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宋太祖三下南唐   》 第十四回 多情女弄術驚夫 硬性郎應誓陷井      好古主人 Hao Guzhuren

  詩曰:
  
  一念方萌便有天,偏來應願在當前。
  蜃樓自是空能立,又見情絲似蔓延。
  再說高公子一程跑走,見天色已晚,自思昨宵因冒雨投莊一宿,險些惹起一端禍事,今不可嚮人傢寄寓了,衹要嚮平衢大道而奔,披星戴月,馬不停蹄,衹去尋有無城市,便有官衙,可以安宿。正在加鞭,一路急忙忙的趕趲,不料一馬當先,叮咚一聲響,即連人帶馬跌下去,嚇得公子魂不附體。抖定一刻,將手一摸,四圍俱是磚石,舉頭一望,有三二丈高深,衹有微光一點,自幸不下跌墜死。想一番方醒悟跌陷於井中,不覺長嘆一聲曰:“吾方纔賭下一誓詞哄騙這美佳人,不料今竟應驗了,跌墜此枯井,難獨是些少說謊虧心,便有得天神鑒察,又有應驗如此之急也!不須多猜想,此井須然枯涸無水,奈何是深險不過的,況且此地又是荒山野嶺,安得有閑人過往以遇救。止眼看看待至數日間,人馬皆要饑餓死於此枯井中了。活樂一番,衹好待時至閻王殿上去!”衹是仍跨着馬,衹見井中冷氣直侵衣袍,衹摸抓,見四圍寬闊。下了馬,推歸一邊,下坐土泥,幸得枯幹無水,坐下不妨污濕衣服。少一刻坐定,觀見井旁有一光岩微微露出,隱隱如燈光亮,心中想來,這裏深陷,如何又有旁光透出,莫不是地下別有一洞天不成?正是:
  
  山窮水盡疑無路,雲暗星明又有村。
  當時高公子一心疑疑惑惑,說聲也罷,是俯伏爬進去看是何地所在。衹嚮光處爬去,果有小徑一條,僅可行走,但一望前途,仍是荒涼一派。想來曰,莫非此山岩復有路相通出的,不知又是一個何方地面,我也且慢顧其馬,人出了為高。即提了長槍,一程步行出卻小徑,衹因此徑僅得五寸而已,不獨不容馬走,行來狹些,還要匐匍蛇行,一連小徑有裏許,前途便一條大道,寬廣可以縱步起行。此時天已初夜光景,月色如銀,是中旬天,一路行來,陣陣香風飄來噴鼻。此林間山花滿目,景緻不異桃源仙洞,高公子當隨愁心略放,還是心疑不知此地歸於何所。行完一杖間,瞥目又露出一所宮殿,巍峨廣大,真乃雅緻。有詩贊之曰:
  
  小橋通弱水,殿角倚青山。若問何方所,神仙任往還。
  當下高君保看來此間殿宇模樣,既不是皇城殿闕,又不是市中神聖殿宇,況在此並無人間煙火,若非陰司冥府,定然仙子瓊居所在。衹得行近立在門外,側耳而聽,便聞內裏有步踏之聲,聽之,衹覺雛鶯婉轉之語。想來其中皆屬女子之輩,不知凡人抑或仙子。衹得將門扣打數下,門中應聲而啓,問客何來?當時高公子衹見一位仙姑手執淨塵拂一枝,貌目如畫繪之美。公子盡將落陷枯井失路原由,誤入此處歷歷告知,並問及此處究屬何方?乞求指示回歸原路,俾得往壽州救駕,深沾仙姬莫大之恩。衹見仙姑微露銀牙,笑曰:“郎君此來不異劉阮到天台.張君浮槎臨閬苑,行蹤誤度,豈屬無緣?此地非九重帝闕,又不是三山仙境,便即聖母一所修淨之居,梨山勝地也。日前聖母有雲:‘某年、某月、某日,有位貴公子到此勝地,說出姓名,姓高名瓊,表字看保。’今郎君應此年、月、日到來此地,得毋其人乎?聖母又言:‘此人無情之輩,妄如矢誓,專於打謊欺人,但欺人即欺天也。’又有四句言書下,不知仙訣何意?請君看來便知己之行為了。”公子聞言暗一驚,往壁角一看,四句曰:
  
  井枯數丈誓生災,墜僕深岩更可駭。
  既已發言今應驗,勿重反復惹悲哀。
  仙姬呼:“郎君,此四言乃聖母預定於前,以卜今日之應驗耳。未知郎君果歷過其事否?請道其詳。”高公子見他將自己所行之事,早已一一代說出,不自認而自認。他是神仙,料難將隱情瞞得,衹得將求宿所遇劉金錠之事,一一細底說知,還指望他即指點出迷津之意。有仙姬冷笑曰:“看起來這劉金錠與汝恩情兼盡,汝竟將他的一片真情,付諸流水。是乃一位薄情薄幸無義之漢也。如此不獨為大丈夫所不取,即市井小兒亦知唾棄了。汝又發此狠誓,一一說哄之,欺人皆要應見,還有何救出迷途之人,衹好在此枯井中埋葬其枯骨可也。但聖母方纔朝天闕也曾吩咐下,有一人來此有所求,暫且等候下,或許指點放汝未可知,衹由汝之造化。”當時仙女此席話,羞得高君保又驚又惱,面色數變,但思身在窮途,又知他是個仙姑,且多是自己過處被他一一道出,故不得不忍氣吞聲,或冀得聖母慈悲憐恤,指點生路。繼思聖母乃上界元仙,他見危死者斷無不救之理。不由駡辱之言,佯作不聞。衹好正其衣冠盔甲,以待迎迓聖母。
  再候一刻,聞內裏有鈞天樂音悠揚,內又有仙女聲方言母朝闕回宮,着令郎君參見。有仙姑引道,一路進了九麯丹墀,左邊青鬆,右邊丹桂,說不盡仙傢花木景緻。高公子哪有閑心玩賞,一程隨着仙姑至大殿,衹見聖母當中坐下蒲團。一見聖母仙顔,頭如霜的鶴發,戴上七星冠,手持麈尾,項挂念素珠。高公子即下跪俯伏拜見,參畢。聖母稱言:“高世子請起,待貧道點化汝一言。”當時君保未敢遽起,又叩稟聖母一番,衹言失足於枯井中,今迷陷於仙境所在,求乞聖母大發慈悲,救脫指點回凡間,沾不盡思深也。聖母曰:“世子不言,貧道盡知,汝志大心剛,全心報國,自是忠孝無雙。但不思敵人法力高強,非武勇將士所能剋服也。必須貧道門徒劉金錠,日後同到壽州,始可能製服得左道金鴻。惟吾門徒屢欲奉事小櫛於世子,何以世子三番見拒欺哄他?以少年人反要學魯男子等輩,至今泰樓玉管無音、關睢雅韻不諧,何也?”高公子仍說以前三不可之辯為對,說明此事有難諧之故,非由薄行以負劉小姐之恩情也。聖母曰:“高論未嘗不是,但事出於權變,方為有用之才,汝豈不聞治世取官以德,亂世取官以纔。時有不同,操持自別,凡事不能板執而行,即醫疾病治天下不外一權變耳。今兩國相爭,南唐得餘鴻維護,已操勝算之柄矣。爾大宋不亡滅者,僅如一綫也。倘非得一法力異人以正除邪,爾宋未必無損弱。且世子全家行軍總領,定然陷於敵而全節,那時追悔已晚。不若世子依從貧道功勉,且從權先論閨房,後往勤王,方無少誤,日後方知貧道之言非謬誆也。”
  當時高君保聽聖母之言,心中捉摸未定。聖母又曰:“貧道麯意聯綴以雅成者,亦因汝兩人原屬姻緣宿定,貧道斷非人間塵世三姑六婆,憑舌唇而妄言撮合。如若世子尚屬心下狐疑,今即着侍女娘往月老仙翁取上姻緣簿與汝一觀,便知明白可憑了。”君保聞命,衹得諾諾應允。又曰:“此婚姻美事原不該多推見拒,衹虞日後父王母親見責,以不告而娶為非禮,不準所請,豈不有誤與我小姐兩人乎?”聖母曰:“不須世子多慮,不出三月之久,貧道徒該當謁見宋君王,這是遇當合其時,且與汝父同為一殿之臣,共事一主。貧道豈有誤世子與吾徒哉。”當時仙姑取至月老仙翁酌定婚姻簿子來,聖母於案上展開,細細查閱,撿至一頁,查看一行,上寫着:“高君保、劉金錠註定大宋竜飛。某年、某月、某日天定宿世姻緣。梨山聖母為媒主張。”當時高君保目擊過也,見不勝詫異之奇,衹諾諾連聲,還敢道個不字?又高君保復問聖母曰:“今弟子於婚姻之約固不敢違忤,但今誤進此仙山,津迷於此,怎能早日與小姐復會和諧過花燭?刻日要趕赴南唐,要救解君父危睏,實乃心急不耐煩也。懇乞聖母勿再遲延,以安弟子之心,倍見慈悲、恩廣普蔭也。”聖母聽言口稱:“善哉!善哉!世子句句以君父為心,忠孝傳傢可羨,配對吾徒,真乃天下第一雙儔侶者。”聖母喜色欣欣,不知高公子回凡結得婚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憫忠冤赤眉示罰 奉師命餘鴻下山
第二回 南唐主回書拒宋 趙太祖命將督師第三回 高元帥兵進壽州 餘軍師計睏真主
第四回 落魂鑼連擒敵將 風火扇嚇退宋軍第五回 弄幻術高王險死 明妖法太祖釋疑
第六回 宋太祖當空叩禱 陳摶仙遣徒下山第七回 駕風雲鄭印見主 詳讖訣苗訓泄機
第八回 唐軍師遇敵初敗 宋將軍破寨回朝第九回 高君保背母私逃 陶三春領兵進發
第十回 求藉宿不啻東床 設夜筵何殊賫酒第十一回 君保打碎招夫牌 金錠設機賺鳳侶
第十二回 佯詐敗一意招婚 硬拒戰三陳卻配第十三回 劉小姐癡心聯配 高公子硬性辭婚
第十四回 多情女弄術驚夫 硬性郎應誓陷井第十五回 承師命初諧鳳侶 急國難暫拆鸞群
第十六回 唐軍師怯敵退兵 高公子卸甲染病第十七回 陶元帥衝圍對壘 餘軍師引敵交鋒
第十八回 遇飛刀美容被傷 施靈丹金錠解厄第十九回 劉小姐敵殺四門 餘軍師戰法兩敗
第二十回 劉小姐靈丹調疾 高公子奉旨完婚第二十一回 餘軍師再演迷符 高藩王復被拘役
第二十二回 破迷符高王請罪 鬥法術餘鴻敗奔第二十三回 因敗北唐心灰心 被譏消餘鴻演術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