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破譯張愛玲的情感密碼:哪一種愛不千瘡百孔   》 就這樣老去(2)      閆紅 Yan Gong

  我的行囊也沒有劍
  ……
  流放者張佩綸,太適合扮演這樣一個滄桑的瀟然的身影了。
  然而,在張愛玲的《對照記》裏,我看到他唯一的一張照片,正是流放過來時所照,非但不像我想象中那麽清癯——我總有個偏見,清癯的人才能智慧——反倒有點腦滿腸肥之相,目光呆滯地望着前方。
  張愛玲說,祭祖時懸挂的是祖父的油畫像,畫中人英俊魁梧,眼梢略微下垂,一隻腳往前伸,像就要站起來,眉宇間也透出三分焦躁……照片上胖些,眼泡略腫,眼睛裏有點輕藐的神氣。也或者不過是看不起照相這洋玩意。
  他的老友陳寶琛也對他容顔盡改而感到吃驚:夢中相見猶疑瘦,別後何時已有髭?他年輕時可能沒有這麽胖,也沒有這兩撇小鬍子,當然,肥胖和小鬍子都不能說明什麽問題,可是,除了外表,他的內心,也與往日迥然有異。
  當初的他,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狂歌痛飲,飛揚跋扈,便是對他還算佩服的李鴻章,私下裏亦可以肆意針砭,畢竟他倆一清一濁,並非全然的同道。現在,他官場中箭,落魄歸來,投到李的門下,承他不棄,依舊對他高看一眼,還把女兒許配給他,可是,內心張狂如他,如何能扮演一個馴服懂事乖巧周到的女婿?何況李傢還有上下人等,不是所有人都有李鴻章的卓越眼光,李傢的大少爺李經方就對這位妹夫十分地看不上眼,寄居在李鴻章的直隸總督府之中,置身於那樣的眉高眼低之下,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李鴻章有時也會咨詢他對於時政的看法,開始,張佩綸還願意說說,但他很快就發現,他的說法絲毫不能影響李鴻章,他們對很多問題的看法都截然相反。若是在意氣風發的過去,這些分歧也許不算什麽,他內心的強勢使得他能夠做到和而不同,而現在,不一樣了,他受李鴻章天高地厚的恩,應該扮演好一個優秀的幕僚,提出的主意不被采用,自然有種挫敗感,另外一方面,可能,還會感到某種恥辱。
  他漸漸地沉默了,在李鴻章的府第裏,刻意地將自己隱遁,甚至李鴻章的七十大壽,闔府上下張燈結彩,袞袞諸公絡繹不絶,連皇上和太後都送來了匾額賀禮,真個是鮮花着錦,烈火烹油,張佩綸卻躲在房間裏,和李鞠耦下了一天的棋。誰會喜歡這樣刻意反高潮的人,除了對他無比欣賞的李鴻章,李傢的人很難喜歡這位“古怪女婿”。
  最討厭他的,還是那位大舅子李經方,甲午年間,中日戰爭一觸即發,李經方躍躍欲試想要挂帥,張佩綸以自身經驗知道,李經方也不過是紙上談兵,一旦上陣,十分兇險。他堅决地嚮李鴻章提出了反對意見。
  這事最後是被攪黃了,李經方的惱怒可想而知,以至於有他要“手刃”張佩綸的傳言。起碼他曾托人到皇上那兒放過水,光緒帝降下旨意,說“革員”張佩綸發遣釋放之後,又在李鴻章署中,幹預公事,屢招物議,實屬不安本分,要李鴻章立即把他攆回老傢去,不許逗留。
  張佩綸已經在學着沉默了,但還是沒忍住,“非如此不可”的旋律是不是一直在他腦海中回蕩,讓他忘記自己的尷尬窘迫,艱難但又堅定地,發出聲音?
  李鴻章上折辯護無效,張佩綸衹好離開,不過他沒有回原籍,而是帶着老婆孩子去了南京,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花遮柳掩的江南,適合棲息疲憊的靈魂,張佩綸自言:從此浪跡江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1)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2)精彩書評:這麽可憐身是眼中人
精彩書評:破譯張愛玲的感情密碼精彩書評:真實的張愛玲在這裏精彩書評:原來張愛玲可以這樣讀
張佩綸的光輝歲月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1)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2)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1)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2)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3)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4)就這樣老去(1)就這樣老去(2)
就這樣老去(3)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1)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2)
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1)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1)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3)她和他的相互背叛(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