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集 》 魯迅的聲音:魯迅講演全集 》
第15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6)
魯迅 Lu Xun
二、李公佐的著作
李公佐嚮來很少人知道,他做的小說很多,現在衹存有四種:(一)《南柯太守傳》:此傳最有名,是敘東平淳於棼的宅南,有一棵大槐樹,有一天棼因醉臥東廡下,夢見兩個穿紫色衣服的人,來請他到了大槐安國,招了駙馬,出為南柯太守;因有政績,又纍升大官。後領兵與檀蘿國戰爭,被打敗,而公主又死了,於是仍送他回來。及醒來則剎那之夢,如度一世;而去看大槐樹,則有一螞蟻洞,螞蟻正出入亂走着,所謂大槐安國,南柯郡,就在此地。這篇立意,和《枕中記》差不多,但其結穴,餘韻悠然,非《枕中記》所能及。後來明人湯顯祖作《南柯記》,也就是從這傳演出來的。(二)《謝小娥傳》:此篇敘謝小娥的父親,和她的丈夫,皆往來江湖間,做買賣,為盜所殺。小娥夢父告以仇人為"車中猴?
門草";又夢夫告以仇人為"禾中走一日夫";人多不能解,後來李公佐乃為之解說:"車中猴,?
門草"是"申蘭"二字;"禾中走,一日夫"是"申春"二字。 後果然因之得盜。這雖是解謎獲賊,無大理緻,但其思想影響於後來之小說者甚大:如李復言演其文入《續玄怪錄》,題曰《妙寂尼》,明人則本之作平話。他若《包公案》中所敘,亦多有類此者。(三)《李湯》:此篇敘的是楚州刺史李湯,聞漁人見龜山下,水中有大鐵鎖,以人,牛之力拉出,則風濤大作;並有一像猿猴之怪獸,雪牙金爪,闖上岸來,觀者奔走,怪獸仍拉鐵鎖入水,不再出來。李公佐為之解說:怪獸是淮渦水神無支祁。"力逾九象,搏擊騰踔疾奔,輕利倏忽。"大禹使庚辰製之,頸鎖大索,徙到淮陰的龜山下,使淮水得以安流。這篇影響也很大,我以為《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正類無支祁。但北大教授鬍適之先生則以為是由印度傳來的;俄國人鋼和泰教授也曾說印度也有這樣的故事。可是由我看去:1.作《西遊記》的人,並未看過佛經;2.中國所譯的印度經論中,沒有和這相類的話;3.作者--吳承恩--熟於唐人小說,《西遊記》中受唐人小說的影響的地方很不少。所以我還以為孫悟空是襲取無支祁的。但鬍適之先生仿佛並以為李公佐就受了印度傳說的影響,這是我現在還不能說然否的話。(四)《廬江馮媼》:此篇敘事很簡單,文章也不大好,我們現在可以不講它。
唐人小說中的事情,後來都移到麯子裏。如"紅綫","紅拂","虯髯"……等,皆出於唐之傳奇,因此間接傳遍了社會,現在的人還知道。至於傳奇本身,則到唐亡就隨之而絶了。
第四講宋人之"說話"及其影響
上次講過:傳奇小說,到唐亡時就絶了。至宋朝,雖然也有作傳奇的,但就大不相同。因為唐人大抵描寫時事;而宋人則極多講古事。唐人小說少教訓;而宋則多教訓。大概唐時講話自由些,雖寫時事,不至於得禍;而宋時則諱忌漸多,所以文人便設法回避,去講古事。加以宋時理學極盛一時,因之把小說也多理學化了,以為小說非含有教訓,便不足道。但文藝之所以為文藝,並不貴在教訓,若把小說變成修身教科書,還說什麽文藝。宋人雖然還作傳奇,而我說傳奇是絶了,也就是這意思。然宋之士大夫,對於小說之功勞,乃在編《太平廣記》一書。此書是搜集自漢至宋初的瑣語小說,共五百捲,亦可謂集小說之大成。不過這也並非他們自動的,乃是政府召集他們做的。因為在宋初,天下統一,國內太平,因招海內名士,厚其廩餼,使他們修書,當時成就了《文苑英華》,《太平御覽》和《太平廣記》。此在政府的目的,不過利用這事業,收養名人,以圖減其對於政治上之反動而已,固未嘗有意於文藝;但在無意中,卻替我們留下了古小說的林藪來。至於創作一方面,則宋之士大夫實在並沒有什麽貢獻。但其時社會上卻另有一種平民底小說,代之而興了。這類作品,不但體裁不同,文章上也起了改革,用的是白話,所以實在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因為當時一般士大夫,雖然都講理學,鄙視小說,而一般人民,是仍要娛樂的;平民的小說之起來,正是無足怪訝的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珠海出版社 |
|
|
第1節:聰明人不能做事,世界是屬於傻子的 | 第2節:在北京第二師範學院的講演(1) | 第3節:在北京第二師範學院的講演(2) | 第4節:離騷與反離騷 | 第5節:再論"第三種人"》 | 第6節:關於革命文學 | 第7節:文學與社會(1) | 第8節:文學與社會(2) | 第9節:流氓與文學 革命文學與遵命文學 | 第10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 | 第11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2) | 第12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3) | 第13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4) | 第14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5) | 第15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6) | 第16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7) | 第17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8) | 第18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9) | 第19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0) | 第20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1) | 第21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2) | 第22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3) | 第23節:少讀中國書,做好事之徒 | 第24節:在中山大學學生會歡迎會上的講演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