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歌文集 》  歷代婉約詞選     》
第十五集
    
佚名 Yi Ming
  
  重疊金 --- 壬寅立秋 (黃 昇)
   西風半夜驚羅扇。蛩①聲入夢傳幽怨。
   碧藕試初涼,露痕啼粉香。
   清水凝簟竹。不許雙鴛宿。
   又是五更鐘,鴉啼金井②桐。
   【作者簡介】
   南宋詞人黃昇,字叔暘,號玉林,建安(今福建建甌)人。他淡於功名,不願仕進。
   擅寫詩詞。是一位瀟灑的名士。有《散花庵詞》一捲,有宋六十傢詞本。他曾編《花庵
   詞選》。凡二十捲。上部曰《唐宋諸賢絶妙詞選》十捲。所錄皆北宋以前人詞。下部曰
   《中興以來絶妙詞選》,亦為十捲,純為南宋作傢,與周密《絶妙好詞》同為研究南宋
   詞必讀之書。
   【註釋】
   ①蛩:蟋蟀。
   ②金井:妝飾講究的井臺。
   【評解】
   西風蛩聲,入夢幽怨,秋已悄然而至。碧藕試涼,清冰凝簟,氣候已截然不同於夏
   夜。何況五更鐘響,井桐鴉啼,在在皆是秋聲。季節移人之感,為此詞造出一種特有的
   氣氛。
   清平樂 --- 宮詞 (黃 昇)
   珠簾寂寂,愁背銀釭泣。
   記得少年初選入,三十六宮①第一。
   當時掌上承恩②,而今冷落長門③。
   又是羊車④過也,月明花落黃昏。
   【註釋】
   ①三十六宮:言宮殿之多。
   ②掌上承恩:傳說漢元帝皇后趙飛燕能在掌上舞蹈。極言其體態輕盈。
   ③長門:漢宮名。陳皇后失寵於武帝,別居長門宮。其後泛指後妃失寵之意。
   ④羊車:古代皇宮內所乘小車。
   【評解】
   這首宮詞描述一位宮女的境遇。上片從眼前“珠簾寂寂”的凄涼境況,回憶當年
   “初選入”時,三十六宮第一”的情景。下片撫今追昔。當時承恩,而今冷落。眼前
   “羊車”又過,令人不勝感慨。“月明花落黃昏”,語意雙關,益增惆悵。
   全詞輕柔哀怨,委婉含蓄。寫盡封建帝王時代,宮女的不幸與悲哀。
   鵲橋仙 --- 春情 (黃 昇)
   青林雨歇,珠簾風細,人在緑陰庭院。
   夜來能有幾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寶釵無據,玉琴難托,合造一襟幽怨。
   雲窗霧閣事茫茫,試與問、杏梁雙燕。
   【評解】
   本詞緊扣“春”字以抒情懷。上片藉景抒情。春雨暫歇,珠簾風細,幾許夜寒,而
   人與梨花同瘦矣。下片着意抒情。
   “寶釵無據,玉琴難托”,一襟幽怨,微露相思。結句“試與問、杏梁雙燕”。情
   思纏綿,餘味無窮。
   酹江月 --- 夜涼 (黃 昇)
   西風解事,為人間、洗盡三庚①煩暑。
   一枕新涼宜客夢,飛入藕花深處。
   冰雪襟懷,琉璃世界,夜景清如許。
   劃然長嘯,起來秋滿庭戶。
   應笑楚客②才高,蘭成愁悴,遺恨傳千古。
   作賦吟詩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
   淡月闌幹,微雲河漢,耿耿天催曙。
   此情誰會,梧桐葉上疏雨。
   【註釋】
   ①庚:與“更”通。 三庚:夜半。
   ②楚客:屈原。
   【評解】
   此詞寫秋夜感懷。上片寫清秋夜景。良夜西風,洗盡煩暑,一枕新涼,秋滿庭戶。
   下片藉景抒情。楚客才高,遺恨千古,作賦吟詩,不直秋露。耿耿秋夜,誰會此情。
   “梧桐葉上疏雨”。秋風送愁,秋雨瀟瀟,而誰為知音!語意含蓄,極富情味。全詞清
   新雅潔,寄寓殊深。
   湘春夜月 (黃孝邁)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
   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
   念楚鄉①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
   空尊夜泣,青山不語,殘照當門。
   翠玉樓②前,惟是有、一陂湘水③,搖蕩湘雲。
   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④?
   者次第⑤、算人間沒個並刀⑥,剪斷心上愁痕。
   【作者簡介】
   黃孝邁字德夫,號雪舟,南宋詞人。有《雪舟長短句》一捲。劉剋莊暮年曾為作序,
   對他的詞作極為贊賞。認為“叔原、方回不能加其綿密”。
   【註釋】
   ①楚鄉:指長江以南一帶。
   ②翠玉樓:指裝飾着緑色玉石的高樓。
   ③湘水:在湖南境內。
   ④桃根:桃葉,晉王獻之妾,其妹名桃根。這裏藉指所戀之人。
   ⑤者次第:這許多情況。
   ⑥並刀:並州産快剪刀。杜甫詩:“焉得並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
   【評解】
   此詞有所寄托。作者以擬人化手法,抒寫憂心國事而無人瞭解的心情。上片言翠鳥
   苦於清歌無人領會,柳花又不解自己的傷春之意,還有誰體貼自己的柔情。下片藉景抒
   懷。青山不語,殘月當門,不知何時,重見桃根,那得並刀剪斷愁痕。這裏明寫離愁,
   暗抒因國事日非而悲恨落淚的情懷。全詞寫得清麗綿密,委婉含蓄。
   寶鼎現 --- 春月① (劉辰翁)
   紅妝春騎②,踏月影竿旗穿市③。
   望不盡、樓臺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④。
   蕭聲斷、約彩鸞⑤歸去,未怕金吾⑥呵醉。
   甚輦路、喧闐⑦且止,聽得念奴⑧歌起。
   父老猶記宣和⑨事,抱銅仙、清淚如水。
   還轉盼、沙河多麗。滉漾明光連邸第。
   簾影凍、散紅光成綺。月浸葡萄十裏。
   看往來、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撲碎。
   腸斷竹馬兒童,空見說、三千樂指。
   等多時春不歸來,到春時欲睡。
   又說嚮燈前擁髻,暗滴鮫珠墜。
   便當日親見霓裳,天上人間夢裏。
   【作者簡介】
   劉辰翁字會孟,號須溪,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考進士時,因廷試
   對策忤權臣賈似道,被列入丙等。任濂溪書院山長(主持人)。宋亡,隱居不仕。有
   《須溪集》。他生當宋亡之時,痛悼山河破碎,百姓流離,詞多悲咽凄苦,不勝怨憤;
   也流露出詞人深摯的故國之思,黍離之悲。是遺民詞中之優秀作品。
   【註釋】
   ①春月:元宵節。
   ②春騎:指遊春的車馬。
   ③竿旗:竿上所挂的旗。 穿市:穿過市中街道。
   ④習習:本指微風,習習香塵是指塵土飛揚。蓮步:女子的行步足跡。
   ⑤彩鸞:這裏指遊春女子。
   ⑥金吾:官名,掌管京城的守衛防務。
   ⑦甚:為什麽。 輦路:皇帝車馬經過的道路。 喧闐:人聲喧鬧。
   ⑧念奴:唐玄宗天寶年間名妓,善歌。這裏藉指歌女。
   ⑨宣和:宋徽宗年號。
   CD銅仙:即金銅仙人。這裏藉指亡國恨。
   CE沙河:即沙河塘,在錢塘南五裏。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說:
   “沙河,宋時居民甚盛,碧瓦紅檐,歌管不絶。” 多麗:形容沙河的繁華。
   CF滉漾:即汪洋,形容水勢很大。 滉漾光明:指明亮的燈光反映在水面上閃爍不
   停。邸第:富貴之傢的住宅。
   CG“簾影”兩句:是說簾影投在水上,波平則凝止不動,波動時隨着閃閃發光的水
   面形成各種漣漪。
   CH葡萄:形容水的顔色深碧如葡萄。
   CI竹馬兒童:指出生於宋亡後的兒童。 竹馬:以竹杖當馬。
   CJ三千樂指:三百人的樂隊。指,用來計算人數(每人有十指)。
   CK擁髻:表示愁苦。《飛燕外傳·伶玄自敘》:“通德(伶玄妾)占袖顧視燭影,
   以手擁髻,凄然淚下,不勝其悲。” 鮫珠:淚下如珍珠。
   CL霓裳:即唐代名麯《霓裳羽衣麯》。藉以指宋代的歌舞。
   【評解】
   此詞作於元大德元年(1297),距宋亡已20年,表達了作者悲慟祖國恢復無望的凄
   苦情懷。全詞共分三疊。上片述當日元夕之盛。紅妝春騎,千旗穿市,踏月花影,遊人
   衆多。
   而瓊樓入雲,歌舞連宵,寫盡當日盛況。中片寫父老記憶中之宣和舊事。朱邸豪華,
   沙河多麗,散紅成綺,燈月交輝。下片寫眼前之冷落悲涼。回憶舊遊,往事如煙。燈前
   憶想,黯然神傷。通篇凄涼哀婉,真摯感人。
   永遇樂 (劉辰翁)
   [餘自己亥上元①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
   遂依其聲②,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③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④初晴,黛雲⑤遠淡,春事誰主。
   禁苑嬌寒⑥,湖堤倦暖⑦,前度遽如許⑧。
   香塵暗陌⑨,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
   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
   緗帙流離,風鬟三五,能賦詞最苦。
   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
   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
   【註釋】
   ①己亥:即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宋亡前一年。 上元:即元宵節。
   ②依其聲:按照李清照原詞的聲律填詞。
   ③辭情:指文辭情采。
   ④璧月:圓月。璧:圓形的玉。
   ⑤黛雲:青緑色的雲。
   ⑥禁苑:皇傢園林。嬌寒:輕寒。
   ⑦倦暖:暖和得使人思睡。
   ⑧前度:暗用劉禹錫《重遊玄都觀》“前度劉郎今又來”詩意。 遽:忽然。
   ⑨香塵暗陌:塵霧遮暗了街道,指車馬衆多。
   CD斷煙:炊煙斷,是指京城裏居民很少。 禁夜:禁止夜行。
   CE宣和:宋徽宗年號。
   CF芳景:風景。
   CG緗帙(zhì):淺黃色書套。這裏指書籍。
   CH風鬟三五:李清照《永遇樂》詞中:“風鬟霧鬢。” 三五:正月十五,即元宵
   節。
   CI江南無路:指寫本詞時宋亡已久,江南一帶都陷入敵手。
   CJ鄜州:杜甫《月夜》詩:“今夜鄜州月,閨中衹獨看。”作者此時亦離傢在外,
   故藉杜甫思念鄜州的妻子來說明自己的心情。
   CK釭:燈。 社鼓:節日祭神的鼓聲。
   【評解】
   本詞作者在宋亡前一年,曾因誦李清照懷念京洛舊事的《永遇樂》詞,而為之涕下。
   三年之後,每聽到李清照的這首詞,便觸動自己的亡國之痛。本詞從回憶臨安盛時來反
   襯目前國亡傢破的心情。上片回憶臨安盛時,香暗塵陌、華燈明晝的情景,面對眼前
   “斷煙禁夜”的境況,不勝今昔之感。下片從李清照《永遇樂》詞對宣和舊事的懷念,
   寫到南宋亡後的無限感慨。全詞感情真摯,凄傷哀怨。
   蘭陵王 --- 丙子①送春 (劉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鞦韆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②。
   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③。亂鴉過,鬥轉城荒,不見來時試燈處④。
   春去,誰最苦。但箭雁⑤沉邊,梁燕無主⑥,杜鵑聲裏長門⑦暮。
   想玉樹凋土⑧,淚盤如露⑨。鹹陽送客CD屢回顧,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蘇堤盡日風和雨。
   嘆神遊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註釋】
   ①丙子:即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
   ②風沙:比喻敵人。 南浦:泛指送別之地。這裏藉指江南水鄉。
   ③海門飛絮:指南下的幼帝。海門:海邊。
   ④鬥轉:北斗轉則春回。 試燈:正月十五燈節前預賞燈節。
   ⑤箭雁:被箭射中受傷的雁。這句指被俘虜的南宋君臣。
   ⑥梁燕:梁上尋覓舊巢的燕子。這句指留在臨安等地散落無主的士大夫。
   ⑦長門:漢武帝時,陳皇后貶居的冷宮。這裏藉指宋亡後臨安的宮殿。
   ⑧玉樹凋土:《晉書·庾亮傳》:“亮將葬,何充(會之)嘆曰:
   ‘埋玉樹於土中,使人情何能已’!”這裏是指那些為國犧牲的人。
   ⑨淚盤如露:指漢武帝在建章宮前造神明臺,上有銅人手托盛露銅盤。魏明帝命人
   把銅人從長安搬到洛陽,在拆卸時據說銅人眼中流下淚來。這裏以銅人淚滴露盤表示亡
   國之痛。
   CD鹹陽送客:李賀在《金銅仙人辭漢歌》中說:“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
   老。”這裏藉以說明被俘人員的故國之思。
   CE江令:江淹。他曾被黜任建安吳興令。見《梁書·江淹傳》。他著有《別賦》。
   CF庾信:梁朝庾信出使北周,被留在北方不回,著有《愁賦》。這兩句是說南宋士
   大夫被俘北上,滿懷離愁別恨。
   CG神遊故國:被俘北上的人不可能南歸,對故國的繁華衹能神遊而已。
   CH花記前度:唐劉禹錫於憲宗元和年間從貶所被召回長安,因遊玄都觀賞桃花作詩,
   被執政者認為意有怨刺而又把他遠貶。劉於14年後又回長安重遊舊地,作《重遊玄都觀
   詩》:“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這
   句是指離散各地的人,回到淪陷之後的臨安,見昔日如花美景已蕩然無存,不禁目擊心
   傷。
   CI孺子:指作者的兒子。以上三句是說因故國淪亡而流落山中,衹能和兒子夜語,
   共訴胸中哀痛之情。
   【評解】
   宋恭帝德祐二年三月,臨安被元軍攻破,恭帝及太後等被俘往北方。本詞作於暮春,
   以送春為題,暗抒亡國之恨。全詞共三疊,均從“春去”開頭。上片寫人間無路,春將
   何歸,風沙南浦,海門飛絮。故國陷落,幼帝飄海,前途難料。中片寫春去之後,誰最
   凄苦,暗指南宋君臣被俘,去國離鄉,無限傷凄。下片問春去後,能否再來,暗示恭帝
   被虜,不得南歸,南宋恢復無望。作者神遊故都,空憶繁華,不勝天涯流落之感。
   花犯 --- 水仙花 (周 密)
   楚江湄①,湘娥②再見,無言灑清淚。
   淡然春意。空獨倚東風,芳思誰寄?
   凌波路冷秋無際。香雲隨步起。
   漫記得、漢宮仙掌③,亭亭明月底。
   冰絲寫怨更多情,騷人恨,枉賦芳蘭幽芷。
   春思遠,誰嘆賞國香④風味?
   相將共、歲寒伴侶,小窗靜,沉煙熏翠被。
   幽夢覺、涓涓清露,一枝燈影裏。
   【作者簡介】
   周密字公謹,號草窗,又號弁陽嘯翁、蕭齋、四水潛夫,濟南(今屬山東)人。曾
   擔任過義烏縣令。宋亡後,不肯出來做官,寓居杭州。詩、詞、書、畫均有較深造詣,
   生平著述甚多,有《蠟屐集》、《齊東野語》、《癸辛雜識》、《浩然齋雅談》、《弁
   陽客談》、《武林舊事》、《澄懷錄》《雲煙過眼錄》等書。他的詞,風格和吳文英
   (夢窗)相近,在文學史上並稱“二窗”。他編選的《絶妙好詞》,選錄南宋詞385首對
   後人有較大的影響。
   【註釋】
   ①湄:岸邊。
   ②湘娥:湘妃,喻水仙花。
   ③漢宮仙掌:漢武帝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見《漢書·郊祀志》。
   ④國香:蘭為國香,此謂水仙為國香。
   【評解】
   這首詠花詞,詠物抒懷。上片寫花之豐神姿容。猶如湘娥再見,無言灑淚,春意淡
   然。空倚東風,芳思誰奇!下片抒寫詩人惜花心情。天香國色,花無人賞,實令騷人深
   恨。惟有自己與花相共,結為歲寒伴侶。全詞亦花亦人,委婉含蓄。
   情意纏綿,饒有韻緻。
   四字令 --- 擬《花間》 (周 密)
   眉消睡黃,春凝淚妝。玉屏①水煖微香,聽蜂兒打窗。
   箏②塵半床,綃痕半方。愁心欲訴垂楊,奈飛紅③正忙。
   【註釋】
   ①玉屏:玉飾屏風。
   ②箏:古樂器。
   ③飛紅:這裏指落花。
   【評解】
   此詞“擬《花間》”,極為神似。上片寫愁人心緒。玉屏香暖,蜂兒打窗,眼前春
   色,亂人心緒。下片着意寫愁。垂楊落花,飄零風雨,愁緒滿懷,為誰低訴!全詞纏綿
   哀怨,含情無限。
   解連環 --- 孤雁 (張 炎)
   楚①江空晚。悵離群萬裏,怳然②驚散。
   自顧影、欲下寒塘③,正沙淨草枯,水平天遠。
   寫不成書④,衹寄得、相思一點。
   料因循⑤誤了,殘氈擁雪⑥,故人心眼。
   誰憐旅程荏苒⑦。漫長門夜悄,怳箏彈怨。
   想伴侶、猶宿蘆花,也曾念春前,去程應轉。
   暮雨相呼,怕驀地、玉關重見⑧。
   未羞他、雙燕歸來,畫簾半捲。
   【作者簡介】
   張炎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居陝西鳳翔,寓居臨安。宋亡後,張炎飄泊
   流蕩,曾經到大都(今北京市)謀求官職,失意而歸。
   有《山中白雲詞》留傳後世,存詞三百餘首,其中有些寄寓着對國傢命運和個人身
   世的感慨。他還著有論詞的專著《詞源》,對後界詞人有一定影響。
   【註釋】
   ①楚:泛指南方。
   ②怳(huǎng)然:惆悵失意的樣子。
   ③欲下寒塘:受驚離群成為孤雁,欲飛下寒塘又顧影而自傷孤單。
   唐崔塗《孤雁》詩:“暮雨相呼疾,寒塘欲下遲。”
   ④寫不成書:雁群在飛行時,常排列成行,隊行如字。孤雁在天上衹有一點,排不
   成字,而衹能帶回來一點相思之意。
   ⑤因循:拖延。
   ⑥殘氈擁雪:指漢蘇武被匈奴所拘的故事。
   ⑦荏苒:展轉。指時光流逝。
   ⑧怕驀(mò)地:倘忽然。 玉關:玉門關。
   【評解】
   這首詞,通過描寫離群孤雁,抒發羈旅之愁,飄泊之怨。
   字裏行間,藴含着國破傢亡的哀思。上片寫孤雁離群失侶的孤凄之感與相思之情。
   下片將人與雁的羈旅哀怨之情,一並寫出。詞中無一字直說題面,卻又處處與題意相綰
   合。喻意貼切,麯折有緻。張炎詞,原以詠物稱著詞壇,更因此詞而獲“張孤雁”之雅
   稱。全詞文筆婉麯,工緻入化,情思綿邈,深摯感人。
   高陽臺--- 西湖春感 (張 炎)
   接葉巢鶯①,平波捲絮②,斷橋③斜日歸船。
   能幾番遊,看風又是明年。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更凄然。萬緑西泠④,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麯⑤,草暗斜川⑥。
   見說⑦新愁,如今也到鷗邊⑧。
   無心再續笙歌楚,掩重門、淺醉閑眠。
   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註釋】
   ①接葉巢鶯:鶯兒將巢築在密集的葉叢裏。
   ②平波捲絮:輕絮飛落湖上,被微波緩緩地捲入水中。
   ③斷橋:在孤山側面白沙堤東,裏湖和外湖之間。
   ④西泠(líng):橋名,在孤山下,將裏湖和後湖分開。
   ⑤韋麯:在陝西長安城南皇子陂西,唐時韋氏世居此地,故名韋麯。
   ⑥斜川:在江西星子、都昌兩縣之間。陶淵明有《遊斜川》詩,寫斜川的風景。
   ⑦見說:聽說。
   ⑧鷗邊:即白鷗。
   【評解】
   本詞藉詠西湖抒寫亡國哀思。上片寫暮春景色。密葉藏鶯,平波捲絮,曾幾何時,
   春光已老。眼前萬緑西泠,一抹荒煙,更覺凄然。下片抒情。當年燕子,飛往何處!但
   是苔深韋麯,草暗斜川。回首往事,已成舊夢。昔日笙歌,無心再續。飛花啼鵑,亦不
   願聞見。作者之滿懷愁緒可以想見。全詞低徊往復,凄涼幽怨。
   清平樂 --- 平原放馬 (張 炎)
   轡搖銜鐵①,蹴②踏平原雪。
   勇趁軍聲曾汗血③,閑過升平時節。
   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④。
   多少驊騮⑤老去,至今猶睏????車。
   【註釋】
   ①轡:繮繩。 銜鐵:俗稱馬嚼子。
   ②蹴(cù):踢、踩。
   ③趁:追逐,奔馳之意。 汗血:古代良馬名。傳說日行千裏,流汗如血。
   ④涓涓:流水聲。 野水:野外小河的流水。 晴沙:天氣晴朗,河水清澈,陽光
   照耀,連水底的沙都可看見。
   ⑤驊騮:名馬,千裏馬。
   【評解】
   這首詠物詞,通過對馬的描寫,抒發作者的感慨。上片寫此馬當年曾平原踏雪、勇
   趁軍聲。而今卻閑度時光,棄置不用。下片寫鼕去春來,時光如流,不少“驊騮”駿馬,
   至今猶睏????車。全詞含蓄藴藉,喻意深刻,而作者懷才不遇,有志難申的感慨,也盡在
   不言之中。
   渡江雲 (張 炎)
   [山陰久客,一再逢春,回憶西杭,渺然愁思]
   山空天入海,倚樓望極,風急暮潮初。
   一簾鳩外雨①,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
   新煙禁柳,想如今、緑到西湖。
   猶記得、當年深隱,門掩兩三株。
   愁餘。荒洲古漵②,斷梗疏萍,更飄流何處。
   空自覺、圍羞帶減,影怯燈孤。
   長疑即見桃花面③,甚近來、翻緻無書。
   書縱遠,如何夢也都無。
   【註釋】
   ①鳩外雨:春雨。
   ②淑:水浦。
   ③桃花面:唐崔護詩:“人面桃花相映紅。”
   【評解】
   此詞為傷離念遠之作。上片寫山陰風景,抒故國之思。一簾鳩雨,幾處春耕,客中
   逢春,引起對故鄉的懷念。下片抒懷憶友。久客他鄉,飄萍無定,圍羞帶減,影怯煙孤。
   別後不僅無書,至今“夢也都無”。全詞哀怨纏綿,宛轉麯折,清麗雅潔,舒捲自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一集 | 第二集 | 第三集 | 第四集 | 第五集 | 第六集 | 第七集 | 第八集 |  | 第九集 | 第十集 | 第十一集 | 第十二集 | 第十三集 | 第十四集 | 第十五集 | 第十六集 |  | 第十七集 | 第十八集 | 第十九集 | 第二十集 | 第二十一集 | 第二十二集 | 第二十三集 | 第二十四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