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正解   》 第15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4)      刘德江 Liu Dejiang

  虽然,仁者和智者是有境界的人,但是为什么智者不如仁者呢?因为智者的性格像水一样,是流动的,活泼而富有朝气。但是总是动的话,就显得没有深度和广度,这样也就进入不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就好像一个小孩一样,如果永远长不大,永远活泼,也就会永远不懂事。而仁者则不同,仁者深入到生命的本体。生命的本体是稳而不动的,所以仁者就显得宁静、安详,永远没有浮躁,也没有烦恼了。由此得出,智者虽然快乐,但是他的快乐并非永恒的,他可能会被烦恼困扰,被浮躁所侵。而仁者的快乐则是永恒的。"仁者寿"来源于他的静。据一个资料统计,运动健将和奥运会冠军得主的平均寿命低于普通人。人是要动的,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动得太多了也是不行的。
  要达到仁的境界,就要心除杂念,像山一样静,像山一样厚重。只有做到心不浮躁,在安静当中才可以不为物欲所动,才能有爱人之心而不计回报。要做到有深度和广度,才能不致肤浅,才可以永恒厚重。第四节争做仁义之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篇第六》第二十八章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篇第四》第六章
  仁者立人达人
  子贡曾向孔子问道:"如果有人广泛地给百姓以好处,且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啊?可称得上仁人了吗?"孔子说:"不只是仁人,那一定是圣人了!尧、舜大概还怕感到力量不足!有仁德的人,只要自己想立,便也帮助别人能立。自己想达,便也帮助别人能达。这样凡事都推己及人,就可以说是得到了仁爱的真谛了。"美国散文作家爱默生说:"人生最美好的一项补偿,就是凡事诚心诚意帮助他人,最终自己也一定会受益。"
  由于利益的驱使,现代人几乎都把焦点放在了自己的利益得失上,很少有人会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人们被"竞争"两个字搞得几乎快要窒息。其实,也正是在这样竞争愈演愈烈的环境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推己及人的做法才更为可贵,这种做法将会起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效果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渴望的双赢。
  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要想有所发展,对内需建立一种良好的机制。例如,企业给员工一个令人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和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这样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员工都有所得的话,企业的员工必将会更加努力,不仅是为了回报公司,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因为只有自己干好了,公司有所发展,自己的提升空间也就越大,于人于己都有益处,何乐不为?企业如果有这样一条信念,想必也算是做到了推己及人了,那就是"爱你的员工吧,他会加倍地爱你的企业的"。
  在丰田汽车公司,每个员工被提拔到新的职位时,总经理都会发祝贺电报给员工的亲属。尽管它不一定是总经理亲手写的,但这对员工及家属的鼓舞却是极大的。科长以上的干部每年一到结婚纪念日,就会收到公司送来的祝福和一束鲜花。这不仅仅体现了公司的关怀,而且对维护员工家庭和睦也有一定的作用。普通员工也能受到细微的关怀和体贴。一天,有位员工在家休息,忽然听到敲门声,原来是工段长来了。他还没细想是何事登门,工段长已经递上一只精美的玩具,并热情地说:"今天是您孩子六岁生日,我们表示祝贺。""啊?连我都忘记了,你们还想得起来,太感谢了。"这位员工怎么能不好好工作呢?
  很多成功人士认为,员工满意第一,企业应当首先使员工满意。公司要具有内部营销和外部营销职能。内部营销的任务是:成功地雇佣、培训、鼓励那些愿意为顾客服务的有能力的员工。若公司的员工不满意,他们这些真正在第一线为顾客服务的人,会把对公司的工资、福利等不满的怨气撒在顾客身上,公司再强调让顾客满意也无济于事。而做内勤工作的员工也不会认真地工作,每天在公司也就是敷衍罢了。例如,美国Manicotti饭店CEO认为,在股东、员工、顾客三组人员中,应当首先使员工满意。只有员工热爱工作并以工作为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顾客。若员工满意,他们会设计制造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热情真诚地对待顾客,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使顾客节省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精力成本等顾客总成本,最终使顾客获得增值价值最大化,使顾客满意。顾客满意的同时企业也获利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序言第2节:第一节 何为仁(1)
第3节:第一节 何为仁(2)第4节:第一节 何为仁(3)
第5节:第一节 何为仁(4)第6节:第一节 何为仁(5)
第7节:第一节 何为仁(6)第8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1)
第9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2)第10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3)
第11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4)第12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1)
第13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2)第14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3)
第15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4)第16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5)
第17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6)第18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7)
第19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8)第20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1)
第21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2)第22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3)
第23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4)第24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