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      Liu Xuyi

  一句话,平王东迁,实是无可奈何的周平王的一着臭棋,每每读到这里,笔者心里总感慨万分:这一迁,真是历史不能承受之变!
  秦公受封
  幽王之乱,受惠最大的当数秦国;平王东迁,受益最深的也当数秦国。
  早先,秦仅只是嬴姓的一支游牧部族,原居于犬丘(现在的甘肃礼县东北),周孝王封以秦邑,就是把现在的甘肃张家川东边一块地方封给他们居住,作为附庸。其始封之君是非子,伯爵。也有学者认为,秦部落原本也属于东夷族,大概是在周朝刚兴起时,迁到了关中。《史记·秦本纪》也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这当年是不可能的,颛顼的孙女女修织布时,一只凤从天上掉落一枚蛋,女修吃了这枚蛋,生下儿子。吞鸟卵而生子,可能是以鸟为图腾的一种印迹,由此产生了这种传说。
  这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但更多的学者都倾向于前一种。原因是在于,太史公把天下诸侯的祖先都追溯到三皇五帝名下,仿佛他们的后代都了不得,哪有那么巧的事呀?这极有可能是太史公为顺应汉时那种"大一统"的观念,而刻意做的文章。事实上,从文化渊源来看,我们至今看不出秦人与东夷族的确凿关系。直到后来孔子出来,他老人家周游列国,已经走到了秦国的边境,都不愿意跨入秦国,认为是"秦之野人"。
  "秦",本意为黍。1978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了一期农业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秦"邑之西约30公里处,两地属于同一个文化社区。在距今8200年前的大地湾一期遗址中,考古学家惊奇地发现了已碳化的粮食作物黍和油菜籽的残骸,这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旱作谷物黍之一。大地湾黍和油菜籽的发现,改变了过去人们对中国农业文明起源的看法。考古实物与研究表明,黍在甘肃地区已有八千年的种植史。正因如此,这一地区也就得名"黍",象形文字后来演化为"秦"。秦之所以得名,原由就在于非子被封在"秦"(黍)这个地方。
  根据《水经注·渭水注》的记载:"(秦)水出大陇山秦谷,二源双导,历三泉合成一水;而历秦川,川有故秦亭,非子所封也。"经学者考证,秦邑位于今甘肃天水市东北的张川县城西南一块长6公里、宽1.6公里的河谷平川上。此地地势开阔,依山傍水,西有后川河;东北部有六盘山支脉大陇山,其势十分雄伟。山水均可作为当时抵御西戎的天然屏障,秦邑是阻挡北方戎族入侵的天然要塞。山水之间是由秦水冲积而成的河谷川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十分宜于农牧经济,而且至今仍是张川县最富庶的产粮区,是设庸建邑的最佳选择。秦邑扼守着出入关中的交通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宗周的西陲亭障和防范西戎的前沿阵地及桥头堡。周孝王封非子为附庸,并邑之于秦,就是从这个战略角度出发的。非子为周室放牧家畜有功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裂土一方,但当时的秦人最多也只能算是周王脚下的一个封邑、一个附庸兼小部族,与"国家"这个概念差别甚大。
  秦国的发家史颇有些类似于周当年之西岐。西岐原来也是商的一个属国,秦之祖先原来也臣事商王,"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后来才成为周人的附庸。《史记·秦本纪》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适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适。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斋
  西戎是当时生活在西方的游牧民族的一种泛称,自周穆王时起就是宗周西方的一大强敌。至周宣王晚期,犬戎的威胁更是令统治者寝食难安,"宣王中兴"最终归于失败,一个直接原因就在于戎患。所以在周宣王的后期,为了抵御戎患、打击戎人的嚣张气焰,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镇守陇山通道、且日益发展壮大的秦人。《竹书纪年》云:"自秦仲以前,本无年世之纪。"意思是说秦仲以前的秦部族尚无年代世系的记录,可见此前的秦人在周王朝中还是个无名无份的附庸小族。秦人自非子受封秦邑起,经秦侯、公伯,至秦仲一代才得到了一次真正堪称为崛起的发展机会。
  所以,后人说秦人原是替周王养马的。孝王想把大骆之女赐秦,遭到了申侯的反对;但孝王仍然分土于秦。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