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揭秘旷世文物的传奇内幕:《故宫》导演看台北故宫   》 从大陆到台湾(2)      周兵 Zhou Bing

  翁文灏一开始不同意杭立武提出的迁台计划。内阁是11月3日提出总辞的,杭立武找他商议转移文物时,他还是内阁的行政长官。作为行政长官,翁文灏必然要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当时徐蚌前线战事激烈,如果这时将大批国宝转移至台湾,消息传出去,民心军心势必动摇。
  这个观点,与当初九一八之后北平市民反对文物南迁相似,但时局日坏,古物不能不搬,否则悔之莫及。几经考虑,翁文灏也觉得文物迁台是个可行的计划,因此当杭立武提出由他出面主持召集故宫理事会商议此事时,翁文灏同意了。
  为慎重起见,正式开会之前,翁文灏把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理事,当时中国文化学术界中最具权威的几位人物请到了自己家中,请他们与自己一起来决定文物的最终命运。
  1948年11月10日,翁文灏、朱家骅、王世杰、傅斯年、徐鸿宝、李济、蒋复璁和杭立武在翁文灏位于南京的官邸中进行了一次非正式的会谈,并形成了三条决议:1、故宫文物迅速迁台;2、中央图书馆的藏书和文物一并迁台;3、中央研究院历史评议研究所的图书与文物也一起迁台。
  20多天后,故宫和中央博物院正式举行了关于文物迁台的两院理事联席会议,决定由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外交部五家单位各出一人组成“五机关联合办事处”,全权负责抢运两院文物赴台事宜,同时,国立北平图书馆珍藏的明清绘本和军用地图18箱,国民政府外交部的重要档案和国际条约文本也随同故宫和中博的文物一起运台。这五人是:杭立武、傅斯年、朱家骅、李济、王世杰,其中杭立武担任主任,负责筹款、接洽商船和协调运输等。
  杭立武向行政院申请了运输费金圆券28000元,分配如下:故宫1万元、中博筹备处6千元、中央图书馆3千元,中研院史语所6千元、外交部3千元。
  若在平时,这钱也就够了。但这是战时,本身物价就极不稳定,兼之币制改革失败,金圆券随时都在贬值。金圆券由由1948年8月开始发行,两个月后的1948年10月11日,北平《益世报》上便有一条消息称:币制改革以来,物价上涨10倍,北大教师为饥寒所迫,不得已只好自10月28日起,忍痛停教5天,进行借贷,以维持生计。到1949年5月,一石大米的价格就要4亿多金圆券,等到1949年7月金圆券停止流通时,贬值已超过二万倍。幸好此时杭立武已将文物顺利运往台湾,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尽量地安排好这每天都在贬值的运输费,杭立武真是绞尽了脑汁。
  抢运开始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金城出版社
名人推荐语《台北故宫》作者周兵简介序言:走进故宫 靠近平静(白岩松)
序言:一切诸法,缘会而生(郭长虹)(1)序言:一切诸法,缘会而生(郭长虹)(2)《台北故宫》自序(周兵)
南迁避战火第一次迁移:从北平到上海第二次迁移: 三路转运大后方(1)
第二次迁移: 三路转运大后方(2)第二次迁移: 三路转运大后方(3)第二次迁移: 三路转运大后方(4)
第二次迁移: 三路转运大后方(5)从大陆到台湾(1)从大陆到台湾(2)
第三次迁移: 风雨中鼎轮第四次迁移:仓皇海沪轮第五次迁移:飘摇昆仑舰(1)
第五次迁移:飘摇昆仑舰(2)马衡的坚守第六次迁移:白市驿机场(1)
第六次迁移:白市驿机场(2)第七次迁移:最后的飞离(1)第七次迁移:最后的飞离(2)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