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正解金陵十二钗   》 第15节:可以肯定秦业是个清官      周思源 Zhou Saiyuan

  还有读者怀疑,人们对秦可卿的普遍好感似乎也有些不可思议,尤其是尤氏对秦可卿的评价之高,似乎不正常。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因为秦可卿出身官宦之家,并不寒微,她没有必要自卑。经过曹雪芹修改后的秦可卿,是一个性格温和,善解人意,很有教养,近乎完美的少妇。这种近乎完美特别明显地体现在我们前面提到的三个秦可卿形象中的第二个身上,就是贾宝玉在梦中见到的那个。这就是为什么她长得既有点像黛玉又有点像宝钗、乳名兼美字可卿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秦可卿名字的谐音不是"情可轻",不是轻视的"轻"。"兼美"嘛,至少兼有黛玉和宝钗两个杰出少女的优点,曹雪芹怎么会轻视她呢?所以"可卿"是"可爱而亲切的女人","卿"是"亲近、亲切、亲热、亲爱、亲密"的那个"亲"。
  从秦可卿在贾府上上下下都得到好评来看,她在秦业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凭什么这么说?这要从秦业这个营缮郎的官说起。因为可以肯定秦业是个清官。
  营缮司管的全都是朝廷的大工程。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都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全都是动用国家财政的大投资。这些工程从材料采购、施工到验收,都要由营缮司的主事、员外郎、郎中等中下级官员具体督办,最后才由侍郎、尚书甚至更加高级的官员们层层验收。咱们只要看看《红楼梦》十六回贾蔷受命去苏州买小戏子出发前的情况就行了。贾琏说:"这个事虽不算甚大,里头大有藏掖(舞弊、贪污的机会)的。"果然,贾蔷问贾琏:"要什么东西?顺便织来孝敬。"贾蓉也悄悄问王熙凤,要什么东西,开个单子让贾蔷去照办。二十四回贾芸从倪二那里借了十五两多一点银子买了东西孝敬王熙凤,加上花言巧语,谋了个种树种花的小差事,比贾蔷的那个差远了,但是也还领了二百两银子。后来拿五十两去买树,估计买花和人工,顶多再有一百两就足够了。除了还倪二的十五两多点,贾芸少说也能够落个三四十两。秦业在营缮司管工程,这工程让谁干,不让谁干;同样质量的料,用谁家的,等等,这中间名堂很多。所以营缮郎官虽不很大,却是个油水颇丰的肥缺。在那个极度腐败的乾隆年间(我们只要想想乾隆最喜欢的和珅就行了,和珅贪污的钱相当于现在的几千亿到一万多亿元人民币),贪污受贿成风。但是看来秦业比较清廉。第八回写到,由于"宦囊羞涩,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为儿子的终身大事(去贾府家塾读书),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见面礼)";而且礼数十分周到,"亲自带了秦钟,来(贾)代儒家拜见了"。由此可见秦业是个清官,很有教养。所以不能从秦业为二十四两银子发愁就认为他是个很小的官,从而得出秦可卿出身寒微的结论。
  不过曹雪芹在十六回的叙述乍一看似乎有点矛盾:当时秦业已经死了,秦钟临终前还"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三四千两银子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可以买好几个院子呢。不过对于已经年近七十在官府几十年的营缮郎来说,有这些积蓄也仍然可以认为是个清官。因为即使一年只从俸禄中积攒下一百两银子,三十年也有三千两了。问题在于,如果秦业死后还有三四千两银子的话,当初他何至于为了区区二十四两银子"东拼西凑"呢!也许这三四千两银子不是现金,主要是房子和田地。因为从前有钱的人都把买地当作最保险的事。钱容易被抢,地一般抢不走。从第八回对秦业经济状况窘迫的描写来分析,秦业应该是比较清廉的。之所以出现这个矛盾,是因为曹雪芹在原稿中的秦业可能和现在的不大一样,至少要有钱一些。因为原稿中的秦可卿不是个好女人,而这可能与秦业本人不好有关。所以脂批有"业者,孽也,盖云情因孽而生也"。曹雪芹在奉畸笏叟之命修改秦可卿的故事时,把秦业的形象也改得好了。由于《红楼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线索多而交叉,因此曹雪芹在修改中留下一些漏洞的痕迹在所难免,类似这样的小毛病,《红楼梦》中还有一些。
  由于秦业是个清官,他对子女教育是会比较严格的。秦可卿死后,"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由此可见秦可卿很有教养,为人和善,人际关系极好。因此前面写到的秦可卿长大以后性格"风流",不会是轻浮浪荡的意思,应该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那个"风流",是能干、出色之意。对照晴雯判词中的"风流灵巧",也可以肯定这里的"风流"没有淫荡之意。
  第三,秦可卿完全符合贾府择媳标准。
  二十九回张道士在对贾母说起要给贾宝玉提亲时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贾母明确地表示了两条择媳标准:"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模样儿好,性格儿好,这两条秦可卿显然都具备,因此她成为贾蓉之妻是合理的,没有问题的。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虽然张道士的话中已经强调这户人家"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但是贾母对所谓"根基家当"毫不在意,根本没有问家里做什么官,是否有钱,可见包括"血统"什么的"根基家当",确实不是贾府看重的,因而贾母才会对张道士特别指出"根基家当"不重要。我们不能预设一个前提,认为贾府就一定特别看重门第血统,而是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贾母的话是最权威的:"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不管……只要……(即)便是……不过……"贾母这个复句表达的意思再明确不过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百家讲坛
第1节:前言第2节:误读造成许多谜
第3节:秦可卿艺术形象第4节:乳名兼美字可卿
第5节:不正常的男女关系第6节:给秦可卿看病的不是御医
第7节:混饭吃久惯行医第8节:用那棺木纯属偶然
第9节:真的假货第10节:存在着一个悖论
第11节:秦可卿出身的秘密第12节:某亲王之女的旁证
第13节:不以异姓相视第14节:怎样认定弃婴的出身
第15节:可以肯定秦业是个清官第16节:出身神秘的秦可卿
第17节:秦可卿责任的两个关键第18节:曹雪芹对秦可卿的态度
第19节:红学中还有多少学第20节:曹雪芹自叙传的观点
第21节:贾宝玉即是曹雪芹第22节:蛛丝马迹
第23节:黛玉死因的几种说法第24节:林被玉带动与其主动性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