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 二刻醒世恆言   》 第三回 猛將軍片言酬萬戶      心遠主人 Xin Yuanzhuren

  玄帝有垂訓,勸戒人須守。
  寧說贊人話,莫開陷人口。
  好言不費錢,好言易成就。
  一言能興邦,一言邦也覆。
  願得世間人,好言在人後。
  片語足扶人,祝你前程久。
  我說世上的人。要你錢財仗義固是難事,難道一句好話也不肯說麽?人在顛沛患難之時,有那當權之人,一句話好,就扶持了起來;一句話不好,也就害人性命。這都是關係所在,不可看得輕了。假如當日晉朝反臣王敦,要殺周顗,特特去請了王導來。王敦問道:“此人殺之何如?”彼時王導也不消十分用力去輓回,衹答應個“不殺”也罷了,那王敦也真個就不殺了。王導卻總不做聲,王敦於是就殺了周顗一門。可見王導負了一世重名,人稱江左夷吾,乃一個口口口臨死不開一言方便,這等忍心哩!後來在中書,看見周顗倒曾有本章在內,是救他的章疏,然後心中懊恨,說:“伯仁由我而死。”已是死了,豈不可恨!又有一個曹丘生,極好奬勸人。人當無聊之際去見他的,他沒有個不為薦舉。這曹丘生名重一時,滿朝官宰都與他有交,因此就如孟嘗君之門,賓客不絶。他卻也不厭煩,口個個與他逢人說項,以致折簡薦拔。像那謝眺伶纔,都是肯的,前前後後,也提引了泥塗中許多豪傑,後來也得衆人之力,四海馳名。看起來,人口中言語,易得扶持人的,如今人都不肯開個方便口兒,不知何故。如今且說一個衹應承得一句話的,白白得了個萬戶封侯之位。你道開口薦人,是吃虧的麽?後人說得好:
  何必千金說贈施,當權一語仗扶持。
  生平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話說山東青州府安丘縣,管下有個白兔山,山下有個白兔莊,莊中出一個豪傑,力能製虎,義膽如雲,慣打不平拳;善騁烏飛馬,射得好箭,真有穿楊百步之能;舞得好刀,果是探囊取物之技。衹是未交時運,終日守窮,不遇着識英雄的,把個真將軍埋沒在此。這人姓韓,名喚如虎,因他有力使強,不怕死,衹顧嚮前,肯替人報不平,出死力,人都喚他做猛將軍。這猛將軍上無父母,下無妻子,住在這白兔莊上,終日以打獵為生,不事傢業。時常思量的,都是拜將封侯的大事業,雖然窮睏,不肯挫了志氣。一日,外面去打獵,行了半日,不見一個野獸兒,肚中饑了,又氣又惱,衹見東首樹頭上一個野鶴,不住的頭嚮着他,衹顧叫,他氣得不耐煩,就持了一根三岔槍往上刺去,刺他不着,往東飛去了。猛將軍呆了半日,也隨步往東,步步挨去,走了數裏遠近,衹見鬆林裏面。露出一帶紅墻。近前看時,卻是一所塌廢的山神之廟。進了山門,兩個哼呵二將東歪西倒,再上殿時,四面絶無人影。這猛將軍點看了半日,感嘆了一回,忽然一陣腥風從殿後捲起。猛地跳出一個斑文大虎,就望着這韓如虎一撲,撲將過來,猛將軍將身子一矬,讓這虎從頭上跳了過去,那虎回轉身來,他又閃了過去。兩個一往一來,鬥了一會。衹聽得門開響處,走出一個老僧來,大喝一聲道:“孽畜不得無禮,驚了主人公。”衹見那虎竟往後山跑着去了。韓如虎叉手嚮前,叫道:“老師父,你可來救我哩。”老僧笑道:“特特在此等你許久,如何纔來見我?”如虎道:“不知老師父等我做甚?”老僧道:“等你講話。你卻不知生長在這裏,發跡不在這裏;結果在這裏,成功不在這裏。速去,速去!”說了這幾句話,轉身揭開山上一塊石壁,走了進去,影也不見了。如虎大驚,速速嚮着石壁磕頭禮拜。拜了起身,衹見石壁上又有兩行大字,上面鑿着道:
  得名於虎,進身於猿;成功於貓,歸神於兔。
  如虎看了,一字也解說不出,衹得緊記在心。走出廟來,把廟門上仔細再看時,上寫“山神之廟”,前面空着兩字,不知何意。一面取路回到莊上,天已晚了,野味不曾尋得,倒受了許多驚恐,又遇了一場怪事。在莊又過了幾時,思量前日那老僧,分明是個羅漢,出來點化我的。他說我生長在這裏,發跡不在這裏,臨了又說速去速去,我想株守在此,那裏有個劉先主再來三顧草廬麽?不如棄了此處,往遍天下走一遭,或者討得個發達,也不見得。他原是個慷慨漢子,又無父母、妻小記念,立定了主意,收拾幾件衣服,取了弓箭、一根短棒,出門就走。一連走了幾日,不曾算計往那一路去,於是且嚮道旁一個小酒肆兒,吃三杯再走。進到店中,叫酒保取了兩角酒,切了一盤子冷羊肉。如虎一頭吃酒,一面問酒保道:“這裏叫甚地名?”那人道:“此處是河間府了,往南三日路,就是河南漳德府臨漳縣地界,乃是曹操建置銅雀臺的去處。衹是這幾時那裏荒亂,過往的要仔細,他那裏人吃人,賣酒肉的都殺了過往客人,當肉賣哩!客官,你卻要到那裏去?”這韓如虎信步出門,又不是訪親,又不是做客,思量要建功立名。幹大事的,也正不知投身何所,遇着何人。被酒保問說要那裏去,他自己倒笑將起來。不好將得真情復他,到隨口說:“我正要到河南去。”酒保說:“去時須合多了人伴同行,不可造次。”如虎道:“不妨,不妨。”憑着一身武藝,身上又有幾千斤氣力,何懼之有?吃完了灑肉,算了酒錢,插起短棒,拽開步,往前去了。不知:
  東西南北無窮路,未審相逢何處人。
  蹙蹙四方如有礙,眼前誰是孟嘗君?
  這猛將軍不聞得說,猶未有往河南之意,聞得酒保說了,偏嚮這臨漳取路。又走了二日,果然路上荒涼,行人稀少;再走嚮前去,連這小酒店安歇聽在,都沒有了。如虎大着膽衹顧走去,看看夭晚,衹見前面林子裏,似有一個酒望兒飄揚出來。如虎快行幾步,上前看時,果是一個客店,點上燈了。店裏有兩三個夥傢,正在收拾關門。看見外面走了一個客人進來,倒吃一驚道:“這人好大膽!”便嚮前道:“客人裏面請坐。”拿了一盆湯來,洗了手腳;取了酒來,擺在如虎面前,問道:“客人要吃米肉,還吃糠肉哩?問了好去切來。”如虎不知什麽米肉、糠肉,便應道:“我走路辛苦,肚中饑了,不管米肉、糠肉,都取些來吃便了。”那酒保笑一聲,就去取了。每樣一大盤,兩碟兒????醋,放在桌上。如虎不顧好歹,拿起就吃,吃個風捲殘雲,一時吃盡。這些酒保原來是慣殺人肉賣的。有單身客人,身上肥壯的,再沒得放空,見了如虎—個大漢,又長又壯,思量要擺布他,都嚮後面算計去了。衹見竈下走出一個婦人來,這個婦人:
  不是那識李衛公的紅拂妓女
  就是那相韓蘄王的梁氏夫人
  這婦人立着,看那如虎吃了半晌酒肉,看了又看,識得他是個英雄漢子,就走嚮如虎面前,道聲:“客官萬福。”如虎遠遠的立起道:“嫂子有何話說?”那婦人道:“我與客官說,好漢莫驚!他這裏專一殺的是單身客人。如今衆人都到後面整頓去了,衹等你去宿歇,就要開剝你哩。你適纔吃的糠肉,還是豬肉;吃的米肉,就是人肉。我特來救你,你趁着月色走了罷。”就嚮自己身邊摸出兩錠銀子,往桌上一丟,道:“這個贈你做盤纏,我看你是個好漢,莫斷送在這裏。”如虎聽說,笑了一聲道:“謝得嫂子相救,衹是天晚沒處歇了,我在此歇不妨,我自有本事,嫂子你自請穩便,我衹防着他們便了,這銀子嫂子仍舊收了去。”於是那婦人暗暗稱奇。也不來收銀子,走入廚下去了。那些夥傢安頓了出來,將些晚飯與如虎吃了,道“裏面睡罷。”如虎應了,跟着衆人走入去時,裏面又走出七八個大漢來,劈胸便來揪住,卻好被如虎趁勢一提,《拳經》叫做順手牽羊,衹因如虎力大,就提了一個在手裏,左右亂打,把那幾個都打倒了。就嚮那人身邊取出一把刀來,盡數殺了。有幾個走出外去的,如虎拿刀趕上,也都結果了。然後走到竈下,叫聲:“嫂子,出來講話。”
  那婦人歡歡喜喜走出來道:“真好漢,真好漢,我被這些人擄掠在此。天幸得遇好漢,殺了這些強盜。如今妾身無可投奔,就情願從了好漢罷。妾身李氏,原是山東新城縣人氏。”如虎道:“我要往西方去尋取功名,若帶了你,如何去得?這個卻不便。”李氏道:“妾身已識得好漢是個大英雄豪傑,情願相從,就在這裏等候好漢,任你求得功名時,卻再與你相會,何如?”如虎道:“好便好,衹是我這功名還無影響,得知去了幾時回來?你如何等得。”那婦人道:“說那裏話。我肯嫁你時,休說一年半載在此等你,便是十年五年,也等你回來。衹是你功名到手,休要忘了今日。”如虎說:“我是義烈漢子,休說這無情的說話,衹是這所在你也難久待,我也是山東安丘縣白兔莊人氏,離此衹得七八日路程,你明日慢慢的到我傢住下。那白兔莊便是我祖遺的,無人來爭競得,左右鄰里及安丘一縣,都曉得我是個好漢,插號猛將軍,你到那裏說是猛將軍韓如虎的妻子,誰敢惹你?”於是兩人就在這店中做了夫婦。住了三日,如虎打聽得兩廣地方有苗賊作反,思量到那裏去尋些事業。因此要別了李氏,取路而去,李氏也不留戀,遂收拾了衣服。那些強盜屢次謀害客人身邊財物,也積有幾百兩銀子,遞與如虎做盤費。如虎衹取了五六十兩,藏在身邊,其餘都付李氏收了。道“你衹在白兔莊上住下等我。”說了一聲,提了短棒,背着包裹。一直去了。李氏也收拾完了,扮作進香婦人,出了店門,挑了一個擔兒,就把店門放了幾把火,燒得幹淨,自去白兔莊安身。不提。
  說這如虎,又經過了河南、河北、湖廣、金陵許多省會,走了幾千裏路,卻並沒一個好賢的。如虎到處便留心訪問,都是空過。將次行了一年有餘,一日也到了廣西地界上了,就聞得說兩廣山中,有苗賊作反,有挂印大總兵陸虯,在那裏招兵殺賊,如虎得了這個消息,要去投軍,衹是一路行來,身邊盤纏都用盡了,五六十兩銀子,不夠他買酒肉吃。雖是到了廣西,有這投軍的機會,也道進身有路了。但打聽得陸總帥名下,有個頭目,叫做鬍大通,此人極是貪財好利的人,要投軍的,先要見過了他,進了他禮物,他肯收,就收了;他不肯收,隨你怎麽,沒個法兒進去。因是他的職掌,故此要三十就是三十,要五十就是五十。你道這韓如虎走了幾千裏路,到處訪賢,耽閣了一年工夫,身邊還有銀子送他麽?如虎死也不怕的人,聞得這個信,便愁將起來。這纔是一文錢要逼殺英雄漢哩!莫說三十、五十兩,就是三錢、五錢也是沒有的了,這怎生區處?連日坐在客店裏嘆氣。自己是個山東人,又無本處相識,正在納悶,衹見對面又走入四五個關西大漢,也說要去投軍,如虎就嚮前唱喏道:“列位哥去時,挈帶小子則個。”衆人道:“最好,最好。衹是那鬍頭目要銀子,你可有麽?”如虎道:“便是沒有。”其中有一個姓黃,名熊,嚮着衆人道:“你們莫要心焦,我有一個結義兄弟,叫做袁有義,這個人雖衹是個傢丁,其實那鬍頭目極聽他言語,他若說的。無有不依,我今同衆弟兄去相懇他,若是袁有義肯與我們講一句時,無有不成了。”如虎聽了,滿心歡喜,一把扯了黃熊,就要同去。
  黃熊就同如虎,又是三個:陳飛、楊信、鐘奇,共是五人,一同來相見了,果然那袁有義倒是個慷慨仗義的人。韓如虎先嚮前告道:“小子是山東青州府安丘縣人,行了一年,走了萬裏,如今身邊盤費用盡,又是客邊,舉目無親,如今若不得總爺處收留充作軍士,衹好死了,再有何人肯提挈生路的。如今聞這黃兄弟,說與長官結義,小子特來懇求長官,對鬍頭目引進一聲,但是小子日後建立功名,若得到封侯之位,情願將侯印讓與長官,以報今日一諾之惠。正是教人救急,如今小子事在窮途,衹求慨諾。”說了一遍。那同來的一齊笑將起來,道:“如今投充一名軍士,尚苦不得收留,你這人就說個封侯,又肯就把侯印讓人酬謝,這便是哄他了,也不知還是哄着自己哩。”不知這猛將軍一味耿直,不曾委麯,不覺把心事一直說了出來,被衆人說破了,自己轉想,這一句話真個也說得忒孟浪了。倒是袁有義真是好漢識好漢。他就識這猛將軍是個異人。一口應承道:“我便與你方便了,還不叫你做散兵,還與你一個總旗名號。總旗名下,就管了五十名兵土,我也不要你一分銀子,你自去建功,自然升授,你衹到那封侯之日,我已是歡喜了不得,豈有將侯印送我之理,我也不是那望報之人!譬如大丈夫,一言知我,便許以死。如今好漢子在落難之時,我就有千金時,也肯贈你,難道一句薦撥的說話,都不肯為着朋友麽?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你且莫說那報恩的話,一說那句話就小傢相了,不是漢子的口氣。”如虎大喜,稱謝不盡。袁有義倒拉了如虎,並邀着黃熊三四個,一齊到個大酒鋪內,吃了半日酒。袁有義出門遞了一錠銀子,約有二兩多重,還了酒錢,衆人作別去了。次日。這袁有義單單引了韓如虎去見過鬍頭目,認作結義兄弟,再三與鬍頭日說了方便,真個鬍頭目就不要他銀子,倒替他補了總旗名號。自此韓如虎就在陸總帥帳下,做了一個總旗。
  一日,陸總帥出到演武場,大操人馬,刻日會同兩廣總督、軍門,出兵會剿苗賊。陸虯出令:“有能十八般武藝件件皆通,射一回箭枝枝皆中的,便點與先鋒之職。”不論有職無職、新充舊練的,一齊上場操演。衹有韓如虎施逞一十八般武藝,無不精熟,果是個能徵慣戰的;射了一回步箭,果然連中九枝。陸總帥大喜,就僉了他先鋒之職,賞了二十四兩銀子、八個銀牌、兩朵紅花、一把寶刀。帶了五千人馬,直哨到苗蠻山洞口邊。這些苗兵卻倒也狠哩, 十裏之外,他就布下地雷、飛槍、暗銃,擋着他的,就身亡骨喪。韓先鋒遠遠哨了一回,心生一計道:“他埋伏着地雷、暗銃等物,我兵如何敢近他?若不近前,也那得成功哩?”看見沿山四面,各處有瀑布飛泉,就令軍士五千,一齊解了鞍馬、盔甲,各使鋤扒,掘了四個大溝;一邊着人砍了數百枝大竹,俱劈空了,卻接着那瀑布之下。引那幾處飛流的水,一時貫將下來,直貫到地雷之內,盡被水衝壞了。有那衝不去的,山水一浸,已是濕了,不想點得藥綫着。韓先鋒已是破了他的暗計。
  不料這苗賊正不嚮前交鋒,故意埋着地雷以防追襲,他倒嚮後山殺到廣東地面,一面就破了瓊州、香山、麻哈、光州幾個州府,數十大縣,勢甚猖獗。這韓如虎道:“一不做,二不休,這五千兵幹得甚事?”索性嚮陸總兵叩頭稟道:“那苗兵山前埋伏暗銃等項,甚是利害,小將已都破了。如今願嚮元帥請三萬大兵,小將統領,抄轉廣東後路,直搗他巢穴,然後殺出來,與總爺會兵,殺散這些遊兵,就好成功了。”陸虯大喜,隨即點與三萬大兵,詐稱十萬;加如虎參將職銜,囑付他:“小心在意,早報捷音。我大兵在下江會齊。”如虎謝了,領兵出徵,直從廣東揭陽嶺後,殺入苗賊巢穴之內,把他妻小盡數殺完,放火燒了他的安身之所,然後殺將出來。恰好陸總兵會同兩廣軍門大兵也到,如虎稟道:“破竹之勢,不可失也。趁此得勝之兵,一鼓可下,小將情願嚮前!”數月間,就把失去的城池,盡數恢復了;又把這些苗兵殺個寸草不留,這已是成功於貓了,卻是如虎第一大功。陸總帥會合撫院,上了紀功勞的本章。聖旨倒下,說陸虯選將得人,賞賜黃金千兩,封為伯爵;如虎連復名城,厥功甚懋,即封為定廣侯。
  這韓如虎不肯受封,隨即附本上奏道:“臣本山東布衣,遭遇到此,臣心已足。但臣當日若無袁有義,焉有今日?情願將侯印讓封袁有義,以報前日一諾薦賢的厚德。回到山東,以終餘年,臣之願也!”候了半月,聖旨嘉其信義,不肯忘本,準了他表章。加暍白金萬兩,名錦千匹。如虎捧了聖旨,帶了侯印,一徑來到袁有義傢中,如虎兩人交拜了四拜。如虎就將聖旨、金印,送與袁有義,道:“也不忘了當日讓你侯印的這句話。”袁有義那裏肯受?如虎笑道:“衹是我今日富貴已極,讓這侯印何難?當初窮途之際,卻倒虧你引薦的功勞,念念不忘哩,大丈夫一言,豈有翻悔,古人說‘知己倍於感恩’,又道不得個‘感恩倍丁知己’麽?我當日落難時,誰肯把一言扶持我哩。知恩報恩,理之當然,何必謙讓。況今已請準了聖旨,不必謙辭了。”於是袁有義衹得受了。如虎又將加賜的白金、名錦,去尋見那黃熊,盡數送了與他。一日想起那李氏,不知在白兔莊上也不在,自己功成名就,就思退步。來見陸總帥,辭回山東,陸虯款留不住,就與定廣侯袁有義,一同治酒餞行。袁有義又整兵直送到廣西界上,方纔灑淚而別。
  如虎衹領着參將的官街,帶了隨行百名兵士,一路衹問山東消息,有的說山東平靜,有的說山東荒亂,如虎思忖道:“我在此為官,不致緊要,連累妻子受苦。”連連的卻叫了一隻小船,取路嚮山東進發。一路無詞,到傢快了,又起旱路。走了數日,來到一個去處,仔細看時,正是那老僧指迷的山上,如虎行到此地,猛然想起當日老僧言語,三句都應了,衹有結沒這一句還不曾應。首句說“得名於虎”,就說我取名如虎的意思了;第二句說“進身於猿”,我想猿者袁也,遇了袁有義,纔得進身,殺了苗賊,建了功勳;貓者苗也,豈不是“成功於苗”麽?再想沒句,一時尚不能解悟。一頭想,一頭行路,還未到廟門首,衹見前面旗旛嚴整,戈戟輝煌,鼓樂喧天。後面有虎先鋒。猿使者一班儀址,兩路陰兵齊來叩頭迎接,道“主公爺爺來了。”都說要迎請入廟。如虎擡頭看時,衹見山門上有六個字了,上面寫着“白兔山神之廟。”忽然省道:“當初我來時,衹有‘山神之廟’四字,前面空着兩字,我道是何緣故,今日重來,就添了‘白兔’二字。況且那老僧說‘歸神於兔’,明明道我是白兔山神了。”舉步入廟,分付兩行鬼卒,依舊管取職事,不得有違。再看後面石壁上,字都沒了,倒有那老僧形像,乃是石刻在上的。如虎嚮他拜了一拜,立起身來,發放廣東隨來的人役道:“我已在此為神。衹因平生剛直,報恩酬知,臨財不苟,故得成神。你們回去,多拜上袁爺、陸爺,好建功勞,盡忠報國,不必記念我了。”說畢,就升了神座之上。衆人嚮前再要問時,就不動了。隨隊衆人大驚,羅拜了一回,衹得去了。
  卻說那李氏自從別了如虎,即回到白兔莊上,整整等了十年,再不見些音信,終日懸望,求神問卜,都是沒用。這日早晨,獨自坐在莊上,忽然睡去,衹見外面儀從鼓樂,儼如王者。直擡進門,看時正是如虎,李氏正待問時,衹見如虎開口說道:“娘子,娘子,有纍你等了十年!我十年內,已在廣東封侯拜將,遂了功名,如今已往前面白兔山為神了。你原是我前生妻子,明日可到白兔山神廟來看我一看。”說畢就轉身,一班陰兵依舊簇擁去了。李氏驚將醒來,一身冷汗。正是午時,想了一會道:“據他英雄漢子,那般行事,或者亦可為神。衹是怎生就為神在白兔山上?如何不回傢見我一見?他分明夢中說,叫我明日去看他一看。今日尚早,上山不遠,不如就去看看。若果然是真,我便拼一死報他罷了,不然誰知我在此真心等他這十年的辛苦。”急怠燒了一盆香湯沐浴了,換了一身新衣,走嚮白兔山上來。行了十來裏路,果然見個白兔山神之廟,李氏不管生死,一直走入廟去。衹見正殿上神廚內,坐的正是,猛將軍的面貌如生。李氏認真了,連忙拜了四拜,燒了一炷香,禱告道:“妾身李氏,自從臨漳縣客店分別,在莊守候十年,不見將軍回來。不想歸神於此,早間又承將軍不忘舊約,特來托夢,如今妾身願從於地下罷。”祝告已畢,就嚮身邊取了一把短刀,勒死在香案之下,就做了夫人。這猛將軍又各處顯靈,土人就將李氏塑在猛將軍右首。
  卻說那些廣東隨來的軍士,回廣報與袁有義,說韓參將歸神一事,袁有義贊嘆道:“他生平不失信義,又氣性剛直,故此為神。我怎為一句引進的言語,就久占他血汗功勞的一個侯位?雖是他知恩報恩。我受之豈不太過!”即上本說:“韓如虎身已為神,仍願將定廣侯印退還,乞降恩詔,就敕封他為定廣侯、山東白兔山神。”聖旨準了。行文到青州府安丘縣,知縣聞知,即到白兔山看了,有地方衆人一嚮認得這韓如虎的,都道是他真身,不消另塑,衹改換牌額,修理祠廟罷;又稟李氏貞烈從死的事體。知縣焚了香,祭獻己畢,就把聖旨焚在香爐之內。重修大殿,內外金碧一新,山門用朱紅扁額,上寫金字道:“敕封靈應定廣侯猛將軍白兔山神之廟”十六個大字。廣東袁有義、黃熊也感激他報恩太厚,捐資為他立廟在廣,四時享祭。故兩處血食不斷,土人求晴禱雨,許願作福,香煙不絶。有詩為證:
  平生正直又無私,信義為神定有之。
  感人一諾封侯報,結客何須吝片詞。
  總批:說得意氣慷慨,俠烈如生。交朋友的也要有此一腔熱血方是。那得悠悠行路,直恁休戚不關?可嘆,可嘆!
  又批:吝惜片言而不為人汲引者,世固有之,特為道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琉球國力士興王第二回 高宗朝大選群英第三回 九烈君廣施柳汁第四回 世德堂連雙並秀
第五回 棲霞嶺鐵檜成精第六回 桃源洞矯廉服罪第七回 三世讎人面參禪第八回 張一索惡根果報
第九回 睡陳摶醒化張乖崖第十回 五不足觀書證道第十一回 死南豐生感陳無已第十二回 慶平橋色身作孽
第一回 假同心桃園冒結義第二回 錯赤繩月老誤姻緣第三回 猛將軍片言酬萬戶第四回 窮教讀一念贈多金
第五回 黑心街小戲財神第六回 竜員外善積遇仙第七回 真廉訪明鏡雪奇冤第八回 李判花糊塗召非禍
第九回 新豐市名揚豹略第十回 昆侖圃弦續鸞膠第十一回 申屠氏報仇死節第十二回 雪照園緑衣報主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