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细述金瓶梅   》 五 学刊会议(2)      杨鸿儒 Yang Hongru

  1986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全国第二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会议由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徐州市文联、文化局、徐州师院等单位联合公开发起。全国各地近百位代表出席。学术会对已出版的有关《金瓶梅》研究著作、版本、作者及思想、艺术成就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5年5月出版了《金瓶梅词话》(删节本),1986年10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金瓶梅研究丛书”中的《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金瓶梅书录》,对《金瓶梅》的研究促进作用颇大。这次会议鉴于近年来大家对《金瓶梅》的作者、版本、成书年代等等的考证方面相对不少,而对《金瓶梅》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的探索有所忽略,因此会议呼吁加强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全国第三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
  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出版社等12个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三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10日至15日在江苏扬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继续就《金瓶梅》研究中的作者、成书等“瓶外学”问题作了新的探索,并特对作品之思想倾向与艺术价值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开始把视野拓宽到文化学、哲学、心理学等新领域。由于近年来《金瓶梅》研究的迅速发展和徐州国际《金瓶梅》讨论会即将召开,在这次会上因而有更多更好的建议与意见。
  印第安那大学《金瓶梅》国际讨论会
  1983年5月,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举行《金瓶梅》国际讨论会。会议由欧阳祯教授主持。提交大会的研究论文计11篇。其中四篇由华人杨沂、孙述宇、郑培凯、马泰来提出,其余7篇均由美人提出。芮效卫的《汤显祖创作〈金瓶梅〉考》、郑培凯的《〈金瓶梅词话〉与明人饮酒风尚》、夏志清的《〈金瓶梅〉新论》、史梅慈的《〈金瓶梅〉和〈红楼梦〉中的花园意象》、杨沂的《宋惠莲及其在〈金瓶梅〉中的象征作用之研究》、浦安迪的《瑕中之瑜论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注》,均收入由徐朔方编选校释的《金瓶梅西方论文集》。
  九十年代的两次国际研讨会
  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学
  作为人类文化共同遗产的《金瓶梅》的学术讨论会是不分国界的。本来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就筹备了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但因当时发生国际网球运动员胡娜事件,中国大陆学者临时决定拒绝到会,使那次国际会议没有开成。
  1985年,台湾学者又动议主动承办,也因故没有开成。直到1989年6月15日—19日,江苏省徐州市主办了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但也因某种关系只到了一位外国学者(日本《金瓶梅》专家)。
  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
  1992年6月中旬,在山东省枣庄市召开了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由于在1991年8月长春学术会议准备充分,使枣庄会议的筹备工作顺利。会议收到国内金学专家研究论文一百多篇,(包括港台地区以及国外)学者论文二十多篇。台湾著名金学家魏子云,香港金学家梅节,日本荒木猛,池本义男,美国陆大伟、谭波岸,法国雷威安,德国维伯夫人,印度坛春等专家学者均有论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千古一奇梅
序 言一 关于《金瓶梅》创作之传说(1)一 关于《金瓶梅》创作之传说(2)
二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1)二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2)二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3)
三 新中国成立后《金瓶梅》之际遇(1)三 新中国成立后《金瓶梅》之际遇(2)三 新中国成立后《金瓶梅》之际遇(3)
三 新中国成立后《金瓶梅》之际遇(4)四 《金瓶梅》是比较难以研究的小说一 版本流传(1)
一 版本流传(2)一 版本流传(3)二 作者之谜(1)
二 作者之谜(2)二 作者之谜(3)二 作者之谜(4)
二 作者之谜(5)一 西门庆二 潘金莲(1)
二 潘金莲(2)三 李瓶儿(1)三 李瓶儿(2)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