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千夫所指   》 第15节:传闻的偏差(2)      Kong Qingdong

  编辑部里再传达:
  “某人文章不可发!”
  传到境外成笑话:
  “某人此刻已被抓!”
  这个小姚啊,可能以为自己写的还是笑话,可是对于我和我的一些老师、同事来说,这种事发生过何止一次两次啊。我问一些外地媒体,为什么总是转载我在北京发过的文章,答曰:北京发过了,说明上面认为你的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再发就安全了,再说多给你一次稿费,你有啥不乐意的呢?我02年到韩国开会,遇到一位中国老师,紧握我的手向我祝贺:“孔老师你逃出来啦?钱理群老师出来了吗?”我说我们啥时候“进去过”啊?直到上个礼拜,还有西安的一位朋友问我:“余杰、摩罗到底判了几年啊?”这些传闻跟上面讲的“娱记”视角不同,一些娱记是惟恐天下不乱,这些朋友是担心天下大乱,然而消息同样都不准确。其实很多娱记也是有社会良心和正义感的,只是不知道如何看待和处理信息来源而已。我这次出差,遇到一位年轻的都市报记者,很喜欢读我的文章,但他直言不讳地批评我为什么开办“天价写作班”,为什么不面向打工子弟。我首先感谢他率直的批评,但是问他,你采访过谁?是学生还是老师?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你怎么激动之下就给忘记啦?去北京不方便,那也起码动脑子想一想,那些人会做那样的事情吗?那些不负责任的新闻,你一看标题,就应该明白,主语、定语都是可疑的。任何讲座都不能短时间提高写作能力,此事倒是暴露出了我们的许多年轻的记者,无论写作能力、采访能力、特别是对事物的判断能力,都有待深深自省啊。人家主办者辛辛苦苦办个好事,本来就够操心烦恼的,那些老师不过是挂个名去讲讲课,助人为乐而已,更应该帮忙的本来是媒体。可是你们为什么看任何事情都要怀着阴暗的心理,非要把王菲的女儿说成兔唇而后快呢?
  中国的大报相对来说,还是真实可信负责任的,缺点在于不够及时,语言不够活泼。中国的小报的优点是灵活迅捷,但往往不可信,幸好他们勇于犯错误也勇于纠正错误。所以我们要大报小报结合来看,正面反面结合来听,才能像阿庆嫂说的:“这茶吃到这会儿,刚吃出点味儿来。”
  说到这次去西安,心情是很愉快的。首要的原因还是俺那个庸俗的心理——吃了几顿陕西风味。我除了第一故乡哈尔滨和第二故乡北京以外,去的最多的城市就是十三朝古都西安了,已经去过十次以上,东线、西线、北线的景点都多次游览过,兵马俑的万人坑和杨玉环洗澡的一人坑都看过四五回了。陕西有历史、有文化、有美食、有美人,有土有洋、有庄有谐,有贾平凹,还有贾三包子。贾平凹去年写的《秦腔》送了我一本,我高度评价,但是没写书评——既然没空表扬,也就不鸡蛋里挑骨头非把人往阴暗里挤兑。今年去西安,在饭馆里看见老贾又胡乱题了些个字,这次没有反感,而是想,西安真好啊,北京作家就不敢这么乱写。要是王蒙写个“大妈家常菜”,王朔写个“吃你没商量”,刘心武写个“秦可卿小炒肉”,那媒体还不把他们拍成煎饼?而西北人民很像东北人民,多是与人为善,表面粗豪内里温情的。那天上午几位西安的媒体朋友陪我去见某大书店的领导,出租司机半路停车,到路边去买东西,我们想他是去买烟吧,司机幽默地说:“我不是去买刀。”车子开到了地方,我们下了车,司机忽然说:“钱不用给了。”接着这个小伙子也下车,跑到车尾,脱下白色背心,铺在后盖上说:“孔老师,你一上车我就认出你了。给我签个名吧,这是我刚才买的笔。”我们都很感动,我像阿Q画圆似的抖抖地签了名。大街上一个光膀子的小伙子跟几个大汉在写字,场面很传奇,一些路人围拢过来,我们就赶紧散了。
  怀着跟这件事有关的心情,我在做电视节目时,真诚地用陕西话吹捧陕西观众说:“陕西人民就是有文化,一开口就是秦砖汉瓦,随便拉一个到北京去,不是副教授,就是评论家!”胡说胡说,偏差偏差,天下写字人,本来是一家,美人画成张飞,张飞改成福娃,最后涂个黑扇面,皆大欢喜笑哈哈——断肠人在天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评论一:孔庆东的“醉写术”第2节:“千夫所指”孔庆东第3节:东博书院取经记
第4节:目录第5节:自序:千夫所指第6节:30年前的月亮
第7节:多情最数王怜花第8节:记得那人同坐第9节:帝国主义的乏走狗
第10节:孔子论庙灾第11节:国剧运动第12节:哪儿的大米好吃?(1)
第13节:哪儿的大米好吃?(2)第14节:传闻的偏差(1)第15节:传闻的偏差(2)
第16节:2005年总结第17节:让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第18节:人大日记(1)
第19节:人大日记(2)第20节:生命在于静止吗?(1)第21节:生命在于静止吗?(2)
第22节:庆东旧体诗四首第23节:不敢说吴清源第24节:愚人节远行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