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既主张人性本善,以为仁、义、礼、智四端,皆存于我心,但如何存养扩充,则有待个人的修为。而修为之道,首重守身;守身在事亲,事亲之道,其惟孝悌而已矣。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事亲,事之本也……守身,守之本也。”(《离娄》上·一九)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是以本大类首列“行止务本”。
礼、义、廉、耻,(新浪读书独家首发)在天下国家是治乱之关键,在个人修持是德行之准则。得志时可以与百姓共同施行,不得志时则独行其道。是以君子极重操守,无论出处进退、取予辞受,皆须权衡利弊;待人处事,尤须时时自反,庶几可以无耻辱矣。故列“涵养操持”次其后。
一、行止务本
孟子的主张非常务实,因此落实在现世的做法也非常务实。他要求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先亲爱自己的父母、兄长,然后扩大到周遭的朋友、乡人,再扩大到所有的人,最后扩及万物。父母是生养我们的人,人类不需要学习,自然就懂得爱父母,由这种自然的爱推展出去,而至于仁民爱物。这就是“道在尔”,也就是务本。本节选录“君子之于物也”、“道在尔”、“事孰为大”三章,以见孟子的主张。
(一)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①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四五)
章旨
孟子指出君子对于亲亲、仁民、爱物,其间的爱是有差等的,仁民、爱物皆当以亲亲为本。
注释
①物指草木、禽兽。
析论
孟子的主张从人性出发,因此极为务实,不为高蹈之论。以人和外界的关系而言,孟子指出君子对草木、禽兽,有爱心而没有仁心;对于一般人,有仁心而没有亲情。君子由亲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扩及仁爱一般人,再扩及爱惜一切草木、禽兽,这种爱合乎人性,可大可久,因此可以在人类社会实践。同时代的墨子,主张爱无差等,很有理想性、很动人,但是却只能造成一时的狂热流行,过一段时间之后就退烧了,因为不合人性,一般人很难长期实践。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是符合人性,才能推己及人,做到仁民、爱物的境地。
(二)
孟子曰:“道在尔①,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离娄》上·一一)
章旨
孟子指出人人亲亲长长,天下就太平了。
注释
①尔通“迩”,近。
析论
人世间的事,本来是很简单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人人做好自己应做的事,天下就太平了。
孟子说的亲亲、长长,只是一个开端。能亲爱自己的亲人,这是仁的自然呈显;能敬重自己的长上,这是义的理性成长,再进一步扩充,当然能为国尽忠,见财思廉,待人有礼,行己有耻。
但是,有些人为了私利,会用很复杂的手段,制造出很多不诚实的事情来,一般人因为资讯有限,往往把复杂的手段误以为事情真相,于是所思所为受到误导,久而久之,把平易的道理想得深远了,把简单的事情看得艰难了。这时候,唯有直指本心,亲亲长长,在自己的地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三)
孟子曰:“事①孰为大?事亲为大。守②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③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曾子④养曾皙⑤,必有酒肉;将彻⑥,必请所与⑦;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离娄》上·一九)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