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读遍红楼 》
追踪觅画话真伪
胡文彬 Hu Wenbin
追踪觅画话真伪
——“曹雪芹小像”真传二谈
古人云:“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作为《红搂梦》的吸好者,自然也非常希望世间能留存一幅真实的曹雪芹原像,俾瞻风采。
二十多年前,河南省博物馆收藏了一幅陆厚信绘的“曹雪芹先生小像”。据说那次盛大的.“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纪念展览会”筹备处,还曾调到北京。由于当时的“主事者’,认为不是曹雪芹小像,而没有列入展出品中。事情虽然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但我一直却为无缘得见原件而引为憾事。七年前,1973年11月初出差到开封,于是请当时在郑大执教的蓝翎同志介绍,在该馆负责人傅月华同志陪同下,调看了这幅“曹雪芹小像”的原件。
因为红学界对这幅小像真伪,有不同意见,所以这次调看时颇仔细琢磨了一阵子。首先,看了折页两面中缝有没有粘合痕迹;其次,看了纸张的质地和墨色、印章颜色;再次,反复看原像部分,还有五行题记及另一页尹继善的题诗是否有挖改的痕迹。经过再三观察和琢磨后,我认为陆绘人物图为“曹雪芹小像”的说法难乎成立。理由有以下四点:
(1)这件折页“人物像”背面有一条粉红色虎皮签,上书“清代学者曹雪芹先生小像”,下署“藏园珍藏”。仅凭纸色、墨色、题签款式、字迹风格,就可以断定这条题签不是“乾隆旧物”,以其新鲜程度看,原件改题“曹雪芹先生小像”的时问,当是近几十年间的事情。至于那“藏园珍藏”几个字,与傅增湘的字迹亦大不相类,显然是慕名假托。
(2)在充足的阳光下,可清楚地看出画像页上的五行题记及其周围的纸面是经过处理的。其颜色较新,白中透出浅粉色,与画像部分的纸面原色不相同,这是作伪的一个明证。就是说“五行题记”是后人添上去的,而非原件所有。
(3)画像的形象与裕瑞从前辈姻戚那里听说的曹雪芹相貌无一处相符,而与沈大成记述其好友俞楚江“长身锐头,玉立峨峨”的形象较相符合。
(4)折页另面尹继善题诗,其集中书明“题俞楚江小照”,难于想象尹继善竟然词穷诗尽,把给俞楚江的题诗抄到“曹雪芹小照”上。以尹公当时的身份、地位、才艺和当时官场、文坛习惯来看这都是不能令人相信的。因此,我当时认为,说这幅陆绘小照是俞瀚的小照,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
1983年3月10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红楼一春梦 |
|
|
卷首絮语 | 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 | 此书系自愧而成 | 通灵宝玉:一块被幻化的顽石 | 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美石” | 智而通则悟 | 难得糊涂 | 宁荣二公的嘱托与宁国府的祭宗祠 | 实非别书之可比 | 《红楼梦》中的一桩难解之谜 | 尤氏心内有什么“病”? | 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 | 一日倘或乐极生悲 | 裙钗一二可齐家 | 万不可奢华过费 | 敏探春“兴利除弊” |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1) | 三人成众,众志成城(2) | 不过实录其事 | 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 娶妻当如薛宝钗 | 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1) | 娇养太过,竞酿成个盗跖习性(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