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莊周的歡樂生活禪:人間莊子   》 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吳建雄 Wu Jianxiong

  莊子也是聰慧的,他是個善於思考的人。比如他對於"真人"的態度。在其他學生眼中,真人是神仙,神仙怎麽學習呀,我們又不是神仙。但莊子卻不這樣認為,誰說神仙不能學習? 古時候的"真人",不倚衆凌寡,不自恃成功凌駕他人,也不圖謀瑣事。像這樣的人,錯過了時機不後悔,趕上了機遇也不洋洋得意,登上高處不顫慄,下到水裏不會沾濕,進入火中也不覺得熱。古時候的"真人",睡覺時不做夢,醒來時不憂愁,吃東西時不求甘美,呼吸時氣息深沉。"真人"呼吸憑藉的是着地的腳跟,而一般人呼吸則靠的衹是喉嚨。古時候的"真人",不懂得熱愛生存,也不懂得厭惡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辭;無拘無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來了。上述是別人看到的"真人"的生活習性。莊子認為"真人"的那些行為衹是表面現象,他要學習"真人"的其實是善良、謙和、耐心、深沉、心思慎密、處世不驚。
  這樣看來,很玄乎的"道"其實是很根本的東西,莊子提到的"道"衹是在那個時代把這些美德總結出來的一種方式而已,"道"離我們並不遙遠。
  莊子對學習有種信念,他明確地說,世上沒有什麽是學不會的。
  許由問意而子:"堯帝教了你什麽東西啊?"意而子說:"堯帝對我說,一定要親身實踐仁義,並明白無誤地闡明是非。"許由說:"那你怎麽還來找我呢?堯帝都對你洗腦了,他用'仁義'在你額上刻下了印記,又用'是非'割下了你的鼻子,你又將憑藉什麽遊走於逍遙放浪、縱任不拘、輾轉變化的道途呢?"意而子說:"雖然如此,我還是希望能通過學習達到遊處於世間的境界。"許由提出了質疑:"不對,有眼無珠的盲人沒法觀賞姣好的眉目和容顔,瞎子沒法賞鑒禮服上各種不同顔色的花紋。"意而子說:"無莊聞'道'後不再打扮,忘掉自己的美麗;據梁聞'道'後不再逞強,忘掉自己的勇力;黃帝聞'道'之後則忘掉自己的智慧。他們都因為經過了'道'的錘煉和鍛打。你怎麽知道造物者就不會養息我受黥刑的傷痕和補全我受劓刑所殘缺的鼻子,使我得以保全托載精神的身軀來跟隨先生呢?" 從對話中可以看出,一開始許由是拒絶教意而子的,他認為心智上的誤區已形成,學習沒有什麽用了。然而,意而子拿出無莊、據梁、黃帝等人的例子,說明通過學習"道"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作用。莊子之所以構設許由與意而子兩人的話,無非是想告訴我們:"道"是可以學的,衹要用心學必定有效。
  看到這裏,你可以很放心地把莊子收為學徒。這個孩子不浮躁,不偏激,不自滿。他會安心地聽你教誨,他甚至不會跟你有衝突,畢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與父的關係,從未如此貼近過。
  莊子明白,學習是個相互傳播的過程,是一種人與人在潛移默化中的相互影響,你影響別人的同時也被別人影響。
  有一天,南伯子葵問女:"女呀,你歲數已經很大了,可是我看你的容顔又青春又活潑,簡直像個孩童,這到底是為什麽呢?"女想了想,說:"這是因為我得道了。"南伯子葵一聽,問:"道?我可以學習嗎?"女又想了想,說:"不行,你怎麽可能學習呢!依我看來,你可不是能學習道的人。你知道卜梁倚嗎?他有聖人般明敏的才氣,卻沒有聖人般虛淡的心境。而我呢,我有聖人般虛淡的心境,卻沒有聖人那種明敏的才氣。我本想如果用虛淡的心境去教導他,沒準他果真能成為聖人。然而,結果卻不是這樣。雖然把聖人虛淡的心境傳告給具有聖人才氣的人看起來更容易些,但我還是選擇持守着告訴他,結果,他三天之後便能遺忘天下;看到他已經可以遺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結果,他七天之後就能遺忘萬物;看到他已經遺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結果他九天之後便能遺忘自己的存在。等到他遺忘了自己的存在,他的心境便能如朝陽一般清新明澈;當心境如朝陽般清新明澈,他就能夠感受那絶無所待的道了;當他感受了道,就能超越古今的時限;當他超越古今的時限可以在歷史中穿梭,那麽便進入無所謂生、無所謂死的境界。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當你摒除了生也就沒有了死,因為沒有了死的對比,那時候的生也就不存在了。作為事物,道無不有所送辭,也無不有所歡迎,無不有所毀滅,也無不有所成就。我把'無不有所毀滅,也無不有所成就'叫做'攖寧'。攖寧,就是指人不受外界影響而保持心境寧靜。"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文藝出版社
第1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1)第2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2)第3節:無挂無礙,自在而精彩(3)
第4節:蝶舞翩躚幻亦真(1)第5節:蝶舞翩躚幻亦真(2)第6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1)
第7節:安時處順不為哀樂所睏(2)第8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1)第9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2)
第10節:行器物之用必遭損殺(3)第11節:平常心是大智慧(1)第12節:平常心是大智慧(2)
第13節:平常心是大智慧(3)第14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1)第15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2)
第16節:精神充盈即可坐忘名利生死(3)第17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1)第18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2)
第19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3)第20節:不強加於人便是善待自己(4)第21節:修剪矯作易傷身害命
第22節:管教而不能施暴(1)第23節:管教而不能施暴(2)第24節:智慧在紂即為虐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