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歐陽修集   》 捲一四八 書簡捲五      歐陽修 Ouyang Xiu

  【與劉侍讀〈原父〉二十七通】
  △一〈嘉祐二年〉
  某啓。專介辱書,承此嚴寒為政外尊體休裕,實慰企想。某以衰病,當此煩
  冗,已三請江西,要在正初必可得。艤舟亭次,寓目平山,奉賢主人清論,豈不
  豁然哉!伏冀為時自愛。
  △二〈嘉祐二年〉
  某啓。前承示以蜀素,俾寫《孝經》一章,書之,墨不能染。尋將傢所有者
  試之,亦然。遽命工匠治之,終不堪用,豈其未得其法邪?幸令善工精治之,使
  受墨可書,當為污以惡書也。糾察題名,不罪。以閑事聒耳,皇恐皇恐。
  △三〈嘉祐二年〉
  某啓。暖甚果復作陰,嘉節豈遂為雨邪?建寧物論益喧,當製之人,必被收
  理。後日之遊,且不欲往,幸為致意。人事之難乃爾,烏絲闌依前書不染墨,今
  納還,當以澄心紙試書一章塞命也。金櫻煎謹送,卻乞真牛膝一二束,為聖俞處
  所得不多爾。
  △四〈嘉祐二年〉
  某啓。時色可愛,不廢佳節之會。謂當得同一笑,而原父獨不往,人事難得
  如意,固常如此邪。得介甫新詩數十篇,皆奇絶,喜此道不寂寞,以相告。詩軸,
  俟看了馳上。適因悶睡起,奉答不謹。
  △五〈嘉祐二年〉
  某啓。昨日辱寵和惡詩,豈勝感服。屬上馬赴西園,不時為答。前偶拜聞,
  “傢居未必不佳”,此語復何所疑,蓋為泥濘中遠赴官會,未必若傢居清淨。然
  而郊外少車馬,雖雨無泥,甚不為勞。而物色晴妍,深可愛,雖病夫亦動念,又
  思傢居未必佳也。昨日頗歡,飲酒差多。今日病,適方睡起,謹此咨報。
  △六〈嘉祐四年〉
  某啓。愚傢所藏《集古錄》,嘗得故許子春為餘言:“集聚多且久,無不散
  亡,此物理也。不若舉取其要,著為一書,謂可傳久。”餘深以其言為然,昨在
  汝陰居閑,遂為《集古錄目》,方得八九十篇。不徒如許之說,又因得與史傳相
  參驗,證見史傢闕失甚多。其後來京師,遂不復作。適因尋檢少書籍,發筐得其
  故本,謹以奉呈。庶知所謂黑鬼者,雖老鈍之人媚著,然亦不為無益也。傢無他
  本,幸看畢見付。某再拜。
  △七〈嘉祐四年〉
  某啓。區區久疏謁奉。辱誨,承示《千文》,甚佳,多感多感。或云此是李
  靖字,唐人集為《千文》,不知如何也?
  △八〈嘉祐四年〉
  某啓。昨日奉見後,遂之北李園池,見木陰蔥翠,節物已移,而原父獨不在,
  但終席奉思。加以風沙,益可憎爾。輒此奉報。前承要介甫詩,謹以咨呈,其一
  二篇不當傳者,特為剪去之矣。恐知。
  △九〈嘉祐四年〉
  某啓。數日不奉見。餘暑頗甚,伏惟起居佳勝。昨日群牧特會,以熱中飲冷
  過多,偶為腹疾,兼以少幹故,遂且在告,衹三兩日,當即出參。時煩問念,感
  愧曷已。乾燥非常,何時可飲?未嘗如此寥落也。人還,謹啓為謝。
  △十〈嘉祐四年〉
  某啓。特辱問念,感愧曷已。某腹疾猶未平,衰年已覺難支,以不敢常食,
  遂且在告。熱藥不敢多服,惟晨起一服爾。蓋自傢常服者已頑無效,冀新功爾。
  承教,當節之也。亦聞梅二不安,方欲緻問。
  △十一〈嘉祐四年〉
  某啓。承出城勞頓,晚來喜佳裕。拙疾特辱問念,感愧曷已。自夜來益註泄,
  今且苶然,遂召張康診,雲“熱中傷冷,當和陰陽,偏用熱藥,所以難效”。遂
  以黃連、幹薑之類為散,服之,近午差定。亦戲傢人云:“近日人脆,事須過防。”
  昨日得聖俞簡,雲小小傷冷,然用徐青,乃俚巷庸工爾,此公多艱滯,更當慎攝,
  今須馳問之也。精神稍復,承見問,不覺書多,聊代面話。
  △十二〈嘉祐四年〉
  某啓。熇然炎燎中,方不知所以逃生,忽辱寵示佳作,強起疾讀,其為清
  快,難以言傳。然賦無屬和之理,但當臥誦,以代飲冰咀雪爾。某兩日為伯庸趁
  了志文,蓋其葬日實近,恐誤他事。然其為苦,不可勝言。閑思宜為劉乂所誚,
  然自此當絶筆,雖不能如俚俗斷指刺環、邀於鬼神以自誓,然當痛自懲艾茲時之
  勞也。方執筆,得少風,稍清,故能忉忉。不宣。某再拜。
  △十三〈嘉祐五年〉
  某啓。適歸自外,捧惠佳篇,豈勝欣感。偶然之會雖草率,而縛於文字,遂
  為他時故事,茲敢不勉也。然西齋素患寂寞,近方稍葺,而原父去此稍遠,此俗
  所謂事無恰好也。承置得懷州牛膝,更有,盡乞之,衰病者遂得取濟於茲物,深
  所望也。漏捨冀得奉見,以盡區區。
  △十四〈嘉祐五年〉
  某啓。自原甫既西,雖不為官製所拘,朋遊亦自寂寞。況遂當憂責,履畏途,
  其為情況可知。偶思春物將動,故都多佳緻,為樂豈復可涯?汩沒聲利,惟溺惑
  者不勝其勞而但見其樂。粗有識知,兼以衰病,此事難為他人道,獨不知原甫諒
  之否。因風幸數垂問,以慰瞻企。
  △十五〈嘉祐五年〉
  某啓。辱問,以嬰兒未安勞神,然當更審慎藥食。有張萬回太保者,其術又
  精,第難呼爾,不憚殷勤召之也。某今日不入,正為凌晨稍涼,為江氏作志。幸
  語其傢勿相煎,茲事安敢奉誤,旦夕當得。以方牽強,不能悉。
  △十六〈嘉祐五年〉
  某啓。承見諭。某為之翰傢遣僕坐門下要志銘,所以兩日不能至局。大熱如
  此,又傢中小兒女多不安,更為人傢驅逼作文字,何時免此老業?東齋雖狹,若
  心無事,可以坐緻清涼,健羨。華事十六日定力,當奉見,並得敘盡所聞也。人
  還,謹此。
  △十七〈嘉祐六年〉
  某啓。自春首以來,兒女輩疾病,日益憂煎。自顧無補於時,而衰病日增,
  咎責四至,其何以堪之?惟思春物爛然,故都遺勝不可勝覽,而公專有之,猶恐
  厭飫所見,不以難得為惜也,須知有不可得之者也。賢弟亦稀相見,蓋難得盡從
  容之適爾。公自至鎮,一嘗辱問,遂絶惠音,不知何嫌,遽爾見疏也?西齋塵土,
  無復人跡。偶因連日假,故試尋筆研,略布此誠,以此亦可見其為貺也。其他俗
  事可憎,不復多道,但布瞻企之勤爾。氣候猶未和暢,不知西路如何?惟為國自
  愛。某祗拜。
  初望西物甚衆,今寸紙一字不可得,況竹萌之類邪?至於新詩醉墨,並棄前
  約,無乃太甚乎!
  △十八〈嘉祐六年〉
  某頓首啓。近寬恤,王職方行,嘗得附狀。然亦久不承惠問,春候猶寒,不
  審動履何似?但深瞻詠。前日崇政賜進士第,見賢郎在高等,伏惟喜慰。某已衰
  病,三四小子未有能獲薦於有司者,見之尤所羨慕。賢郎程文甚工,為都人傳誦,
  及第等雖高,而人猶以為未稱。然少年微抑於此,未必不為遠大之本也。謹專緻
  此為賀。不宣。某再拜原父安撫侍讀閣下。〈三月十一日。〉
  △十九〈嘉祐六年〉
  某啓。久不奉狀,蓋欲俟賢郎歸,而賢郎未歸,遂以稽緩。然亦未嘗辱書,
  不審經暑動履何如?但西州人士之來者,日載政聲,盈於都下,使嫉善之言不勝
  公議,聊俾下交快釋。其餘存之遠大,竊計高明必不校計於屑屑也,餘復何言?
  盛熱,為時自重。謹因賢郎歸,奉此咨問。不宣。某再拜。〈六月二十一日謹狀。
  △二十〈嘉祐六年〉
  某區區於此,忽忽半歲。思有所為,則方以妄作紛紜為戒,循安常理,又顧
  碌碌可羞,不知何以教之?哀其不逮,實有望於公為多也。至於常檢拘攣,野率
  之性尤以為苦,然勢難輕動,甫及年歲,得去為幸也。蔡君謨自南歸,皤然一叟,
  相見惟互相驚嘆而已。西齋自去鼕逮今,遂不復啓,其他可知也。故都多登臨之
  勝,新詩醉墨,時以為惠,以忘俗惡之態,於理似未為害,不知何避而何嫌?鄙
  懷千萬,居常思欲巨細布之,臨紙則復茫然。惟慎夏愛護。
  △二十一〈嘉祐六年〉
  某承見教,以用快大過,此誠中其病。然平日所常患,衆君子多以為言者也。
  若任責至重,未知所為,此有望於公者,初未蒙賜也。至於簡事為實,為政之大
  要,此西人所以蒙惠也。若曰外名跡,自古聖賢所難。莊生之名卓然見於後世,
  若使無跡,後世學者何從而師法之?蓋莊生之名以彼,周、孔之名以此,皆不能
  出名跡之外者,第不當汲汲以求之爾。不相見久,聊此當握手一笑,不罪不罪。
  前日餞聖從,與景仁、介甫清坐終日,奉思之外,惟以鮮歡,相顧屢嘆而已。恐
  知其近況,故輒及之。公來歸未期,惟時得數字,猶足以為慰,豈以無事為煩邪。
  △二十二〈嘉祐六年〉
  某啓。薛金部自西來,辱惠以書,承經寒體履清安,兼得詳問動止,並以為
  慰。今歲京師寒甚,衰病之軀尤所不堪。承諭閉閣無為,豈亦苦於寒邪?春物將
  動,竊思登臨之樂,何有窮涯。因人時枉問,宜道一二。偶薛人還,聊奉此。不
  宣。某再拜。〈十一月二十日。〉
  △二十三〈嘉祐七年〉
  某啓。春氣暄和,伏惟鎮撫之餘,履況清適。某以衰殘勉強,有勞無益,公
  職曠廢,私事不修,不獨於書記為闕也。緬懷故都風物之佳,當此陽春暢發之盛,
  臨觴覽勝,宜不為厭。蓋以賢人在外,公議難安,一日來歸,遂不復得爾。此外
  惟以時為國自愛。謹奉狀。不宣。某手狀上。〈二月十二日。〉
  △二十四〈嘉祐七年〉
  某啓。自過年便欲奉狀,衹俟薛司勳歸,薛既以事滯留,遂成稽殆。但時見
  賢弟,詢問動靜,以慰懷爾。薛君留此,屢相見,粗悉疲病區區所為,及其耳目
  所得,歸必能具道,更不煩言。惟的便無佳物表信,蓋西州所闕惟南味,得春多
  壞,不堪寄遠,當俟新茶馳獻爾。春旱極闊,知陝西尤甚,奈何奈何。保重保重。
  某頓首。
  △二十五〈嘉祐七年〉
  某啓。賈常行,嘗附狀。辱書,承經暑動履康和。兼蒙惠以《韓城鼎銘》及
  漢《博山盤記》,二者實為奇物。某集錄前古遺文,往往得人之難得,自三代以
  來莫不皆有,然獨無前漢字,每以為恨。今遽獲斯銘,遂大償其素願,其為感幸,
  自宜如何?屬患膝瘡,傢居絶客,無人為識古文。故第於郵中粗報已受二銘之賜,
  篆畫當徐訪博識尋繹,續得附緻。其餘區區,萬不述一。大熱慎護,以副瞻勤。
  清水安能久滯邪?實負愧也。
  △二十六〈嘉祐七年〉
  某啓。昨賢弟行,嘗奉狀。屬合宮大禮,前後事叢,遂闕緻問。昨日進奏院
  送九月十五日所寄書,竊承動履清勝,兼復惠以古器銘文,發書,驚喜失聲。群
  兒曹走問乃翁夜獲何物,其喜若斯?信吾二人好惡之異如此,安得不為世俗所憎
  邪!其窮達有命爾,求合世人以取悅,則難矣。自公之西,《集古》屢獲異文,
  並來書集入錄中,以為子孫之藏也。幸甚幸甚。歲律漸寒,惟為時自重。
  △二十七〈嘉祐七年〉
  某啓。近嘗兩奉狀。專人至,辱書,竊審經寒體履安和。兼沐寄惠蘇梨、新
  筍,豈勝珍荷。自去鼕以來,親舊私信一皆謝絶,獨思公有所惠,理可無嫌。又
  聞近申貢餘之禁,則應少費宅庫,如此屢寄,益無疑也。節中人事紛紛,使還為
  謝,不謹。不宣。某再拜原甫經略侍讀執事。〈十一月一日。〉
  【與蔡忠惠公〈君謨〉三通】
  △一〈嘉祐□年〉
  某啓。辱惠櫻寧翁墨,多荷多荷。佳物誠為難得,然比他人,尚少其二。幽
  齋隙寂時,點弄筆硯,殊賴於斯,雖多無厭也。煩聒,計不為嫌矣。諸留面敘。
  △二〈嘉祐八年八月〉
  某啓。前夕承惠紅絲硯,誠發墨,若謂勝端石,則恐過論。然其製作甚精,
  真為幾格間佳物也。昨日以有文書,不敢緻簡為謝。李敭還,又承惠水清泉香
  餅數十枚,聊報厚貺。吾儕日以此等物為事,更老,應當澹死租庸,遂更作一程。
  無由頻面,聊當一笑。歐陽修頓首白三司給事。〈二十九日謹狀。〉
  △三〈治平二年二月〉
  某啓。遂爾大暄,不審氣體何似?承已對謝,應已漸治裝。無由詣前,日劇
  瞻企。《荔枝圖》已令崔愨傳寫,自是一段佳事。碑文好者前已倒篋,今又於柬
  退中得此數十本,勒李敭送上。因出,過門為幸。不宣。某頓首君謨端明侍郎。
  〈二十六日。〉
  【與範忠文公〈景仁〉一通〈治平四年〉】
  某啓。專人辱書,伏承春暄體候清福。某蒙恩許解重任,得亳便私,其為優
  幸,不可勝述。其他喧呶,中外所聞,大略衹如此,故不待煩言。惟係舟府下,
  一見主人而過,粗釋瞻思之懇為足矣。人還,姑此布謝。
  【與常待製〈夷甫〉十通】
  △一〈嘉祐、治平間〉
  某啓。相別之久,書問雖闕,而思慕盛德,未嘗少忘於心。不審即日體候何
  似?嚮蒙寵示盛文一編,究味意趣,殊發蒙陋,珍玩秘藏,未曾暫釋。續更有新
  作,苟賜不鄙,無外開示,至幸至幸。深鼕,為道自愛。
  △二〈嘉祐、治平間〉
  某相別纍年,書問雖闕,而思慕盛德,未嘗一日而忘於心。不審即日體履何
  似?某碌碌於此,國恩未報,而衰病日侵,進無少補於時,退未得幅巾閭巷以從
  有道君子,豈勝區區。深寒,為道外自愛。因小侄行,附此。
  △三〈嘉祐、治平間〉
  某前日承枉顧,少接餘論,殊不從容。朝夕人事稍間,當獲款奉。未間,略
  布區區。茶少許,聊助待賓,輕浼,皇恐。
  △四〈嘉祐、治平間〉
  某啓。嚮在潁,區區僅得一二聞餘論,雖未厭於心,而仁人之言,獲益已多
  矣。自藏拙於此,習成懶慢,遂疏奉問。亮須幅巾閭巷,杖履往還,始償夙素傾
  嚮之心爾。未間,以時為道自重。因負棗人行,謹奉手狀。
  △五〈熙寧元年〉
  某啓。少便,久疏緻問。經寒,仰惟德履多福。某衰病如昨,已再請壽陽。
  旦夕有命西歸,漸謀休息,必得幅巾衡巷,以從長者之遊,償其素願,然後已也。
  未間,惟為道自愛。
  △六〈熙寧元年〉
  某啓。到官忽忽,已復窮鼕,老病疏慵,闕於緻問。雪後清洌,體況想佳。
  某幸居僻事簡,足以養拙,歸心雖切,尚少盤桓。款悟未期,深寒加愛。
  △七〈熙寧二年〉
  某啓。近小史許充行,奉狀粗布區區。窮臘陰雪,忽復新春,竊惟養道燕居,
  動履清福。某此忽忽已數月,開春遂尋前請,竊謂理盡而無嫌。至於幅巾閭巷,
  以從先生長者之遊,此實無窮難得之樂爾。未間,保重以副瞻勤。因傢兵還,謹
  奉啓。
  △八〈熙寧二年〉
  某啓。守官東州,僻在海涘,久疏緻問,徒積傾馳。氣候已寒,不審燕居動
  履何如?某勉強衰病,遷延榮祿,又將及期。歲物豐盛,盜訟稀簡,粗足偷安。
  鼕春之交,得遂西首,獲親長者之遊,不勝至樂。未間,為道愛重。
  △九〈熙寧三年〉
  某啓。多病疏懶,稍闕緻問。近兒子自潁還,雲嘗侍杖屨。喜承經暑寢興萬
  福,兼審尚以足疾未副召命。朝廷禮賢之意甚篤,而士大夫延首之望益勤。然君
  子山處有道,足以鎮止奔競,敦厚時俗,其功利亦多矣。某尚未得請,未遂相從
  閭巷之間,然亦不過一兩月之頃爾。時暑,為道愛重。
  △十〈熙寧三年〉
  某啓。霜氣清冷,不審燕居動履何似?竊承朝旨尚復敦迫,出處之際,遂為
  世法,必有以果於自信者。某纍牘懇至,而上恩未俞,素願雖稽,終當如志。瞻
  仰盛德,惟日增勞。嚮寒,珍重。
  【與瀋待製〈邈,字子山〉二通】
  △一〈慶歷三年〉
  某啓。數日不奉問,苦暑,非常歲之比,少壯者自不能當,衰病之人不問可
  知焉。辱教,承體氣清安,甚慰。俗以立秋日卜秋暑多少,據今日之勢,猶當更
  猖狂爾。然世言春寒、秋熱、老健,為此三者終是不久長之物也。介甫詩甚佳,
  和韻尤精,看了卻希示下。
  △二〈慶歷四年〉
  某頓首啓。自承拜命,欣喜無量。而不時馳問者,誠以奔走塞下,吏事叢委,
  遲鈍不能迎解,非敢有懈,幸諒幸諒。知二十四日出京,計日必已受事。某自保
  塞回及中山已三日,猶須並旬,方得拜見,他悉面賦也。鼕寒,千萬保育。
  【與王竜圖〈益柔,字勝之〉九通】
  △一〈嘉祐元年〉
  某啓。中間辱書,承鼕凜冽體氣清康,深慰瞻渴。益州張侍郎不久當至,衰
  病區區,猶須更旬浹,始遂休息,因欲請補江西爾。前蒙示諭京東事,備悉。早
  出暮歸,臨紙忙迫,無暇及他。惟新陽自愛。前削殊不聞有議論,奈何奈何。
  △二〈嘉祐二年〉
  某啓。急足至,辱書,承此初暑體氣清和,差慰瞻想。所云少朋儔宴處為樂,
  此乃在處皆然,何獨濟也?京師固多相識,然人事區區,病患憂煎,亦無暇於從
  容,料得常態衹如此也。求移,能少安之為善。《會要》深欲續送上,為付一書
  吏裝褫,遂取不得。京師吏人頑慢,不言可知,勿怪勿怪。為兒子久病,羸弱非
  常,人還,且此為謝。
  △三〈嘉祐二年〉
  某啓。專介辱書,承涉夏秋,體氣清適。暑雨為孽,古所未聞,救災恤患,
  事匪一端。某言不足為人信,纔不足為時用,徒耗廩祿,每自咄嗟而已。承見諭,
  實當今之實患也,其如言之不見信何!他非相見,莫盡所懷。稍寒,惟當以時保
  嗇。
  △四〈嘉祐二年〉
  某啓。人至,辱書,承尚留兗。寒凝,喜體況清佳。杜公清節篤行,每恨文
  字不稱,不意勝之見愛如此。近亦有一二傢作志,裴少監傢當自寄去;明復當歸
  葬於故裏,亦可就得之;原叔志,續當錄去。《會要》為此中書吏稽遲,又且送
  五册去,不憚頻來取也。新詩因人乞,數篇亂道,亦當錄呈。深寒,公外加愛。
  人還,草草。
  △五〈嘉祐五年〉
  某再拜。昨日已入省,且喜尊候勝常,腳瘡遂愈。此正是治內之時,亦猶寇
  賊過後,講修武備,雖非先見,亦所以禦後來之患也。吾儕相戒,言難取信,蓋
  各自須有少病痛爾。呵呵。然非此無以獻忠,幸深思也。無由相見,聊奉此咨問。
  大熱遂如此,衰病不能支。入夏便患口齒,昨日食數大杏,今日腮頰腫痛,針刺
  出血,不能嘗食。若此,是將奈何奈何。
  △六〈嘉祐八年〉
  某啓。前日辱訪別,但多愧荷。以昭陵虞主未還,在禮不當飲酒,無由會話
  少時,益以為恨。承已登舟,節氣遂爾寒凝,惟希加愛為禱。《集古錄序》鄙文
  無足采,第君謨筆法精妙,近時石刻罕有也。薄酒四器,聊助待賓,不罪輕浼。
  皇恐皇恐。
  △七〈治平二年〉
  某啓。公私匆匆,久闕緻誠。辱書,感慰,兼審經寒動履清勝。京東物俗比
  二浙殊絶,必稍為便。然久淹於外,此在位者之責,而朋友蔽善之罪,其何敢逃!
  某竊位於此,已六七年,白首碌碌,初無補報,而罪責無量,謗咎獨歸。自春首
  已來,得淋渴疾,癯瘠昏耗,僅不自支。他人視之,若不堪處。況以殘骸勉強,
  情緒可知。久不通問,因書輒敢自道。勝之知我,必見哀憐。深寒,事外惟冀以
  時自愛。
  △八
  某啓。辱示二詩,誦讀數四,意趣深遠。所謂朋友講習之益,正當佩服,何
  謂迂邪?然謂賢而能書為不幸,又似過之,正宜謂不幸與工同其垂名可也。因所
  示,乃知平日論議,猶有形跡。愚拙所短固多,幸常賜教可也。苟有未然,卻當
  相難,正如此,然後為友益矣。姑話及此,不罪忉忉。
  △九〈熙寧四年〉
  某承見諭詩義。晚年迫以多病,不能精意,苟欲成其素志,僅且了卻,頗多
  疏謬。若得一經商榷,何幸如之。閑居少人力,俟錄一二拜呈,但慮方居禁職,
  無暇及此也。某目、足為苦,秋深尤劇。尚賴休閑,足以安養,餘生之幸。
  【與宋竜圖〈敏求,字次道〉三通】
  △一
  某啓。漸暄,竊承體履安和。旬休日,略邀枉顧傢餐,冀接清話少時,必不
  以容易見罪。悚悚。
  △二
  某啓。伏承遽有子婦之戚,莫遑奉慰,豈勝馳情?暑鬱方熾,更冀為國自重,
  少節悲悼。區區瞻祝,謹奉手啓咨問。
  △三
  某啓。多日不奉見。秋冷,竊承體氣佳裕。嘗托裴如晦緻懇,欲告藉少書籍,
  承不為難。今先欲藉《九國史》,或逐時得三兩國亦善,庶不久滯也。先假《通
  錄》,謹先歸納。煩聒,豈勝惶悚。
  【與梅竜圖〈摯,字公儀〉一通〈嘉祐二年〉】
  某啓。纍日瞻渴,不審尊體何似?唱和詩編次得成三捲,共一百七十三首,
  亦有三兩首不齊整者,且刪去。其存者,皆子細看來,衆作極精,可以傳也。盛
  哉盛哉。然其中亦有一時乘興之作,或未盡善處,各白諸公修換也。內《刑部竹》
  詩,欲告公儀更修改令簡少為幸,緣五篇各不長故也。拙序續呈,乞改抹。來日
  拜見。
  【與石捨人〈揚休,字昌言〉一通】
  某頓首啓。自到,公私冗迫,未得一詣門宇。乃辱雅意,先以顧臨。猶未剋
  敘謝,其為感愧,何以勝顔。手翰見貽,副之古刻,無限珍佩。人還,遽此,
  當面盡。
  【與祖竜圖〈無擇,字擇之〉一通〈嘉祐四年〉】
  某啓。自擇之使還,未嘗一得款奉。書局之會,幸出偶爾,遂成鄙句,兼邀
  坐客同賦。雖老拙非工,而諸君盛作,亦聊紀一時之事,謹以附遞緻誠。當擇之
  西行,猶在齋禁,不得瞻違,實深為恨。暑熱道路,不審尊候如何?惟冀以時自
  愛。
  【與瀋內翰〈文通〉一通〈治平元年〉】
  某啓。辱書,承祁寒動履清休,少慰瞻企。余杭德政,民俗方期歸厚,而遽
  此嚴召。然去思遺惠,亦足以在人。亮須春水,方可還朝。會見尚遙,更冀為時
  珍嗇。
  【答李內翰一通】
  某皇恐頓首再拜啓。孟鼕漸寒,伏惟尊候動止萬福。進奏院遞角今日到州,
  伏蒙十八日所賜手書,審奉聖恩,暫臨近服。雖朝廷重違勤請,不得已而驟闕左
  右資訪之助,其如凋弊之俗,為幸何多。某以門下生,為幕中吏,私願以釋,不
  勝榮輝。惟慮車馬未飾,已被堅留,暫此郡齋,即膺召命,使下吏愚民徒有企躍
  依芘之心,而不得終蒙大惠爾。伏承涓日有期,限以職守,不獲躬詣界首候迎。
  卑情瞻望激切之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 居士集捲一捲二 居士集捲二捲三 居士集捲三
捲四 居士集捲四捲五 居士集捲五捲六 居士集捲六
捲七 居士集捲七捲八 居士集捲八捲九 居士集捲九
捲十 居士集捲十捲十一 居士集捲十一捲十二 居士集捲十二
捲十三 居士集捲十三捲十四 居士集捲十四捲十五 居士集捲十五
捲十六 居士集捲十六捲十七 居士集捲十七捲十八 居士集捲十八
捲十九 居士集捲十九捲二十 居士集捲二十捲二十一 居士集捲二十一
捲二十二 居士集捲二十二捲二十三 居士集捲二十三捲二十四 居士集捲二十四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