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抗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生活實錄:亂世浮生   》 第15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3)      帥彥 Shuai Yan

  1938年夏,時值酷暑。冰心和吳文藻攜帶三個孩子、吳文藻母親以及在冰心傢幫傭的滿族人富奶奶,踏上南下的長途行程。臨行,冰心回到城裏與傢人辭別。即將離開至愛苦戀的北平,惜別骨肉親友,冰心自是傷感滿懷,她曾回憶說:"我們走的那一天,父親在母親遺像前燒了一炷香,保佑我們一路平安。那時傑弟在南京,楫弟在香港,衹有涵弟一人到車站送我們,他仍舊是淚汪汪地,……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對傷離惜別的悲痛的眼睛!"冒着酷暑,冰心一傢老幼由天津登船,經海路至上海,因擔心吳母年高不能忍受旅途勞苦,冰心夫婦將吳母送至上海吳文藻妹妹處。冰心一傢由海路到達香港後,再由冰心的三弟為楫安排,繞道海防,乘坐窄軌的滇越鐵路火車進入雲南河口。當時,由海防至雲南的路途十分艱難,冰心一傢擠在擁擠不堪的硬座車廂裏,長女宗遠坐在冰心的腿上,次女宗黎坐在幫傭富奶奶的腿上,長子宗生隨吳文藻坐在對面。中間放個大籃子,裝滿了嬰幼兒離不開的奶瓶等雜物。旅途的睏頓難以盡述。一路艱辛,冰心一傢到達昆明時已是1938年的9月。冰心後來回憶說:"這一路旅途的睏頓麯折,心緒的惡劣悲憤,就不能細說了。記得到達昆明旅店的那夜,我們都纍得擡不起頭來,我懷裏抱的不過八個月的小女兒吳青忽然咯咯地拍掌笑了起來。我們纔擡起倦眼驚喜地看到座邊圓桌上擺的那一大盆猩紅的杜鵑花!"
  二、"我們還不該喪氣"
  抵達雲南後,吳文藻任教于云南大學。在朋友的幫助下,冰心一傢定居於昆明蠃峰街。不久,為躲避日軍空襲,冰心和富奶奶帶三個孩子,遷到離昆明市區不遠的呈貢縣居住。而吳文藻仍留在昆明,繼續人類學的講座,同時籌建雲南大學的社會學係。
  冰心一傢的居所建在呈貢山上,冰心把這個山居稱為"默廬"。默廬"前廊朝東,正對着城墻","後窗朝西,書案便設在窗下,衹在窗下,呈貢八景,已可見其三","清晨黃昏看日上,月出。晚霞,朝靄,變幻萬端,莫可名狀,使人每一早晚,都有新的企望,新的喜悅"。下樓出門,便是樹林,冰心常常帶着兩個女兒到林中去,"兩個小女兒穿着桔黃、水紅的絨衣,在廣場上遊戲奔走,使人感到眼前的宇宙,顯得流動,鮮明"。處身於美麗的大自然懷抱之中,冰心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說:"論山之青翠,湖之漣漪,風物之醇永親切,沒有一處趕得上默廬。我已經說過,這裏整個是一首華姿華斯的詩。"在此時冰心能有如此的心境,細微而又恬靜地玩味着呈貢的山水,這是在戰爭苦難面前一種心靈的逃避?還是在登山望水之時,寄托着一種精神的嚮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序言(1)第2節:序言(2)
第3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1)第4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2)
第5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3)第6節:鬍適:"做了過河卒子,衹能拼命嚮前"(4)
第7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1)第8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2)
第9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3)第10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4)
第11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5)第12節:郭沫若:"又當投筆請纓時"(6)
第13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1)第14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2)
第15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3)第16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4)
第17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5)第18節:冰心:"我第一次認識了生命"(6)
第19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1)第20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2)
第21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3)第22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4)
第23節:梁實秋:"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5)第24節:老捨:"提衹提箱赴國難"(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