出,一個人不至於因為過分地飄遊而顯得不盡職,也不至於因為過分地擔承重任而不堪重荷,缺少飛揚的力量。
所以我經常想,生命的長度其實不在自己的手裏,短則五六十年,長則八九十年,總歸是人生不滿百;但是人就如同河流,究竟活成一條小溪或是一條河流,生命的寬度在自己手裏,寬度就在於我們把河床的兩岸打在哪裏。
在我看來,一儒一道,天高地闊,我們可以在裏面找到一個生命坐標。
我其實不是站在學理的意義上解讀儒、道,我並不是在做一種唯""的研究,而是在做一種唯"用"的延伸。
這衹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的體會,用生命的名義就夠了。
我們去觸摸經典,去分享智慧,給自己一個人生的界定,遨遊其間,那我想我們每個人至少可以活得寬廣一點。
讓心靈去飛揚有人說我喜莊厭孔,實際上我是我喜莊不厭孔。
其實,每一個人開始讀書的時候,都是從儒傢進入的,儒可以讓我們在這塊土地上行走得穩健踏實,但是道傢會給我們擺脫地心引力、嚮上飛揚的力量。
我之所以更加喜歡莊子,是因為他讓我覺得人的生命可以有一種任達的自由,可以有一種讓心靈飛揚的能力。
但是我也並不厭孔,人在這世界上的審美就如同桃紅李白,各有其妙,可以樂山同時也可以樂水,人喜歡的東西都不是一元化的,衹要你能從這個中間吸取自己喜歡的、對自己有價值、可延伸的東西。
就好比我讀唐詩,我喜歡杜甫,可以為他的沉重而熱淚盈眶;但我更喜歡李白,我一樣可以為他的天真而熱淚盈眶。
也就是說,你的淚水可能是相同的,但令你感動的緣由可以各有不同。
同樣的一種春花秋月,當這樣的一種古今徘徊,從歷史、從我們心中走過的時候,我覺得儒與道在我的生命中無法分傢,無法準確地分出來哪一種是儒傢的情懷,哪一種是道傢的思想。
在我看來,真正的神聖都是殊途同歸的。
比如說對於人生很高境遇的描述,儒傢說,從年十五志於學,經過畢生的成長歷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到七十歲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兩個標準的內外合一。
所謂"不逾矩",是指我們在現實社會中,不超越規矩法度,不違背害社會規則,不違背他人情感,這是一個好公民的規範,它是很外在的;但前四個字"從心所欲",是一種個人的、獨立的、心靈的,它要求我們聽從心靈的聲音,跟從心靈指引的方向,去追求你生命的真正價值。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 | 第3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2) | 第4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3) | 第5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4) | 第6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5) | 第7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6) | 第8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7) | 第9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8) | 第10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9) | 第11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0) | 第12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1) | 第13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2) | 第14節:之一 經典使我們心靈安頓(13) | 第15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1) | 第16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2) | 第17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3) | 第18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4) | 第19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5) | 第20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6) | 第21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7) | 第22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8) | 第23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9) | 第24節:之二《論語》《莊子》裏的生活智慧(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