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平滅邪亂收嶺南(1)
梅毅 Mei Yi
——劉裕擊盧循正當劉裕在廣固大閱兵士、校核戶籍、統計戰利品數目時,患生心腹,孫恩邪教逃亡至嶺南的殘餘勢力盧循、徐道覆忽然率大軍分兩路直殺建康,幾乎端掉東晉的首都。
盧循,字於先,小字元竜,是西晉盧諶的曾孫(大英雄劉琨最有名的《重贈盧諶》一詩,就是贈給這位東晉“大賊頭”的曾祖)。其五世祖盧志,也是晉朝忠臣,曾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任幕僚長,做過不少利國利民之事。不知咋的,到了盧循這輩,他娶了妖賊孫恩之妹為妻。孫恩生性殘酷,殺人無數,當時盧循還時常加以規勸,“人士多賴以濟免”,可見,盧循仍是書生性情,不算大惡之人。史載,盧循“雙眸冏徹,瞳子四轉,善草隸弈棋之藝”,是個不折不扣的士大夫子弟。
孫恩死後,盧循被造反餘衆推為首領,從海路逃到番禺。占據廣州後,他又“遣使貢獻”,晉廷當時正值多事之秋,便封孫恩為徵虜將軍、廣州刺史、平越中郞將,封盧循姐夫徐道覆為始興相。
劉裕率大兵徵伐南燕的消息一傳出,徐道覆非常高興,忙派人前往廣州,勸盧循乘晉廷內虛時主動出擊。盧循大概當時感覺正愜意,名為大州刺史,實為小國國君,天天詩酒茶棋書畫小日子過得挺爽,根本不想找東晉麻煩。
徐道覆坐不住,從始興(今廣東韶關附近)親自趕往番禺,面見盧循,說:“朝廷一直把您當腹心之患,劉公(劉裕)現正被牽製於堅城之下(廣固),等到他擒滅慕容超回朝,肯定會親自率軍齊集豫章,派銳師越山過嶺,到時候,您再英明神武,也衹能束手投降。今日之機,萬不可失。如果我們占領都城建康,劉裕即使率軍趕回,也無可奈何。如果您不從我計,我自己率始光之軍單獨嚮尋陽挺進1“(盧)循甚不樂此舉”,但又無法辯駁姐夫,衹得依從徐道覆,發兵相從。
於是,徐道覆從始興出發,一路連剋南康(今江西贛州)、盧陵(今江西吉水),直殺豫章(今江西南昌)。當時,東晉鎮南將軍何無忌在豫章駐守,這位爺在劉牢之、劉裕手下時遠謀深見,待他自己獨擋一面,卻顯得輕佻少謀。眼見徐道覆賊兵重樓巨艦順流而下,長史鄧潛之進諫:“此戰係國傢安危,賊人自上流而下,舟艦大盛。我們應該掘開南塘之水,堅守城中,與其相持,俟其兵老師疲,然後趁勢出擊。否則,棄此萬全之策,决成敗於一戰,萬一失利,悔之無及。”
何無忌不從,命軍將登戰艦迎擊賊兵。雙方交戰,大風突起,何無忌所乘的指揮船被風吹至東岸,賊軍數艘大艦直逼靠來。晉兵見主帥不免,頓時崩潰,加上賊軍多是三吳“思歸忘死之士”,殺興正酣,如此危急之時,何無忌還大叫“取我蘇武節來”,辭色不撓。賊兵刀槍齊下,把何大將軍分屍數段。
盧循方面,也是所嚮皆捷,連剋湘東(今湖南衡陽)、長沙諸郡,進至巴陵(今湖南嶽陽)。
南方諸郡敗訊繼至之時,晉廷還沒有接到劉裕平南燕的捷報,驚慌之下,衹得連遣數道急使,徵劉裕回軍馳援建康。本來,劉裕最初的打算是在平燕之後,駐鎮下邳,休養幾年後再一舉攻剋關洛之地。聽說都城告急,劉裕衹得“即日班師”,星夜馳還。
大軍行至下邳,劉裕命人以船衹運送輜重,自己親率精銳部隊急行軍從陸路奔還。剛到山陽,何無忌死訊傳來,劉裕如雷轟頂,衹帶數十衛士,捲甲兼行,疾馳至淮上,嚮過往旅客打探消息。旅人紛紛告言:“賊軍還沒到,如果劉公回來,我們也就沒什麽可怕的了。”
劉裕聞言大喜,“單船過江,徑至京口”。衆人見到劉裕本人,都大鬆一口氣。
駐鎮姑孰的東晉撫軍將軍劉毅本來在盧循剛起兵時就“抗表南徵”,但忽然患病,一下子到了病危的地步。延遲數日,病勢減輕,他又馬上要提兵滅盧循。桓玄稱帝時,劉裕、劉毅聯手起兵,聲名不相伯仲。眼見劉裕平滅南燕,劉毅心中不服,也想立功顯威。
劉裕聞訊,忙寫信給劉毅,提醒他提防盧循、徐道覆等人姦謀多端,善打遊擊戰,希望劉毅準備充分,與自己合軍擊滅賊衆。為了說服劉毅,劉裕還派劉毅堂弟劉藩前往勸諭。
劉毅讀畢劉裕親筆信,大怒,投之於地,對堂弟劉藩說:“當初平桓玄,我是因為謙虛纔把首功推讓於劉裕,難道為此你們便以為我不如劉裕了嗎?”於是,劉毅親率二萬水軍自姑孰出發,直奔建康。
徐道覆聽聞劉毅來逼,捨江陵而不攻,馬上報盧循:“劉毅兵重,成功在此一戰,宜並力攻殺。”於是,兩個賊頭連兵而下,約十多萬兵將,乘千餘艘戰船,與劉毅晉軍大戰於桑落洲(今江西九江附近)。
本來就衆寡不敵,徐、盧兩人又是計謀之士,邪教教衆鬥志又比尋常軍士勇銳,雙方一交手,晉軍大敗,劉毅本人衹與數百兵逃得性命,遣棄戰船、輜重、器械無數。
晉廷知悉劉毅軍敗,惶懼異常。當時,劉裕北還將士不僅因長途行軍疲乏不堪,而且又多傷病,戰鬥力極差。建康守軍不過數千,皆有畏懼之心。劉毅敗還的軍士回城,都講敵軍勢盛,驚恐成為傳染病,一發不可收拾。確實,盧循、徐道覆“戰士十餘萬,舟車百裏不絶,樓船高十二丈”,浩浩蕩蕩,勢不可當,着實嚇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 | 三分一統晉業興 | 大好江山誰承繼(1) | 大好江山誰承繼(2) | 大好江山誰承繼(3) | “牝雞司晨”朝綱紊(1) | “牝雞司晨”朝綱紊(2) | “牝雞司晨”朝綱紊(3) | 樹欲靜而風不止(1) | 樹欲靜而風不止(2) | 樹欲靜而風不止(3) | 血肉橫飛殺戮始(1) | 血肉橫飛殺戮始(2) | 血肉橫飛殺戮始(3) | 血肉橫飛殺戮始(4) | 攻伐大亂滿京城(1) | 攻伐大亂滿京城(2) | 攻伐大亂滿京城(3) | 你方唱罷我登場(1) | 你方唱罷我登場(2) | 你方唱罷我登場(3) | 你方唱罷我登場(4) | 你方唱罷我登場(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