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的繁荣期货价格,曾经屡次突破每桶73美元的大关,而且最高点还一直不断的被刷新。这个市场表现让不久前摩根士丹利名角谢国忠的“油价崩盘”论一时成为了笑谈。目前,在判断国际油价的进一步走势上,市场上的分析人士普遍都出言谨慎。而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则关心国内油价的上涨空间究竟还有多大。不过,在动荡不安的油价中,还有一个关于战略性的问题等待着人们填上答案,这个问题就是——“谁能解中国能源之渴?”
中国对于石油的需求,已经从最初的自给自足,变成了今天需要超过60%的进口依存度,前后变化之大让人感叹。最近十几年,中国的经济是高速的增长,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在支撑这种高速增长和生活方式变化中却显得越来越脆弱。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量也只能使极少一部分人的需求得到满足。
中国在2003年时,是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在2003年前10个月内,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快速增加了3倍。伴随着中国工业的出产量增多,公路上车辆逐渐拥挤,中国能源的消耗量之大也变得日益明显。估计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每年可能会需要大约6亿吨的石油,而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国内本身出产量的三倍还多。而且,中国的油有多半都是来自世界上最不稳定的中东地区。
2003年的冬天,对于上海、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重庆等20多个省区的居民来说,显得尤为寒冷,因为他们不得不伴随着满室的烛光,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寒冷夜晚。就在这个冬天,国内22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绚丽的霓虹灯不再闪烁,娱乐场所的招牌不再迷离,就连路灯也被减半使用。
到了2004年,这种情况愈见严峻。国家电网公司2004年度的工作会议上提出:“春节后全国的日用电量一直在高位运行,每天都在55亿度左右,接近夏季的最高峰58亿度的历史最高值。一季度全国用电达4800多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6.4%。一季度除吉林、辽宁、黑龙江、新疆、海南电网外,其他省级电网一律拉闸限电,形势比去年严峻得多。今年全国预计缺电将高达3000万千瓦时左右。”日本能源研究所的研究指出:中国电力市场已经不堪重负,目前中国的电力缺口是9.93%,到2010年将剧增至15%。
全国范围的持续性电荒,将中国能源危机的警钟敲响了。有些人觉得,电力之所以如此紧张的原因,主要就在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高电耗企业的大量上马,才带来用电量剧增。而电力来源结构的不合理、电力基建、电力工业的滞后,以及电力市场运作机制的不健全,才是真正造成电荒的根本原因。
中国目前最主要的电力来源就是火力发电,大约占了81%,而火力发电的原料是煤,可是中国早已经由最初的最大煤炭生产国及消费国,转变成了进口国,所以电力的成本也因此不断上升。就在2003年的电荒开始不久,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面积的煤荒。
2003年11月28日,山西省签订了第一批调煤合同,这是建国以来首次煤炭大省外省调煤的先例。而广西、湖南、四川等省,也同样遭遇了“燃煤之急”。还有华中、华北、山东等地区,大部分的电厂内都出现了用煤紧张的局面。华北、京、津、唐地区的10个电厂、华东地区12个电厂、山东6个电厂的电煤库存,先后都降到了安全警戒线之下,存量已经仅仅能满足电厂2至3天的正常发电用煤量。
电力建设的缓慢和电力供应的总量不足,都是由于电力基建和电力工业的滞后引起的。
在“八五”期间,电力的基建投资占了全国基建投资比例的12.09%,到了“九五”期间下降到7.22%,2000年时下降到6.94%,到了2002年才略有回升,但也只到7.1%。中国的人均装机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水电装机比重则更低。还有科技对电力工业的贡献率,不但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低,就连和国内其他的行业比较起来,也同样较低,这就使新电源的发展更为缓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