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老子新解:何新全新诠释古代经典   》 第3节      He Xin

  不尚贤,使民不争①;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②;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③。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④。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⑤。[为无为,]则无不治⑥。
  ①何按:贤,古音通黠、奸,通诈。即狡黠,奸诈。争,斗也,夺也。不尚贤,敦煌本作“不上宝”,贤,宝,富也。古以富为能,故贤引申有能义。
  尚贤与不尚贤,是战国之际贵族阶层没落,平民阶层兴起,在用人主张上的一大争论焦点。孔子主张尚贤即贤人政治,择贤而用。老子之政治思想则反映世袭贵族思想,故其反对尚贤。
  贤者,能也。《墨子·尚贤上》:“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辨乎言谈,博乎道术。”
  ②贵,《国语·晋语七》:“贵货而易土。”韦昭注:“贵,重也。”
  难得之货,即宝货也。货者,商品。强取曰盗。
  ③傅本、范本、王本作“使民心不乱”。想尔本、河上公本、景龙本作“使心不乱”,无“民”字。帛书《老子》甲乙本作“使民不乱”,无“心”字。欲,愿也。欲,求也。见,现也。
  ④治,即政治。其,指民众。千古政治中愚民政策,以此为始。但其所愚者,乃平民而非统治天下之贵族精英(圣人,君子)也。美国平民教育制度,今亦如之。其一般民众之普及教育,采取虚智、实腹、弱志、强骨的政策。而另辟设精英教育之一途,选取英才而育以治国。
  ⑤王本作“智”,河上公本、傅本、景龙本、范本均作“知”,帛书《老子》乙本亦作“知”(甲本缺)。智、知、智者,古通用。
  ⑥为无为,无读为不。治,治平、平治,太平也。
  景龙本、帛书《老子》乙本无“为无为”三字(甲本缺)。罗振玉云:“景龙、敦煌二本无此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新版序序(1)序(2)序(3)序(4)序(5)序(6)序(7)序(8)序(9)序(10)序(11)
第1节第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第10节第11节第12节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