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中國人史綱 》
六 南齊帝國的暴君
柏楊 Bai Yang
蕭道成的南齊帝國,衹二十四年,卻搞出七任皇帝。七任皇帝中,三任是暴君:第三任蕭昭業,第五任蕭鸞,第六任蕭寶捲。但直接間接加到人民的傷害,卻比南宋更重。
——中國暴君,以本世紀(五)為最多。在北方列國中,暴君也有聲有色。像後燕帝國慕容盛、慕客熙;後涼王國呂隆;南燕帝國慕容超;鬍夏帝國赫連勃勃、赫連定;北魏帝國拓拔珪、拓拔燾;北涼王國沮渠蒙遜;北燕帝國馮弘;西秦王國乞伏熾磐。跟南朝的九人加在一起,共二十人。這個數字比羅馬帝國的三十暴君時期,雖然稍遜一籌,但也可驚。如果稱本世紀(五)為中國的暴君世紀,也不為過。
四九三年,南齊第二任皇帝蕭賾逝世,皇太子蕭長懋早死,由二十一歲的皇太孫蕭昭業繼位。蕭昭業有足夠的聰明,使他做出種種成功的表演。他老爹死時,他大大地悲痛,在別人面前,尤其悲痛得厲害。可是一回到自己房子,就大大地快樂。接着請楊姓女巫用法術詛咒祖父速死,以便自己提前當皇帝。祖父蕭賾不久果然臥病,蕭昭業入宮侍奉,給他妻子寫信時,一連寫了三十六個邪喜”字,作一個圓圈環繞着一個大“喜”字。但在奄奄一息的老祖父跟前,他卻滿面愁容,未曾開口,先流下眼淚。蕭賾深為感動,拉着孫兒的手,叮嚀說:“你想念阿爺的話,要好好的做。”蕭賾死後,蕭昭業第一件事就是重重地賞賜楊姓女巫,以奬勵她咒死祖父的功勞。然後,把那些曾經跟他競爭帝位的弟兄叔伯,分批屠殺。蕭昭業揮霍無度,每次賞賜親信,都在百萬以上。他常對錢恨恨地說:“我從前想你十個都沒有,今天如何?”不到半年,國庫一空。宰相蕭鸞,是開國皇帝蕭道成哥哥的兒子,蕭昭業的叔祖。蕭昭業幾次要殺蕭鸞,幾次都在猶疑不决時被人勸阻。四九四年,蕭鸞發動政變,殺掉蕭昭業,立蕭昭業的弟弟蕭昭文當皇帝。衹四個月。蕭駕再殺掉蕭昭文,取得帝位。
蕭鸞是一個小動作特別多的邪惡人物,他的帝位在當時法理上是站不住的,因為他的皇族血統太疏遠。為了根絶後患,他把蕭道成和蕭賾的子孫,屠殺罄荊每逢他晚上焚香禱告,嗚咽流涕時,左右的人就知道明天一定有大規模流血。最可註意的是發生在四九八年他死前的那一次,一口氣殺掉蕭鉉等十個親王。殺掉之後,纔命有關單位告發那十個親王謀反,要求處死。奇妙處就在這裏,蕭鸞接到報告後,不但沒有批準,反而義正詞嚴的大加申訴,批駁不準。有關單位於是站在神聖的法律立場,冒着皇帝震怒的危險,再度請求,堅持前議。蕭鸞這纔迫不得已,嚮法律屈服。
——這是蕭鸞的小動作之一,但此事至少可給我們一個啓示,即任何史料,都不能僅因它來自第一手或當事人,衹聽片面之詞,便認為絶對正確。我們如果根據前項批駁不準的詔書,判斷蕭鸞是一個善良的人,或判斷十親王那時候還活着,就鑄成錯誤,而這正是邪惡人物所盼望的。
蕭鸞於屠殺十親王之後逝世,十六歲的兒子蕭寶捲繼位。蕭寶捲性格內嚮,很少說話,不喜歡跟大臣接觸,衹喜歡出宮閑逛,可是卻不允許任何人看到他。每次出宮,都先行戒嚴,為了預防有人從門縫偷看,凡他經過的街道,兩旁房捨,都要空出來。皇傢衛隊前驅的鼓聲一響,平民就像聽見緊急空襲警報,狂奔而出嚮四方逃命。蕭寶捲每個月都要這樣出遊二十多次,而且方向無定,忽南忽北,忽東忽西。尤其是夜遊,霎時間鼓聲震動屋瓦,燭光照天,衛士塞滿道路,平民從夢中驚起,出奔躲避。偏又處處戒嚴,不能通行。男女老幼,左奔右跑,哭號相應,不知道御驾到底從什麽地方經過。有一個孕婦來不及逃走,被蕭寶捲看見,下令剖腹,母子齊死。又有一個害病的老僧,無力逃避,躲在草叢裏,蕭寶捲下令射箭,老僧遂死於亂箭之下。
蕭寶捲是本世紀(五)暴君中殺人最多的一個,他那邪惡的老爹常提到蕭昭業對自己猶疑不决的往事,告誡他說:“動作要快,不要落到人後。”蕭寶捲深記這個教訓,所以殺人時疾如閃電。猜忌一動,殺機即起;殺機一起,即刻行動,不作任何考慮,也無任何預兆或跡象。這種恐怖政策,在蕭寶捲即位的兩年內,亦即本世紀(五)最後一年(四九九)及下世紀(六)第一年(五○○),就連續激起四次巨大兵變。第一次發生於四九九年,蕭寶捲的堂兄蕭遙光親王,起兵進攻皇宮,失敗。第二次發生在同年,大將陳顯達起兵從江州(江西九江)進攻建康,失敗。這兩次兵敗迅速的被敉平,更增加蕭寶捲的氣焰,認為天意民心都站在他這一邊,屠殺更變本加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柏楊歷史研究叢書總序 | 第一章歷史舞臺 | 一 空中·馬上 | 二 河流·湖泊 | 三 山 | 四 沙漠·萬裏長城 | 五 城市 | 六 地理區域 | 七 演員 | 第二章神話時代 | 一 開天闢地 | 二 五氏 | 三 東西方世界 | 第三章 傳說時代 | 一 黃帝王朝 | 二 姬軒轅 | 三 伊祁放勳與姚重華 | 四 東西方世界 | 第四章 半信史時代 | 一 紀元前二十三世紀 | 二 紀元前二十二世紀 | 三 紀元前二十一世紀 | 四 紀元前十九世紀 | 五 紀元前十八世紀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