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清除異己獨擅權(1)
梅毅 Mei Yi
——劉裕誅殺“老戰友”
滅南燕、平盧循,聲名赫赫,劉裕便把他那“獵人”的目光轉嚮朝內。首當其衝的,非劉毅莫屬。
劉毅,字希樂,彭城沛人,與劉裕還是同鄉。桓玄稱帝後,劉毅、劉裕等人共謀起事,劉毅京口倡義,首斬桓修。此後,江乘之戰,覆舟山大戰,崢嶸洲大戰,劉毅均身先士卒,殊死拼鬥,桓玄之滅,劉毅確實有一大半的功勞。桓玄死後,劉毅又率軍進討桓振、桓謙以及馮該等人,平巴陵、降襄陽、入江陵,以功拜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桑落洲一戰,是劉毅威望急劇下挫的一個轉折點,此戰他所損失的不僅僅是數萬精兵、無數輜重以及精良船艦,最重要的是他輸掉了名聲。以前,二劉均以平桓玄之功,在朝廷不相伯仲。如今,劉裕剛立滅南燕的大功,又把嶺南削平,功業方面,劉毅這個敗軍之將再也提不起精神來與劉裕抗衡。
劉毅初敗時,說實話,劉裕還不失厚道,對老戰友還“深慰勉之”,復其本職,並未因其喪師敗績而落井下石。
安帝義熙八年(412),東晉荊州刺史劉道規因老疾卸任,劉毅見有新機會,自告奮勇,以為國傢開闢財源、養民富兵為由,申請外任荊州。劉毅此舉,也可謂深思熟慮。建康朝中,他已經全然不是劉裕的對手,衹能坐擁上流重鎮,衆兵在手,纔有資格在暗中與劉裕較勁。
劉裕仍舊未起殺心,以詔命任劉毅為荊州刺史、都督荊寧秦雍四州諸軍事。不久,劉毅又要求交州、廣州也要由自己轄統,劉裕也照給不誤。不久,劉毅又上奏要求把親信郗僧施、毛修之等人委以重鎮實職,劉裕還是一一同意。眼見事事皆準,劉毅居上流之地,漸有陰圖劉裕之心。
同時,由於劉裕武人,劉毅“頻涉文雅”,故而“朝士有清望者多歸之”。人以類聚,東晉又有清談之風,就連謝安的孫子尚書僕射謝混也和劉毅打得火熱。劉毅愛好史籍,談至藺相如降屈於廉頗,就拍案大嘆以為不可能。在平滅盧循的慶功會上,安帝在西池大宴群臣,詔群臣賦詩,劉毅誦道:“六國多雄士,正始自風流。”自知武功不如劉裕,劉毅衹能嚮衆人顯示其“文雅有餘”。
劉毅出鎮前,往京口辭墓,劉裕自建康與其相會。臨行前,寧遠將軍鬍藩勸劉裕趁機拿下劉毅殺掉,劉裕沉吟半晌,說:“我與劉毅俱有剋復之功,其過未彰,不可自相圖也。”
劉毅到江陵後,不知謙抑,隨意升降所統屬官,並在不上報朝廷的情況下把豫州、江州等地萬名文武隨員和精兵劃撥至自己麾下。更倒黴的是,每逢有大事發生前,劉毅就“疾篤”,估計是昔日死戰衝鋒身上多創傷的緣故使然。謀士郗僧施等人恐怕劉毅哪天暴死,一幫人失掉主心骨,便勸劉毅調他的堂弟劉藩來荊州給他當副手。
劉裕大怒,再也抑製不住憤恨,上表請誅劉毅。安帝是個擺設,劉裕的“上奏”其實就是上奏給自己,府中官員擬草,加印玉璽發出,宣示劉毅等人“輕佻躁脫,職為亂階,煽動內外,連謀萬裏”的罪過,收捕時任兗州刺史的劉藩和尚書僕射謝混,賜死於獄中。謝混是東晉數一數二的美男子,元帝女婿,風姿絶秀,文采茂然。劉裕後來受禪為帝時,謝混的族侄謝晦對劉裕說:“陛下應天受命,登壇日恨不得謝益壽(謝混小名益壽,字叔源)奉璽紱。”劉裕也大發感慨:“吾甚恨之,使後生不得見其風流1政治是你死我活的事情,嘆賞歸嘆賞,殺掉還是要殺掉的。劉裕與謝混開始關係還不錯,左裏之捷,劉裕抓住殺害謝混父親謝琰的叛將張猛,捆縛送交謝混。謝混生刳其肝而食之,以報殺父之仇。以此道之,劉裕於謝混還有恩。但在政場中,恩怨交牽,稍有不慎,則六親不認。
劉裕自率大軍討劉毅。出發前,他稱詔以宗室司馬休之為荊州刺史,使劉道憐為兗青二州刺史鎮京口,使豫州刺史諸葛長民監太尉留府事。由於對諸葛長民不放心,劉裕又加心腹劉穆之為建武將軍,“配給資力以防之(諸葛長民)”。
安帝義熙八年(412)鼕十月,劉裕以王鎮惡為前鋒,授其輕船百艘。臨行前,劉裕告誡王鎮惡:“若賊可擊,擊之;不可擊,燒其船艦,留屯水際以待戰。”
王鎮惡乃苻堅名臣王猛之孫,自是計謀多端。他首先派人燒掉劉毅在江津的大小船衹,自率步卒全船上岸,直奔江陵城殺來。半路,有人問兵將何人,王鎮惡均遣人說是劉兗州(劉毅)親軍。因此,一路之上沒有任何驚擾和阻擋。
離城五六裏遠,劉毅親信將領朱顯之正好帶兵要去江津,與王鎮惡軍打了個照面後,心起懷疑,問:“劉兗州何在?”
王鎮惡軍士回答:“在後面。”
朱顯之心疑,徑直策馬嚮後軍趕,卻不見劉毅影蹤。同時他發現這些兵士皆攜帶攻城器械,鬼鬼祟祟。遠望江上,江津船隊燃燒的大火正燒紅半邊天。大叫一聲“不好”,朱顯之掉轉馬頭奔回城裏嚮劉毅報告,並下令關閉各個城門。
王鎮惡和他手下兵士跑得也不慢,幾乎是和朱顯之同時疾馳入城,因此江陵諸城門未及落閘,王鎮惡軍已經衝入。幾番惡戰,劉毅退入牙城,仍與司馬毛修之等督士卒力戰。劉裕送與劉毅的詔敕及赦文,劉毅看都不看,均立時燒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 | 三分一統晉業興 | 大好江山誰承繼(1) | 大好江山誰承繼(2) | 大好江山誰承繼(3) | “牝雞司晨”朝綱紊(1) | “牝雞司晨”朝綱紊(2) | “牝雞司晨”朝綱紊(3) | 樹欲靜而風不止(1) | 樹欲靜而風不止(2) | 樹欲靜而風不止(3) | 血肉橫飛殺戮始(1) | 血肉橫飛殺戮始(2) | 血肉橫飛殺戮始(3) | 血肉橫飛殺戮始(4) | 攻伐大亂滿京城(1) | 攻伐大亂滿京城(2) | 攻伐大亂滿京城(3) | 你方唱罷我登場(1) | 你方唱罷我登場(2) | 你方唱罷我登場(3) | 你方唱罷我登場(4) | 你方唱罷我登場(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