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散文集 》  歐陽修集     》
捲一四五 書簡捲二
    
歐陽修 Ouyang Xiu 
 【與晏元獻公〈同叔〉二通】
 △一〈慶歷七年〉
 某啓。孟春猶寒,伏惟判府相公尊體動止萬福。前急足自府還,伏蒙賜書為
 報。且承臨鎮之餘,日有林湖閑燕之樂,此乃大君子以道出處之方,而元老明哲
 所以為國自重之意也。幸甚幸甚。有魏廣者,好古守道之士也。其為人外柔而內
 剛,新以進士及第,為滎陽主簿。今因吏役至府下,非有他求,直以卑賤不能自
 達,欲一趨門仞而已。伏惟幸賜察焉。不備。某再拜。
 △二〈皇祐六年〉
 某叩首。孟春猶寒,伏惟留守相公大學士動止萬福。某罪逆不孝,不自死滅,
 猶存喘息,自齒人曹。近者輒以哀誠,具之號疏。臺慈軫惻,憐念孤窮,亟遣府
 兵,賜以慰答。有以見厚德載物,無所不容;求舊拾遺,雖弊不棄。捧讀感涕,
 不知自已。內惟孤賤,受賜有年,豈獨茲時,乃爾忉怛,蓋以感激,臨紙發於其
 誠而不能止也。留務清閑,伏惟上為邦傢,精調寢膳。下情區區,謹因人還,附
 以敘謝。某再拜。
 【與杜正獻公〈世昌〉七通】
 △一〈慶歷五年〉
 某頓首啓。仲夏毒熱,伏惟相公閣下尊候動止萬福。某蒙國厚恩,任責尤重,
 殆此期歲,曠無所聞。不惟上辜陶鈞,實亦慚愧知己,瞻望門館,豈勝區區。然
 自東藩下車已纍月,而尚稽修問左右之禮,蓋其進不能為朝廷辨邪正,而使讒言
 勝於公議,退亦何所述其私焉?用此彷徨,非懈怠也。伏以大臣出處,自係時事,
 惟望為國自重,以享多福。卑情不任禱頌懇切之至,謹奉啓起居,伏惟幸察。
 △二〈慶歷八年〉
 某啓。仲夏毒熱,不審相公閣下尊體動止何如?某昨蒙恩,自滁徙揚。揚,
 古名都,嘗多巨公臨治。憶為進士時,從故胥公自南還,舟次郡下,遊裏市中,
 但見郡人稱頌太守之政,愛之如父母。某時尚未登公之門,然始聞公之盛德矣。
 因竊嘆慕不已,以為君子為政,使人愛之如此足矣。然不知公以何道而能使人如
 此,又不知使己他日為之,亦能使人如此否?是時天聖六年鼕也,去今幾二十年。
 而幸得繼公為政於此,以償夙昔嘆慕之心。而其材薄力劣,復何能為?徒有志爾。
 相公道德材業著於天下,一郡之政不足多述,因小生之幸,遂以及之。聊陳始末,
 不覺言繁,恐悚恐悚。拜見末由,伏惟為國自重。
 △三〈慶歷□年〉
 某頓首啓。仲秋漸涼,伏惟緻政相公尊體起居萬福。前者所遣人還,伏蒙寵
 賜書答,因得備問起居之節、進退之宜,私心喜幸,何可勝道。淮南歲旱,飛蝗
 群下,來自淮、泗。至秋,暑毒不解,不審沿汴如何?更望順時倍保尊重。
 △四〈慶歷□年〉
 某頓首。山僻少便,闕於修問,伏惟臺候萬福。進士曾鞏者,好古,為文知
 道理,不類鄉閭少年舉子所為。近年文稍雍,後進中如此人者不過一二。閣下志
 樂天下之英材,如鞏者進於門下,宜不遺之。恐未知其實,故敢以告,伏惟矜察。
 △五〈皇祐元年〉
 某啓。孟秋猶熱,伏惟緻政相公閣下尊體動止萬福。昨者某以目疾為苦,自
 揚州來潁。至此經時,闕於奉狀,蓋以目疾無悰,私門多故,然其企望門館,何
 日而忘?頃自去鼕子美之逝,賢人不幸,天下所哀,伏計臺慈,倍深痛悼。某年
 方四十有三,而鬢發皆白,眼目昏暗。慈母垂老,羸病厭厭。身世若斯,國恩未
 報,每以自念,慨然興嗟。知遇至深,敢茲瑣碎,皇恐皇恐。秋暑未退,霖雨為
 災,伏惟順時倍加保重。卑情所望,不任區區,謹奉啓起居。
 △六〈皇祐元年〉
 某頓首啓。季鼕極寒,伏惟相公閣下尊候動止萬福。某幸得守官近郡,當時
 欲奔走候問起居。而自秋以來,老母臥病,郡既僻小,絶無醫藥,逮鼕至之後,
 方得漸安。由此逾月,曠闕書啓之禮。蕞爾小子,蒙德有年,瞻望門墻,何日而
 已。伏願順時自重,以迎遐福,以隆壽考。卑情不勝區區,謹奉啓咨問。
 △七〈皇祐四年〉
 某啓。前月初,專於郡中藉人拜問,不謂至今不達,必以大水為阻。急足至,
 伏喜秋來臺候萬福。得贊善書,承頗多故,亦云微恙,今必已平康,諒煩臺慮也。
 寵示寄君謨唱和詩並梅書,豈勝珍荷。梅君睏窮,晚遇真知,不為否也。某此苟
 活,但葬事未有涯,大事惟此,固難容易。自秋來,忽患腰腳,醫者雲脾元冷氣
 下攻,遂勉從教誨食肉。古人三年不食????酪,誠有愧也,不孝不孝。延陵葬子,
 孔子猶往觀之,蓋君子於哀樂喜怒必有可觀,以為人法也。令世士人居喪不及處
 多,風俗久弊,恬不為怪,心常患之,不意自犯名教。然存身亦以奉後,此蒙寵
 誨之意也。荷見憂愛至深,不覺言多,死罪死罪。某上。
 【與曾宣靖公〈明仲〉一通〈慶歷五年〉】
 某啓。山郡僻寂,習閑成懶,凡於人事幾廢絶。前者送起居院文字人回,特
 沐手誨。違別茲久,伏承德履甚休,可勝慰浣。某居此雖僻陋,然奉親屍祿,優
 幸至多。愚拙之心,本貪報國,招仇取禍,勢自當然。然裨補未有一分,而緣某
 之故,事起多端,有損無益,可為愧嘆。今而冒寵名,飽食自便,何以為顔也?
 未期良會,鼕冷保重。
 【與呂正獻公〈晦叔〉五通】
 △一〈皇祐二年〉
 某啓。別後人還,兩辱書,暑中喜承寢味多福。某十三日受命,與孫公易地。
 此月下旬,當行效官,不憚宣力。苟為公傢,何所不可。若區區應接人事,以避
 往來之謗,衹恐違其天性,難久處也。西湖宛然,再來之計不難圖,而與賢者共
 樂,知其不可得也。秋涼,惟冀保重。
 △二〈熙寧□年〉
 某啓。某以衰病之質,幸此優閑,中性易習,遂成懶墮。嚮審召還禁林,固
 與士大夫同其慶抃,而久闕馳誠,恃知之厚,必不罪其疏慢也。辱書,重增感愧。
 未涯瞻邇,漸寒,為國自重。
 △三〈熙寧三年〉
 某啓。養拙東州,久自藏縮,加之病苦廢事,遂闕拜問。比者得請淮西,道
 出治下。方俟及疆奉狀,行次南郡,遽辱賜教,其為感愧,何可勝言。仍審坐鎮
 之餘,動履多福。某衰晚之年,蒙上信其實病,不以避事為責,而從其所欲,恩
 出萬幸,何感如之!餘不復雲,皆留面布。
 △四〈熙寧五年〉
 某啓。晴陰不常,不審動履何似?前日四望,一賞群芳之盛,已而遂雨。古
 人謂四樂難並,信矣。十三日欲枉軒騎顧訪,蓋以草堂僅成,幸一光飾之爾。謹
 此咨布,餘留面敘。
 △五〈熙寧五年〉
 某啓。昨晚辱教答,承齒疾尚未平,若苦不敢勸酒,莫可略枉顧否?蓋欲少
 接清論,不主於酒食,物亦令減滋味也。矧茲疾,某亦嘗苦,每蒙寬假也。更此
 咨啓。
 【與程文簡公〈天球〉七通】
 △一〈皇祐□年〉
 某啓。哀誠迫塞,不敢時通記問。蒙存錄過厚,荷知有素,不當煩述也。賤
 纍往來鎮下,特承差人送至,及勞賜稠重,衹以愧感。佳釀拜惠甚頻,增靦增靦。
 衰病咫尺,末由號見,依戀依戀。
 △二〈至和元年〉
 某頓首啓。依戀之懇,略布具前。大暑中特煩眷接,纍日連夕,不見倦色,
 私懷感著,非一二所可陳。舟行病酒,纍日不解,府人屢還,皆不能奉啓。纔過
 長平,遂苦大熱。比及都下,俗狀益勞,瞻想清宴,其可再得。餘當續具咨問,
 茲少敘依依。不悉。
 △三〈至和元年〉
 某頓首。伏承臺誨,欲使撰述先公神道碑,豈勝愧恐!某才識卑近,豈足以
 鋪列世德之清芬。然蒙顧有年,義不得辭。其如大懼不稱所使,以辱執事,是用
 進退惕然。餘當詣節下受教,舟船荷德無已。
 △四〈至和元年〉
 某啓,辱賜問,並錄到贈告,屢煩臺聽,悚仄可知。所要碑文今已牽課,衰
 病無悰,言無倫理,不足以揚先烈,愧汗而已。某自病起益疲,不能復舊,豈遂
 衰邪!碌碌處此,思去未果,但思明公柳湖春色,不得陪俊騎為恨爾。大用猶稽,
 時事多端,思見舊德。物論如此,非諛也。未間尊俎為適,亦有嘉趣。臨紙區區
 不能盡,惟冀為國珍重。
 △五〈至和元年〉
 蒙頒寄佳醖,感愧非一。京師日苦俗狀,無復清思,臨觴之樂,未始有之。
 思去歲留奉清歡,不覺已期年矣。柳湖,陳之甘棠。思有所頌述,以遺陳人,為
 他日故事,以彰公之雅志。不惟拙訥,直以多事匆匆,殊所不暇。秋涼必償素願,
 得次詩榜之末,亦大幸矣。
 △六〈至和二年〉
 某啓。昨得請淮西,方作書乞舟,謀出府下,冀得一奉言色。私懷喜幸,何
 可勝言!而改職未謝,恩旨復留。孤拙無庸,於時何報?進退遑遽,莫知所為。
 重以屢煩朝聽,未敢輕有所陳,幵顔周行,碌碌而已。荷公愛顧,非比他人,出
 處之節,不敢自默。時事日新,未知如何?區區非紙墨所布也。秋熱,惟乞以時
 為國自重。
 △七〈至和二年〉
 某啓。忽忽久疏奉問。近以被命出疆,初緣持送御容,須一學士,同列五人
 皆以曾往,遂不敢辭。繼以虜中兇訃,義益難免。然冒風霜,衣皮毛,附火食面,
 皆於目疾有損,亦無如之何。比者當馳問示諭柳湖嘉緻,誠願有所述,以姓名附
 見為榮。北行馬上,當得抒思。偶秘書歸省,顧治行計,隨分牽率鄙懷,不能盡
 萬一。
 【與孫威敏公〈元規〉二通〈皇祐四年〉】
 △一
 某僦居西郊,苟活無求於世,號奉幾筵而已。諸事無便不便也,幸無恤。
 如卜葬,茫然未有涯,然汲汲須於明年了卻。某邇來目昏,略辨黑白,耳復加重,
 恐知之。西行漸相遠,哀苦中瞻望依依。範、杜二傢之子不歸西京,此不足怪,
 人事就易爾。仕宦子孫多在北,古賢亦皆如此,不以去就為輕重也。某亦不忍以
 先妣有歸,子孫以遠,不得時省墳墓也。哀切哀切。
 △二
 某叩首。急足自徐還,辱書,承以七月首塗,大旆遂西。即日秋暑,伏惟臺
 候萬福。昨日范公宅得書,以埋銘見托。哀苦中無心緒作文字,然范公之德之才,
 豈易稱述?至於辨讒謗,判忠邪,上不損朝廷事體,下不避怨仇側目,如此下筆,
 抑又艱哉!某平生孤拙,荷范公知奬最深,適此哀迷,別無展力,將此文字,是
 其職業,當勉力為之。更須諸公共力商榷,須要穩當。承公許作行狀,甚善。便
 將請謚、議官文書,有司據以為議,大是一重公據,請早揮筆。衹見行狀,亦當
 牽率為之也。入對少留,應當西邁。殘暑,千萬保攝。時乞惠問,以慰孤窮。
 【與蘇丞相〈子容〉十一通】
 △一〈皇祐四年〉
 某啓。哀窮苟活,奄及仲秋,孤苦之心,何以自處?昨急足還府,嘗奉號疏,
 必達。秋涼,寢味如何?昨聞入京,今必歸府。某幸此幼賤如常,相見未涯,
 寒保愛。因人奉此不次。某再拜推官即學士執事。八月五日狀。
 昨大禍倉卒,離南都來,不計料錢券歷何在?後來須繳納省中,不知省中曾
 催否?是王仲文手分,托與問之。
 △二〈皇祐四年〉
 某啓。近急腳子還,嘗奉訊。專人至,辱書,審秋寒以來,體況佳福。修苟
 自存活,諸況前書具之,此不繁述。職租極荷挂意。前者為料錢歷子,承封送王
 仲文等狀,蓋當時作書,誤寫本為添支歷爾。更說與問看,記得當時離南都時,
 似繳納了,恐未曾繳時,須要見歸着也。此中尋來,並不見故也。更為王渭州織
 紗如何?亦告。因書批及見解榜,喜賢弟被薦。歲杪,多愛。某再拜。職田絲十
 二兩,有公文,卻送還府。
 △三〈皇祐五年〉
 某啓。近纍纍辱書,承夏熱,幕中清勝。某居此以來事緒,纍次書內應悉。
 但卜葬心欲速了,而事未有涯,絶無人相助,又無弟侄可使者,茫然中心,未知
 所措。吾弟替期,應亦不遠。公租極小事,煩挂意,悚悚。苟圖存活,所須至鮮,
 然有不得已處也。窮居兀坐,病目眊然,無以度日。又為一妹喪夫,惸然無依,
 居處相遠,力未相及,添此一重煩惱爾。人還,作書回謝,事多,未能子細。思
 渴思渴。
 △四
 某啓。晴色可佳,必遂出城之行。泥濘,竊惟勞頓。清明之約,幸率唐公見
 過,吃一碗不托爾。餘無可以為禮也。專此。不宣。
 △五
 某啓。雨晴便苦客多。牽強攀和盛篇,已不能如韻,實愧於詩老也。早來承
 見問所聞,再三疑惑,不審何事?彼有所傳,幸以為示也。為客在門前守定,寫
 簡不成。悉之。
 △六
 某啓。拙詩趁韻,有梅二之業,病無其工也。早來許行香後見過,何為復輟?
 所欲示者何事,來日能見顧否?行香後乘涼枉駕,作一盂飯奉待,卻有絶品茶數
 種可試。若所說事不妨時,幸就近約介甫同來為幸。惟以方上號請告,不敢聚飲
 爾,其他並無害批示。某再拜。
 △七
 某啓。近嘗奉狀。急足還,並遞中並捧惠問,所以慰誨存恤之甚厚,兼審經
 暑動履多福,乃誠瞻嚮,欣感可量。汴流駛激,承使舟即日東下,得與民吏奔走
 道左,豈勝馳情?謹先奉此攀迎,伏惟幸察。不宣。
 △八
 某啓。某以孤拙,蒙上恩憐,予之一州,俾養衰朽。又得在使部,遂依公庇,
 頓安危心,豈勝天幸!某至此已數月,幸歲豐盜息,民事亦稀,蝗蝻不多,隨時
 撲滅。承齋舲下汴,首及敝封,當得親受約束,面布懇誠。謹因迎迓人行,姑此
 上問尊候。不宣。
 △九〈皇祐□年〉
 誠如所諭,甚善。早來所聞是生開者,河道雲太淺,卻高如西面三尺已來,
 更請子細看過。或果如此,即更須那工開令深瀎,方可行水。仍雲大抵近東,河
 底漸高,恐流水不快,千萬且與挂意。某兩日拖病,來日方可到城外,恐知之。
 某白子容足下。
 △十〈至和元年〉
 某自去秋扶護南歸,水陸往還四千餘裏,幸無風水之恐,得遂安礻付,哀苦
 中獨力,粗如私願。其如水往陸還,奔馳勞苦,故自春多病,僅有餘生。中間承
 改秩召試帖職,未遑為賀,亦以哀苦杜門,少見人便故也。即日供職奉親外,氣
 體休佳。某六月,當勉從人事,未知所嚮何方?相見未可期,企仰企仰。因人不
 惜垂問,此外珍重。某又問。
 哀苦中承示啓事,相知何必更如是。未禫除,稽於復謝,諒可情恕也。
 △十一〈嘉祐七年〉
 某啓。中間辱書,承為政外體履安和。近又沐惠問,適以合宮大禮,前後事
 叢,不時致谢,第深感愧也。潁城佳郡,足以優賢,然當舒發遠大,則難久留也。
 未間,湖園亦少資清興。某衰病碌碌,厚顔已多,有名即得引去矣。未果談款。
 初寒,以時慎愛。不宣。某再拜知郡子容學士足下。十一月一日。
 【與王文公〈介甫〉三通】
 △一〈嘉祐元年〉
 某再拜。相別忽焉,遂見新歲。中間嘗一得附書,其如匆遽,不盡鄙懷,於
 今猶以為恨。雖然,遂使不匆遽,區區之懷亦不能盡也。賢弟來,得相見,備審
 動止。即日春寒,奉太夫人萬福,喜慰無限。賢者不能留之朝,衰病者不得放去,
 皆失其分,歸咎何所?某自新春來,目益昏,耳亦不聰,大懼難久於筆硯。平生
 所懷,有所未畢,遂恐為庸人以死爾。其他細故不足道,惟奉親自愛。
 △二〈嘉祐元年〉
 近得揚州書,言介甫有《平山》詩,尚未得見,因信,幸乞為示。此地在廣
 陵為佳處,得諸公錄於文字,甚幸也。賢弟平甫不及別書,愚意同此,前亦承惠
 詩,多感多感。
 △三〈嘉祐三年〉
 某啓。近托揚州附書,必達。自拜別,無日不瞻企。秋氣稍涼,伏惟尊候萬
 福。毗陵名郡,下車之始,民其受賜,然及侍親為道之樂,日益無涯矣。某怏怏
 於此,素志都違,諸公特以外議為畏,勉相留,古之君子去就乃若是也。呂惠卿,
 學者罕能及,更與切磨之,無所不至也。因其行,謹附此咨起居。
 【與韓獻肅公〈子華〉一通〈嘉祐六年〉】
 某啓。多日思緻問,近見發遣使臣來請公用物,呼渠欲附書,待之終不至,
 遂以稽滯。不審秋涼動履何似?某碌碌無所稱,遂為朋友之羞。第以體難輕發,
 當更小忍慚爾。君謨自南歸,皤然一翁,但喜其病渴且止,遂當安也。仲儀頑健
 如故,惟不能屢相見,交遊索漠。子華豈當久外,何時來歸?未間,因風時枉數
 字,猶足以慰衰病之懷。竊冒寵榮,不知為樂,但覺其勞與負愧爾。茶三二種,
 托賢弟緻達,勿罪少。邊州早寒,惟為時自愛。
 公儀雲謝,禮闈唱和已失二梅,可嘆可嘆。
 【與韓門下〈持國〉一通〈至和二年〉】
 承已受命,未剋馳賀,蓋以治行徙居,日並牽率也。陰雨,體況佳否?小詩
 幸同作,以送介甫。因出見過,思仰思仰。某再拜。十三日。
 何時可入史院,幸先示諭為望。
 【與吳正獻公〈衝卿〉八通】
 △一〈嘉祐六年〉
 某啓。奉別,忽見新歲。辱書,承經寒動履休勝。某以孤拙之姿,不求合世,
 加以衰病,心在江湖久矣。此友親所共亮之也。茲者遽叨誤選,實出意外,任責
 已重而無素藴,不敗何待?見愛深者,但可綜上所述吊也。不然何以教之?惶恐
 惶恐。新春保愛,以副瞻祝。某再拜。
 △二〈嘉祐八年〉
 某啓。公私多故,久闕奉狀。辱書,承經暑動履清和,並深慰戀。近審將漕
 京西,但欣按部過都,當遂瞻見。亦承曾有章奏,必難遂高懷,莫且勉就否?某
 自春涉夏,以小兒女多病,不無憂撓。加以待罪碌碌,不知所為,情緒蕭索,無
 復前日。惟握手一笑,庶幾尚慰衰殘,豈勝企望也。未間,盛暑為時自重。人還,
 草率為謝。不宣。
 △三〈嘉祐八年〉
 某啓。公私多故,稍闕緻問。自因山赴役,事非素料,每見奏削,足知勞慮
 也。亦承邇來頗有倫緒,諒非精敏不能濟也。某以衰朽,謬膺器使,當此多艱,
 未知何以免於罪戾也。即此衰病之餘,與兒婦輩各安,恐知。
 △四〈治平元年〉
 某啓。多故,稍闕緻問。辱書感愧。新正,竊承動履休福,貴眷各安。某與
 兒婦等幸如宜,第苦殘衰,齒牙搖脫,飲食艱難,殊無情況爾。京西忽已逾年,
 承見諭,謹當志在下懷也。過年,賓客書題,坌集日益,區區修報草率,不以為
 罪。春和,惟以時慎愛。
 △五〈治平四年〉
 某啓。違遠臺席,忽復更時。秋暑尚繁,不審動履何似?某嚮以孤危之跡,
 當群論洶涌之時,獨賴至公,遏以清議,保全至此,恩德可量?赴職以來,日享
 安逸,茲為受賜不淺矣。乃情傾嚮,豈勝區區!惟冀以時為國自重。
 △六〈熙寧四年〉
 某啓。感激之誠,已具前幅。某十七日受命,行裝素具。適值久雨積水,為
 阻三五日,始遂東歸。某此來,恩數出於望外,然猶有私門合乞恩澤,上煩朝廷,
 幸乞留念。蓋他門不敢言,恃以親契,皇恐皇恐。某又上。
 △七〈熙寧五年〉
 某頓首啓。某田野之人,自宜屏縮。而況機政方繁,猶蒙麯記其生日,貺之
 厚禮,仰佩眷意之篤,感懼交並。某以衰病退藏,人事或不能勉力,友親必賜寬
 恕。謹此以代布謝之萬一。
 △八〈熙寧五年〉
 竊承懇章屢上,而中外瞻矚方切,恐未能遽遂高懷也。近叔平自南都惠然見
 訪,此事古人所重,近世絶稀,始知風月屬閑人也。呵呵。有《會老堂》三篇,
 方刻石續納。兒子在宅叨聒,感愧感愧。
 【與吳正肅公〈長文〉十三通】
 △一〈嘉祐二年〉
 某啓。前日齋所卻成,叨聒纍日,宿齋不易,承手教存問。雨勢不減去年,
 敝居上漏下浸,壓溺是憂。更三數日如此,當須奔避,皇皇不知何適為可。居京
 師,其況如此,奈何奈何。承惠奇物,遠來更要新,如何可得也。呵呵。感著感
 著。人還,謹此。不宣。
 △二〈嘉祐二年〉
 某再拜。纍日不瞻奉,渴仰可勝?酷暑中,承氣體清適。某自初旬內,嘗冒
 熱赴宿,為暑毒所傷,絶然飲不得,加以腹疾時時作,遂在告。數日前下榜子欲
 見,以虛羸未任,遂復中止。更三五日,當出。承手教存問,感慰感慰。謹此奉
 謝。
 △三〈嘉祐二年〉
 某啓。在告纍日,不獲瞻見,尤所企渴。辱教,承餘寒體氣清佳。衰病極不
 自勝,左臂疼痛,係衣、搢笏皆不得,懇告諸公,幾乎乞骸也,何暇復顧外論如
 何哉?承見諭,感仰感仰。乍出事叢,草草不悉。
 △四〈嘉祐三年二月〉
 某啓。一兩日不奉見,伏惟體候清佳。孫明復《春秋》文字,知在彼傳錄,
 欲告藉一兩册,或彼中已寫了者,若或未寫到者,皆得。此中一二筆吏閑坐,必
 不久滯。某遂赴班荊。匆匆五七日不相見,謹此。不宣。
 △五〈嘉祐四年〉
 某啓。承奉祠齋宿,喜體候清休。某參假方三日,左眼瞼上生一瘡,疼痛牽
 連右目,不可忍。旦夕未止,又須在告,屢廢職事,豈得安穩?諸公不諒,未肯
 令罷,奈何奈何。承惠佳篇,甚釋病思,和得納上。目痛甚,書不得,勿訝。
 △六〈嘉祐四年〉
 某病中聞得解府事,如釋籠縛,交朋聞之,應亦為愚喜也。請外又須更作一
 節,般挈上下,重以為勞。數日卜居稍定,遂得從公遊矣。拙詩取笑。
 △七〈嘉祐四年〉
 某啓。昨日聖俞處見一篇,又辱寵示,其鋒豈易當也。然自此極有工夫,卻
 歸人道上也。呵呵。雲百司者,尚未見報來,不知的否?某已有祕閣《唐書》,
 便更無兼局,亦情願。瞼瘡未愈,未得奉見。區區不悉。
 △八〈嘉祐四年〉
 某啓。昨日奉見,偶忘咨問,為親戚喬孝本避嫌,當易局,乞早與施行,況
 武平郎君例甚近,幸冀留念。前時亂道數篇,必已寵和,專令咨請,望付人也。
 忙不詳悉。
 △九〈嘉祐四年〉
 某啓。在告,久不瞻顔采。頓涼,伏計德履康裕。某病體得涼漸愈,思欲朝
 參,以奉言宴,而假故須初三日方可出。昨見新製:京朝官不自下文字,令審官
 舉行磨勘。朝士唧唧,皆為不便。某亦思之,有數節未便,蓋為害甚廣。然不知
 長文曾留意否,始初莫與建議否?欲有所陳,未敢,先此咨問,幸思而見教。
 △十〈嘉祐六年〉
 某啓。自大旆東出,忽復逾時。春氣猶寒,竊承動履清勝。前約臨行少留會
 話,終不剋遂,至今為恨。東土雨雪不愆,年豐俗阜,為郡之樂,想亦無涯。某
 衰病日增,勉強碌碌,卒無毫分,以塞咎責,奈何奈何。前日賞花釣魚,獲侍清
 宴,自景祐三年逮今二十六年,獲見盛事,獨恨長文不在爾。嚮暑政暇,惟以時
 自愛。因風惠問,以慰瞻渴。
 △十一〈治平元年〉
 某自春末傢中疫疾,深夏甫定。遽此水災,驚奔不暇,僅有餘生。入今年來,
 兩目昏甚,屯滯百端。直以京師饑疫,復此水患,上心憂勞,正當竭力,未敢請
 外。其如無所裨補,其責愈深,奈何奈何。賜茶數餅表信,然亦不宜多飲也。
 △十二〈治平二年〉
 某啓。以公私多故,久不奉疏。秋暑,伏承孝履支福。賢郎來,因得聞動靜,
 粗慰瞻企。然而倚廬遠去城邑,飲食非便,亦承髒腑不調,諒由蔬食所致。某嚮
 居憂於潁,每每因食素生疾,遂且食肉。然服除半歲,猶未平復。此在典禮,亦
 當從權。前時傅侍講還朝尤病,甚有羸色,久之方復。公奉侍慈顔,尤當勉強,
 閑食少葷味,以養助真氣。交舊奉祝,惟此為切,餘不煩言也。亦知室居稍亦完
 緝。嚮寒,更冀節哀慎護,以副瞻祝。
 △十三〈熙寧元年〉
 某啓。暑伏已深,不審臺候動履何似?修赴職已旬餘,幸歲豐,盜賊衰息;
 地僻,人事稀簡。蹇拙之跡,臨禍獲全,荷德已多,而又假以寬閑之處,俾養衰
 病之餘,其受賜亦不淺矣。昨過潁尾,蓋十五六年不到矣。而風氣之變,物産益
 佳,巨蟹鮮蝦,肥魚香稻,不異江湖之富。故亳雖名郡,而歸思不可遏也,固不
 待巢成而斂翼矣。公方上副聖君眷委之重,下為善人良士所賴,惟為國自重,以
 副區區。不宣。某再拜。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捲一 居士集捲一 | 捲二 居士集捲二 | 捲三 居士集捲三 |  | 捲四 居士集捲四 | 捲五 居士集捲五 | 捲六 居士集捲六 |  | 捲七 居士集捲七 | 捲八 居士集捲八 | 捲九 居士集捲九 |  | 捲十 居士集捲十 | 捲十一 居士集捲十一 | 捲十二 居士集捲十二 |  | 捲十三 居士集捲十三 | 捲十四 居士集捲十四 | 捲十五 居士集捲十五 |  | 捲十六 居士集捲十六 | 捲十七 居士集捲十七 | 捲十八 居士集捲十八 |  | 捲十九 居士集捲十九 | 捲二十 居士集捲二十 | 捲二十一 居士集捲二十一 |  | 捲二十二 居士集捲二十二 | 捲二十三 居士集捲二十三 | 捲二十四 居士集捲二十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