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 全能女孩李卿曦成才揭秘:发现孩子   》 第15节:第十三章 征服香港科技大学 随意之举改变人生,机会来了绝不错过      Li Qingxi

  第十三章 征服香港科技大学
  随意之举改变人生,机会来了绝不错过 如果说曦曦先后被内地四所大学的录取像是一支悠扬动听、高潮迭起的乐曲的话,那么,曦曦报考港科大的经历无疑就是这支曲子的华彩乐段。 说来有趣,曦曦报考港科大其实又是一次无心插柳的随意之举,而且,一直都表现得非常被动,显得很不情愿,也很不积极,完全像是应付差事、考给家长看的一样。直到进了考试现场以后,曦曦才终于转变了心态,从有一搭无一搭地考着玩,一下子就变成了全神贯注和全力以赴。事后连她自己也觉得特别好笑,常常感叹说:“当时真的是差点错过了港科大,要是我不去考,那过不了多久,就真的是要后悔的!” 曦曦所以会报考港科大,最初是由于爸爸无意中看到了《华西都市报》的一篇报道,其中有段内容说:凡申请保送北大、清华、复旦、中国科技大学并已被录取的学生,在报考港科大时都可以免试(笔试)。当时,爸爸就想,曦曦也可以去参加港科大的考试,没准还真能考上呢。他对曦曦还是很有信心的,即使考不上那也没什么,把它当成是一段普通的人生经历,也是挺好的。反正现在已经有四所大学录取了曦曦,再去考一次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于是,爸爸就跟曦曦说:“你也去考一下吧,试一试也许会有希望。”没想到,曦曦回答得非常干脆:“不去!”没办法,爸爸只好拉上妈妈,两个人一起去说服曦曦,希望曦曦至少答应去尝试一下,至于结果怎样并不重要。这时候,曦曦的倔劲儿又上来了,连声地说:“不去!就是不去!” 说是没什么压力,可在实际上,曦曦当时还真是有些顾虑。她后来告诉记者说:“我当时并不想考港科大,一方面是觉得自己手里已经有四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了,而且复旦也已经很好了,没必要再去考什么别的学校。何况我和爸爸妈妈毕竟对香港的学校都不是很了解,谁也说不清究竟是港科大好还是复旦好,因为两者根本就无从比较。退一步说,就是真的考上了也不一定就去得成。总之,思来想去我当时就是不想去考。” 好在曦曦是一个有心的孩子。虽然口头上说不愿意,但在事情没搞清楚之前,她一般是不会轻易作出决定的。事实上也真是这样,她并没有真的拒绝这个想法,而是带着自己的疑问回到了学校,跟几个同学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同时尽可能地搜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曦曦说:“在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只要遇到类似的疑难杂事就会去问‘方丈’,要么就去问张老师。我们班有的同学,连填报高考志愿都是让‘方丈’作参谋。”在“方丈”那里,曦曦得到了明确的支持,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关于香港高校的资料,慢慢的,就有点儿动心了,打算去试试看。 单是了解到这种程度,曦曦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紧接着,她又问了一个在国外学习的好朋友,对方也认为她去香港读书肯定要好得多。曦曦想到自己以后肯定是要出国留学的,要是从复旦到国外,那无疑是很大的一步,身心两方面都有个过渡和适应的问题;而从内地到香港,再从香港到国外,一大步就变成了两小步,走起来就容易多了。于是,曦曦终于下定了决心:去,报考港科大。不过,她还是给自己确定了这样一个底线:考取了就去,考不上就算了。 当时,班里还有一位同学想去试试,加上其他班级的另一位同学,正好凑成个“三人行”。他俩也劝曦曦说:“咱们搭伙去,人多,一起去试一下,实在不行就当是去广州旅游了一趟。”当时大家的心里确实都没底,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曦曦自己更是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比较随意的小小决定,竟然一举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对此,妈妈却憋了一肚子气,直到现在只要有谁提起这茬儿,她也还是忍不住要埋怨曦曦:“在她那里,同学的话就是比我们的还管用!我们劝了她半天都不去考,结果同学一说她就去了。” 香港科技大学的面试定于5月5日,在广州的中国大酒店举行,曦曦的面试时间是中午11点半。在这之前,有一段等待的时间,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一下子就打动了曦曦,让她顿时产生了一种想上港科大的渴望。 在等待面试的时候,港科大特意安排负责招生事务的朱力径教授专门向家长和学生介绍学校的情况。在其他几位专业老师有空闲的情况下,朱教授便会不失时机地把这些老师一一请来,让他们跟家长和考生们谈谈。从与他们的谈话中,曦曦了解到,港科大比较偏重于美国的教育方式。几位老师讲述的发生在自己和导师之间的趣事,更是给曦曦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有位老师说他们在讨论问题时,没有学生和老师之分,大家是平等的,可以各抒己见,更可以据理力争,实在讨论不出来,或者当讨论进行得特别激烈的时候,学生甚至也可以当面“骂”自己的导师,像这样的争执在港科大是很正常的事情。就是这样一个微小的细节,深深地触动了曦曦。 去面试的时候,曦曦就只知道港科大这次要在内地招收150名学生,而且还极有可能扩招。这所学校当时在内地招生的时候,一看便知,完全是有备而来:他们一口气列出了7所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大学,凡是被这7所大学提前录取的学生都可以直接参加港科大的面试,其中就包括曦曦已经收到预录取通知书的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所有面试都是用英文进行的,这对曦曦来说也还不是很难。小组面试是3位教授对5名学生,问的也都是些比较常规的问题。 一位外国教授问的是她如何学习英语;一名香港教授则问她:你所选专业的基础是什么,其实是想看看学生是否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另一位香港教授则着重了解了曦曦的获奖情况,以及她都被哪些学校录取了,是不是还要参加高考等等。整个面试时间非常短,大概持续了十来分钟就结束了。 接下来进行的是专业面试,每个学生面对两位老师。其中一位教授问曦曦:在大陆与香港之间,为什么选择了香港?在香港众多的学校中为什么又选择了港科大?曦曦只是如实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专业面试结束之后,香港的老师当场就告诉曦曦说:她被录取是没什么问题的,他们会把曦曦的名次往前排,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尽力帮助曦曦争取全额奖学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十多天之后,也就是5月中旬的时候爸爸就接到了学校老师从香港打来的电话,告诉他说:李卿曦已经获得了总计39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然后最迟到5月下旬就可以拿到录取通知书了。39万港元!这样一个在常人眼里惊心动魄的事件,就这样风平浪静、自然而然地结束了,连一点儿悬念都没有。 其实,曦曦早在参加面试期间,就认为自己被录取应该没什么问题。当时参加面试的80个人里面有50个都是已经被清华、北大录取了的。曦曦在面试的时候也曾听说,其中有的学生是“奥赛”省队的,有的甚至是国家队的。曦曦当时也比较了一下自己的情况,觉得自己的实力也还可以。她认为这些前来参加面试的学生素质都非常高,可以说都是顶尖的学生,他们即使全部都被港科大录取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参加港科大面试回来,曦曦深有体会地说:“当初报名的时候,我确实没想到自己会考得那么好,因为我一直抱着可去可不去的态度,就想看看究竟考不考得上,同时也想看看那边的学校到底怎么样。另外,也确实考虑了很多家庭方面的因素,因为爸爸妈妈都希望我去考一下,我虽然口头上显得很不情愿,可心里却实在不忍心扫他们的兴。现在回头来看,其实像这样的学校,只要有机会还是应该去试一下。在跟学校老师和负责人正面接触之后,也许你会突然发现:原来这所学校真的很合你的胃口。不管是学校的氛围,还是教学方式——这还都是些比较感性的地方。此外,还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对我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出国的几率等等,都很对我的心思,可以说是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吧。可我却差一点就错过了港科大!可见有些时候,机会来了就绝对不能错过,而且该争取的就一定要去争取。” 39万港元奖学金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 曦曦被港科大以39万港元全额奖学金录取的消息传开后,曦曦顿时成了新闻人物,因为这39万港元,使她获得了比她连续接到四所名校的录取更大的关注。到最后,39万港元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有些人甚至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李卿曦选择港科大是因为钱吗?” 说真的,曦曦在面试前的确是想到过费用的问题。她说:“我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属于工薪阶层。如果没有奖学金,我自己是不会选择港科大的,因为自己要上学就让爸爸妈妈背上沉重的债务,这种事情是我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来的。但是,最终既然选择了港科大,39万港元肯定不是决定因素。我的爸爸妈妈也绝不会因为39万港币就把自己女儿的前途给耽误了。” 世界上没有谁比父母更爱自己的孩子,何况是这么一个非常出色、非常孝顺、非常懂事的孩子。妈妈当时就想,曦曦如果能够考上,我们就是想方设法也要让她去上,毕竟这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和未来。妈妈感慨说:“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在广州考场外等待孩子接受面试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在围着老师问费用的问题。的确,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想,如果孩子真的想去,就算要去借钱,家长们也都是会让自己的孩子去的。”后来,爸爸果然对曦曦说:“你去上大学,不管是去香港还是什么地方,在经济上你都用不着考虑——”为了不让孩子担心,话到嘴边,他又把一句“就是借钱也要供你上学”硬生生地咽了回去。曦曦听了,感到非常吃惊,因为在她的心目中,我们家一直都是比较穷的,所以忍不住又问了一句:“你哪来的那么多钱啊?”爸爸特别郑重地告诉她:“这你就不用管了。反正我们能一直供你读完大学就是。”对此,曦曦也许到现在都有点儿将信将疑,然而爸爸的一席话,却极大地鼓舞了她的勇气,让她减轻了许多不该有的顾虑。 关于奖学金,一开始港科大的教授只是说要给曦曦争取,至于能不能拿到却真的很难说。曦曦确实有些担心,如果没有想上港科大的念头也就罢了,可她后来真的是很想到香港去念书,假如因为经济问题而没有去成的话,她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也必然会很难受的。好在后来,校方及时通知我们已经给曦曦争取到了全额奖学金,这个消息真是让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结局实在是太完美了。 曦曦说:“奖学金只是给我提供了一种可能,让我能够心安理得地去读港科大。实际上对任何一个工薪家庭来说,39万港币都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没有奖学金就去读的话,家庭的经济负担一定会很大,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完全不考虑家庭的情况而执意要这样做的。”在她去港科大之后,我们才听她一位好朋友说,在参加面试以后,她就已经暗暗打定了主意,不管港科大给不给奖学金,要是家庭负担不大的话就去,因为她觉得这所大学简直太适合她了;可要是给家里造成的负担太重,她就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这次机会。 我们感觉,在关于本土或香港高校的选择问题上,内地有个别传媒机构明显存在误导的倾向,有的甚至是故意回避了问题的实质。国内有几家报纸或网站一再宣扬或暗示说,去香港的学生很多都是因为奖学金。据我们了解,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有些人每当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觉得39万或者50万就已经是一个天大的数目,于是就有人起哄说现在的学生真是不得了,小小年纪就开始挣钱了!他们振振有词地质问说:你们去那边,眼睛不就是盯在钱上吗,归根结底不就是为了钱吗?实际情况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曦曦说,大多数去香港就读的学生,他们的家长还不至于为了三五十万港币就把孩子的一生都给卖了。她说,关于为什么内地的优秀生普遍会选择上香港高校,国内的正规媒体,如《中国青年报》等,曾作过专项调查,几个大型网站还发起过投票,另外,她的一些同学也跟她详细解释过: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选项,比如教学方式、学术氛围、学生就业形势和实际就业率等等,究竟是香港好还是内地好,把所有选项全部列下来,除了学费一项,内地因比较经济和实惠而占有一定优势以外,其他方面都是香港好。而且,为了自身的发展,大家更看重的还是一些国际化的因素,在这一点上,香港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甚至是国内其他城市和地区短期内无法取代的。在这方面,跟曦曦想法一样的内地学生有很多,像她这样为了一个远比金钱更大的理想去求学求知的,也绝不只是一个两个。 关于奖学金的问题,我们很想说明一点:不要以为,香港给了曦曦39万港元的高额奖学金,就等于是让她轻而易举捡了一个大便宜。奖学金并不像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样,是非常慷慨地把一笔巨款双手捧给了曦曦,然后让她随意支配。学校对给予奖学金的学生要求是很高的,有些条件甚至是非常苛刻的。而且,关于那39万奖学金的分配方案也是校方事先就规定好了的,其基本构成为:生活费每年3万,四年共12万港元;其余均为学费,共计27万港元。照录取通知书上的说法,在曦曦就读期间“学费全免”,意思是说,这笔费用并不直接发放到她的手里;生活费一年发放两次,而且曦曦的成绩必须全部都在b 以上才有资格领取,此外,转系和调换专业对奖学金的发放都会有影响。也就是说,曦曦进入香港科技大学,是一场奋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她还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拿到每年发放的奖学金,这对她、对任何人来说也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作为家长,我们准备每年再给曦曦5000块钱的助学金,四年一共两万,主要是希望孩子不要因为钱的问题影响学习和身体。要是还不够的话,她还可以随时向家里求援,但是按照最新的“母女协议”,这两万元如果用不了,她学成以后就一定要如数还给父母。 附: 内地尖子生为何愿去香港 内地人认可港校三大竞争力:更加全球化的教育背景、求职更有优势和学术氛围更好 问卷:香港高校的哪些优势是你看重的? 更加全球化 81.6% 毕业生求职时更有优势 66.8% 学术氛围更好 50.9% 能给学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 46.1% 师资力量更雄厚 44.4% 继去年北京市理科状元陈秀野放弃清华转投香港科技大学之后,今年该市文理科状元在报了北大之后,又双双出现在香港大学的面试考场上。一时间,人们开始为北大、清华这两所内地顶尖高校的生源操起了心。旅美学者薛涌近日连续撰文称,“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网上更有人断言“北大、清华将阿Q式地回忆祖上荣光”。 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内地公众怎么看尖子考生的“转投”现象?在他们的选择中,香港知名大学和内地顶尖高校到底孰先孰后?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考试频道联合开展的一项有2767人参与的调查显示,如果同时被香港知名大学和内地顶尖高校录取的话,71.2%的人更愿意选择香港的大学。与此同时,有59.5%的人认为,与20年前相比,内地高校的竞争力正在下降。 这一调查结果也许能够解释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的火爆。据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介绍,今年香港大学在内地录取的学生在300人左右,而申请人数是101134。她特别强调,“今年申请哈佛的比例大概是18∶1,我们是30∶1。” 去年,因为出国或前往香港就读等原因,三十多名被北大录取的学生最后没有报到。 “其实,放弃北大、清华,去国外或者香港接受本科教育的事儿早就有了。”一名曾在20世纪90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大二时,有一回上课,老师点名点到一个女同学,底下哄堂大笑。老师一问才知道,这个同学已经转学去了加州理工大学。不过这种事情还是不多见。一是那时没有常规的途径,再一个更重要的是,我们都还坚信北大的本科教育是最好的。” 但是在今天,人们对北大、清华的看法,似乎和以前有了不同。越来越多的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始将香港以及国外的知名大学作为首选。 和内地顶尖高校相比,香港知名大学具备什么优势?人们在选择去读香港的大学时,看重的又是什么呢? 调查显示,有81.7%的人看重香港的大学更为全球化的背景,在各项因素中列第一位,而“丰厚的奖学金”仅以46.3%的比例列第四位。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关于大学曾有一句名言:“人要来自五湖四海,派要出于三教九流。”成立于1991年的年轻的香港科大,教授几乎都是国外著名大学的博士,有很强的国际学术背景。 “除中文系外,我们学校从教材到课堂全部采用英语教学。很多教授是外国人,不会讲汉语。”黄依倩称,该校每年选派20%的学生到内地或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大学交流。香港中文大学则每年有600多名外国学生来交流,也送出400多名学生到20多个国家的180多所大学交流。 但是,“不要对香港的大学国际化期望过高”,在大话西游BBS(内地学生讨论留学相关问题的论坛)上,一名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提醒人们。“上课老师当然要用英语,因为下面坐的有香港人、内地人、印度人还有欧洲人。可要是下课后问问题,用英语就不爽了,许多老师本身就是内地人或是香港人,所以我们干脆就用普通话。” 调查显示,66.8%的人看重香港的大学“毕业生求职时更有优势”。与此同时,在内地高校竞争力下降的原因中,列第一位的是“应试教育,不能学以致用”。 5月25日,香港大学发布的“2005年度毕业生就业调查”结果显示,该校99%的毕业生就业或升学,平均月薪1.4万多港元,最高月薪达7.4万多港元。该校2006年应届毕业生已知的聘书多来自国际投资银行、管理顾问公司及跨国企业。 “我们培养学生,不光要看能考多少分数,而是今后在社会上能不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合格的人。” 反观内地,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率呈逐年走低趋势,这一方面固然与近十年高校不断扩招和宏观就业环境有关,而更深层次原因则是现在内地一些高校仍在“关门办学、应试教育”。 一名清华大学毕业生在香港科技大学念了四年研究生后这样感慨:“多年来,我顺顺当当地接受了一路功利教育的培养,可现在却发现完全上当了。我能成功地通过一次次考试,可我却不知道通过这样的考试是为了什么。有不少年年得奖学金的‘优秀学生’是这么一个怪物: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对社会毫无接触,二十出头,一见女孩子就浑身不自在;会解各式各样的方程,却不能解决自己的困惑。” 调查中,有50.9%的人看重香港知名大学所具有的学术氛围;同时,学术氛围与科学精神在内地高校的缺失,被61.7%的人认做是它们竞争力下降的原因。 “清华集中了很多人才,但学术氛围不够,现有管理模式很像官僚体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象群这样描述清华大学的现状。“各种各样的表格和各种各样务虚会,很像一个官方的管理体系,而不像一个有学术氛围的大学。” 据了解,在内地一些高校中,最有优越感、教学科研资源分配中最有竞争力的往往不是那些学术和教学上的“精英”,而是那些脚踏行政和教学两只船的“学官”。结果,一些教授、学者为了争得更多的教学科研资源,不得不身在“学营”心在“官”,最终造成了学术研究的荒芜和大学精神的流失与变异。 “港大并非来抢清华北大生源”,来内地招生的黄依倩在表达了对北大、清华的“羡慕”之后,非常谨慎地说,“港校这两年才出现,大家感到很新鲜,估计两三年后将不会这样火爆。”但两地高校在教学科研等关键方面的差异,特别是近年内地公众“重学”态度的微妙转变,显然值得内地教育工作者深思警醒。 记者注意到,面对香港高校的“掐尖行动”,有内地高校称,部分优秀生源选择香港知名大学,绝不会导致内地名校被“横扫”,理由居然是香港的大学招生名额有限,而且一年10万港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会让很多优秀生望而却步。 诚如一些评论所指出的,对于大学而言,生源素质固然重要,但“状元”的有无毕竟不是一流大学的全部,对于个别高分考生转投,确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小题大做。 舆论之所以强烈关注“状元转投香港”,人们其实想表达的是一种对内地高校办学质量的不满和追问:自1998年国家将北大、清华、复旦等34所全国重点大学列入“985”工程开始冲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后,这些高校得到了上千亿元建设资金。然而在公众的印象中,这些著名高校除了多了一座座雄伟气派的大楼,多了一个个停车场之外,为公众所知的科研成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我们的大学什么时候不再论“官”排辈、不再“唯行政论”,而完全由学问做主、由能力做主?我们的大学什么时候不再孤芳自赏,而是用真正的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全球化竞争和中国当下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文/唐勇林 转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7月10日) 人性化关怀最打动人 按说曦曦填报的四所内地名校也都很不错,可她为什么非要上港科大呢?除了前面说过的、港科大所特有的优势外,起决定作用的当然还是曦曦本人,因为她有自己的目标、想法和一整套计划。从小学到高中,曦曦从提前学、加深学到主动钻研,渐渐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正是这种习惯与能力,使得曦曦与港科大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一拍即合,让她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产生了强烈的期待,同时对自己的未来有了充分的信心。开始的时候曦曦并没有考虑这么多,港科大雄厚的师资力量曾是吸引她的重要因素之一,后来她才醒悟到老师实际上起的是“传道、授业和解惑”的作用,要想成才主要还是得靠自学。 香港科技大学最吸引曦曦的就是它的国际化背景。港科大在内地招生的时候就曾特别提到,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优先被推荐到美国斯坦福、麻省理工等著名的院校就读研究生。她本来就打算要到国外去读硕士,出国留学是她久已的目标之一。港科大与国外大学特别是美国高校的交流很多,为她熟悉和了解国外情况、最终出国深造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曦曦说:“从复旦直接出国和从港科大迂回出国,感觉是大不相同的。前面说过,如果说我从复旦出国是走了一大步的话,那么从内地到香港,再从香港到国外,就等于是半步半步地走,中间有个必要的铺垫和缓冲,接下来的一切都会来得自然和稳妥一些,自己适应起来就要快一些,而且各方面的难度也就没有那么高了。”此外,该校采用的纯英文教学,对曦曦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可以促使她尽快度过语言关。 另外,港科大人性化的关怀体现在很多细小的地方,正是这些细微之处让曦曦这些年轻、敏感、即将长大成人,渴望理解、尊重与重视的孩子深受感动。这也许正是某些内地高校应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比如在面试的时间安排上,校方通知她的同学“方丈”在9点钟参加面试,曦曦是11点半,而另外一个同学则是下午两点钟。每个考生面试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中间分了几个时间段,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外面久等,一方面是容易产生焦虑,另一方面则是担心孩子们身心疲乏,面试时临场状态不好。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提前半个小时赶到现场,要是来早了,专门负责考生接待的朱力径教授会主动向你介绍学校的有关情况,让你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而国内的院校都是让所有学生一起到场,来早了大家就都在外面等,越等心里越着急。面试期间,所有的内地高校都是一上来就让考生进行自我介绍,而港科大主持面试的老师则会主动先介绍自己,然后再听你的介绍,让你感觉很亲切,很舒服,老师和考生之间充满一种非常友好、和谐和平等的气氛。 在港科大面试的时候,还有一个细节让曦曦非常感动,让她感觉自己很受重视。她说:“我刚刚把自己的名字和省份报出来,朱教授当时一口气就把我所有的情况全都说了出来,一下子就把我惊呆了。这种细致入微的地方,让人感觉到特别温馨。可到了内地高校负责招生的考官那里,有的考官甚至对你的基本资料都不是很清楚,差不多每次都要问你得过的重要奖项——这是他们决定让你参加保送生笔试和面试的先决条件,可以看出他们对你的情况完全不清楚,甚至对你精心准备的资料连看都没看过。我的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种情况:英语老师用英语问你为什么要来这所学校,我那位同学用英语回答了;谁知第二个老师又用中文问了同样的问题,她只好又把英语翻译了一遍;到了第三个老师,竟然又紧接着问了同一个问题……这就难免使人感觉到,自己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老师根本就没有听。” 比较起来,内地的学校总让学生感觉到是学校在挑选你;而香港的学校给你的感觉是:学校在挑选学生,学生也在挑选学校,双方进行的是一种非常平等的交流。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真是一点都不假。孩子的心是最单纯的,你要打动孩子并不难,但一定要有心,而且一定要真诚。 心理健全、有主见、有创造力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人才 其实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双向选择”这个词都已经不再陌生了。也许有人要问:在参加考试的80名学生当中,已经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就有50个,曦曦虽然也很优秀,然而跟他们相比,可能就未必有多出色了。那么,为什么主持面试的考官偏偏要为曦曦争取奖学金?他们为什么要对她如此青睐?港科大究竟看中了她什么呢?后来有位记者朋友说:“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道理其实很简单,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双向选择或交流:在港科大征服曦曦的同时,曦曦也征服了港科大。” 首先,是曦曦过硬的专业基础、过人的主见吸引了港科大。港科大一向非常重视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以及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喜好和专注程度。在曦曦面试的时候,老师就问到了她有关“专业基础”的情况。曦曦向老师介绍说,自己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这种正规、持久的训练,从小学一直持续到高中二年级,为她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高二以后,她就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计算机竞赛当中,到了高三,在暂停奥数培训近一年的情况下,仅凭“吃老本”,仍然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二等奖。她从小就开始接触电子计算机,不仅获得过信息学竞赛的一等奖,还提前选修了一些大学的课程。在填报保送志愿的时候,她选择的是清一色的计算机专业,对专业的执著程度是显而易见的,对这个专业的热爱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 就像曦曦的班主任张老师说的那样,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成人是第一位的。港科大对内地学生的考察就是以成人为前提和依据。他们认为:只有心理健全,有主见、有创造力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人才。在面试期间,曦曦无意中听考官们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已经被国内某大学录取的学生,要论学习成绩,那可真是数一数二的。一位主持面试的教授问他:你为什么要来港科大?他说是妈妈让他来的。接着老师又问: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呢?他又说是妈妈帮他选的。当时,教授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却不禁要暗暗嘀咕:奇怪,那你为什么不干脆让你妈妈来替你考呢。说来也是,一个没有任何主见的孩子,又怎么能对周围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事物作出清醒的判断呢?而假如缺乏起码的判断力,将来又怎么能谈得上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呢? 这次面试,有一点让曦曦感到特别舒心:自己被内地四所大学录取的事,不仅没被港科大认为是自找麻烦,相反,却为她增添了一个很有分量的砝码。她说:“我所以能被港科大录取并给予全额奖学金,自身实力当然是最重要的因素——我对专业的兴趣和计划、想法等等,肯定给主考官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我已经被内地的四所大学录取这一点,想必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张老师也认为:“也许,没有内地四所院校的录取,曦曦也可能不会拿到那么高的奖学金。虽然保送生被高校录取的几率很高,但是一名考生被四所高校同时录取的情况却并不多见。这四所大学的录取,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李卿曦所具有的实力。” 除了优异的专业成就和素养,曦曦过硬的综合素质也是打动港科大考官们的重要因素。“老班长” 运动健将 艺术特长 电脑技能 竞赛奖项 学习成绩,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女孩——曦曦从初中到高中连续当了六年的班长,而且她的体育成绩也还是不错:她是校运动连续三年的4×100米女子组团体冠军,女子组跳远冠军。 说起曦曦在广州面试中的表现和成功的原因,她的一位同学评价说:“李卿曦是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展示自己优势的人,她能够被港科大录取,靠的就是平时的努力和出色的临场发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东方出版社
第1节:序 一 开花结果的欢乐
第2节:序 二 天才首先是普通孩子
第3节:第一章 家庭教育要顺其自然 自然是成就天才儿童的第一步
第4节:第二章 快乐是童年第一课 没有什么比玩耍和游戏更重要
第5节:第三章 成大事者重小节 妈妈的经历让女儿少走弯路
第6节:第四章 从最简单最实在的小事做起 不要过早强调理想和抱负
第7节:第五章 善于从黑暗的地方发现光亮
第8节:第六章 该逼的就得逼,该坚持的就一定要坚持 认准了就做到底
第9节:第七章 父母也要学会发现自己 正确对待性格缺陷
第10节:第八章 换位思考,母亲也不妨做一做女儿的“孩子”
第11节:第九章 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老班长 硬碰硬根本不是办法
第12节:第十章 “不想高考”,为什么?
第13节:第十一章 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峰回路转 起步太晚,从来都不是主要问题
第14节:第十二章 心愿花开,努力结果 有心才能有成
第15节:第十三章 征服香港科技大学 随意之举改变人生,机会来了绝不错过
第16节:第十四章 方法成就一切
第17节:第十五章 美丽人生就这样 重理轻文要不得
第18节:后 记 高考并非必由路(1)
第19节:后 记 高考并非必由路(2)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