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遊走於歐洲各國間:歐洲如一面鏡子   》 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1)      郭瑩 Ying Guo

  莎士比亞,在作品《辛伯林》(Cymbeline)中如是概括自己的祖國:“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
  第一部大英詞典的編纂者撒彌爾.約翰遜,如是評價倫敦:“當一個人厭倦倫敦時,也就是厭倦了生命。”
  英人性格,歸咎於不測風雲的氣候
  一般外國人對英國人的漫畫印象,可以用一張上世紀50年代流行的旅遊海報為代表:畫面上是個頭戴禮帽的英國紳士,他手持一把收攏的雨傘,身穿深色西裝和條紋長褲,背景可能是國會大廈、特拉法加廣場或倫敦塔。金發、股票經紀人模樣的刻板形象,面對高度競爭壓力下的觀光業而言,這一所謂典型的“英國紳士”派頭,始終是能引起外國遊客興趣的“大英帝國標簽”。
  與英國人交往,切忌將他們一概統稱為English或Englishman,因為,除了英格蘭人不介意稱自己為英國人外,英倫三島上其餘的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及愛爾蘭人,都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地域觀念。記得上世紀90年代一隊英國遊客訪問北京時,中國導遊的歡迎詞剛一出口:“各位英國朋友……”隊伍裏的蘇格蘭、威爾士團友當即抗議道:“勞駕,我們不是英國人。”
  最保險稱呼英國人的方式是:不列顛人(British)。其實,英倫三島各民族傾嚮申明自己民族身份的立場,目的僅僅是為了抗議英格蘭沙文主義及與之劃清界限。英國各民族除了喜歡闡明自己不是“英國人”外,英國人實際上厭惡將狹隘的愛國主義咒語挂在嘴邊。比如,從英國人嘴裏從未聽聞過:“我是不列顛人,或我是蘇格蘭、英格蘭、愛爾蘭、威爾士人,我熱愛自己的祖國,金發碧眼、白皮膚是我的驕傲,我决心為自己的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拋頭顱、灑熱血。”如此的民粹觀念,會被視為典型、狂妄的納粹種族主義言論。恰恰相反,英國人常喜歡以自嘲來做為開場白,透着一份胸有成竹的自信。其實,衹要有根深蒂固的優越感,就不需要大張旗鼓地吹噓。例如:一位蘇格蘭人喜歡如下的自我介紹:“我是蘇格蘭人。看,真是沒有人完美。”另一位相識的英格蘭貴族總是自謙地幽默道:“我的最大弱點,就是身為英國人。”對於空洞的愛國主義口號,英國作傢撒彌爾.約翰遜1775年時就犀利地批判過:“愛國主義,是獨裁專製政府最後的遮羞布。”
  威廉.坦普爾於1690年撰文指出:“英國人變化多端的性格,是由於我們的氣候,以及由氣候自然産生的心境。我們不僅和其他民族很不相似,我們自己彼此之間更不相似。由於氣候,我們既有許多好的,也有一些壞的品質。多變的英國天氣,對英國人的壞脾氣和憂鬱的個性負有責任。”英國人將自己變化無常的性格,歸咎於倒黴的時霧、時風又時雨的天有不測風雲。英國政治、法律、外交與文化的特點,同樣如瞬息萬變的天氣莫測高深,與周圍歐洲鄰居形成強烈的區別。首先,英國人講話常喜歡拐彎抹角、迂回婉轉,很少直來直去。日常談天多數英國人習慣避重就輕,常回避較嚴肅的話題多以津津樂道天氣來打哈哈。有教養的英國人衹容許流露出兩種情緒:一種是謙虛有禮;另一種就是風趣幽默。以紳士風度名揚天下的英國人,深諳幽默是人生大計的處世哲學。且英國人的幽默,源於他們對任何事物都能欣然接受、包容的雅量,英國人欣賞以嘲諷心態溫和地走過一生的智者。全世界範圍中,大概衹有英國人認為幽默是屬於知識分子的專利,他們的概念是唯有絶頂的大學問傢,纔有資格從事與幽默有關的活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歐洲如一面鏡子(1)歐洲如一面鏡子(2)
歐洲如一面鏡子(3)歐洲如一面鏡子(4)
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1)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2)
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3)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4)
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5)歐洲人南親北疏的做派(6)
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1)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2)
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3)時間緊迫癥與時間散漫癥(4)
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1)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2)
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3)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4)
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5)英國本身自成一個世界(6)
希斯羅機場風雲錄(1)希斯羅機場風雲錄(2)
希斯羅機場風雲錄(3)希斯羅機場風雲錄(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