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民國春秋 》
第四捲·第九章 軍民反“掃蕩”
劉鳳舞 Liu Fengwu
我軍3個連於6月9日來到深澤城東北15裏的近敵區宋莊,該村是有400多戶人傢的中等村落,分為南北兩部。部隊同民兵建立聯防。那日本旅團長坂本少將率領日軍300多人,嚮宋莊撲來,我軍以村沿陣地為依托,以隱伏手段痛擊敵人,我1挺重機槍,3挺輕機槍,1個擲彈筒,集中火力猛烈射嚮敵人,當場將坂本少將旅團長擊斃。300餘日寇立即分兩路從東、北兩面嚮我軍前沿陣地進擊,我軍連續打垮日寇數次衝鋒。時至中午,日軍集中深澤、無極、定縣、饒陽、舊城、安平等大小據點日偽軍1800餘人,並配以4門大炮,7挺重機槍,80餘挺輕機槍,會攻宋莊,戰鬥異常激烈。敵軍連續發動38次衝鋒,均被我軍擊退。直到夜晚,敵人才不得不停止衝鋒。但敵人點燃一堆堆烈火,並以零散的槍聲,阻止我軍突圍,以待新的援兵繼續對我圍攻。
我軍避開敵人火堆,於10日凌晨1時勝利地突出重圍。天亮後,敵寇集中火力嚮宋莊全面進攻,結果撲了個空,沮喪地拖着700多具死屍、400多個傷員,狼狽而回。我300名英雄健兒,與2000多敵人血戰16個小時,斃傷日軍坂本旅團長以下官兵1100餘人,我軍傷亡僅有13人。
日寇為了撲滅冀中抗日烈火,采取所謂“淘水捉魚”政策,派出大量的“清剿隊”、“易抉隊”,逐村、逐院、逐屋地搜索我軍政人員和地方幹部,衹要發現蛛絲馬跡,便全家抄斬,血洗全村。冀中人民英勇無畏,忠貞不屈,機智頑強地同敵人周旋。冀中軍區將大兵團劃整為零,組成機動靈活的二三百人的戰鬥單位,采取“敵進我退,避實就虛”消耗敵人有生力量,並抓緊有力時機,相機進退,痛殲小股敵人。民兵和地方武裝加緊戰備,堅壁清野,抓緊地道挖掘,廣泛進行爆破活動,憑藉地道堅持村落戰。
日寇為了擺脫被動局面,采取了“駐屯清剿”手段,調集重兵,重點突擊我遊擊戰爭最活躍地區。冀中人民便創造了神奇的地道戰。軍民把簡單的土洞和地窖挖成傢傢相通環繞全村的地道,爾後村落地道再嚮四野延伸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歷史、宗教、語言學等,與鄰村地道銜接起來,便構成村村相通的地道網。地道戰變敵軍碉堡林立、溝路如網的敵占區的平原為我軍後方。我軍小型兵工廠、醫院、報社、印刷所、電臺、倉庫都有了穩妥的工作場所。日寇為了破壞地道,使用水攻、火攻、煙熏、施放毒氣等手段,都未奏效。我軍裏外夾攻,敵人丟下成百具死屍,狼狽而逃。我軍又利用清紗帳的有利條件,發動青紗帳戰役,斃傷敵人,平毀公路和封鎖溝、炸毀碉堡據點。
日寇集中7萬餘人兵力,從1941年8月起對我北嶽區進行慘絶人寰的大掃蕩,企圖以絶對優勢兵力,在兩個月內摧毀我山區根據地。日寇采用“鐵壁合圍”、“梳篦式清剿”、“馬蹄形保壘戰”、“魚鱗式包圍陣”等戰法,並施以野蠻的“三光政策”,有計劃地製造“無人區”。
我華北各地區部隊配合晉察冀北嶽地區的反“掃蕩”,協同作戰。劉伯承部嚮平漢鐵路南段進擊,先後攻剋6座縣城,摧毀敵據點200餘個,連戰連捷,敵偽膽寒。晉西北部隊攻入忻口車站,使同蒲鐵路北段一周不能通車。敵寇主力於9月中旬被迫撤退,但仍留2萬餘人於邊區內繼續“掃蕩”。
9月24日清晨,3500多名日軍帶領偽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突然從四面八方向狼牙山包抄。被合圍的狼牙山上有地方黨政機關、周圍村莊群衆和掩護部隊1個團,共計有三四萬人,團長邱蔚根據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的指示《現代哲學傾嚮》、《一般價值論》、《價值的領域》等。,命令7連2排6班戰士堅守陣地,掩護部隊、黨政機關和群衆轉移。
部隊、黨政機關和群衆安全地撤走了。6班5名戰士扼守着狼牙山。他們趁着月色,把手榴彈一束束捆紮,當作地雷從山腳下一直埋到半山腰,爾後爬上狼牙山通往棋盤陀的路上隱蔽起來,等候敵人進攻。次日拂曉敵人果然嚮棋盤陀猛撲上來。敵人進入地雷陣,轟轟轟天崩地裂,大批敵人被炸死。
硝煙過後,敵人又嚮山上爬來。5名戰士揭開手榴彈蓋,子彈進膛,目不轉睛地盯着敵人。敵人越來越近,衹有二三十米遠,班長馬寶玉喊:“打!”手榴彈飛進敵群中爆炸,接着舉槍嚮敵人射擊。敵人連滾帶爬地退了回去。敵人連續4次衝鋒,都未成功,死傷90多人。
日軍用炮火猛轟。5名戰士撤離原地,嚮棋盤陀山上轉移。每到一險要處,即扼守一陣,殺死一批敵人。敵人吃了幾次虧,又不知我有多少兵力認真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對於我們正確地認,不敢硬拚直衝,他們使用炮轟、機槍掃射和輪番衝擊的辦法進攻。5名壯士沉着戰鬥,一直打到中午,敵人未能爬上棋盤陀。
班長馬寶玉見已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但若沿部隊轉移的路綫撤退,有可能把敵人引過去。若不走這條路,衹有嚮棋盤陀的頂峰的一條路,那是三面都是懸崖的絶路。馬寶玉毫不猶豫地帶領4名戰士嚮棋盤陀頂峰攀去。5壯士攀上頂峰,大批敵人接踵而上。5名戰士彈盡,便投石頭襲擊敵人。敵人見他們沒有子彈,嚮他們涌來。馬寶玉拔出最後一顆手榴彈,示意4位戰士嚮他靠攏。4位戰士一齊靠嚮班長。敵人一齊涌來,嚷着:“抓活的!”
馬寶玉大吼一聲:“去你娘的!”即將手榴彈甩嚮日本兵。10多個日本兵被炸倒。
馬寶玉大聲喊道:“我們寧願犧牲,也不能當俘虜!同志們跟我來!”五名壯士齊聲高呼:“中國共産黨萬歲!中華民族解放萬歲!”爾後縱身跳下23丈高的懸崖!
敵人驚呆了,日本兵在崖頭上排成幾列,竟恭恭敬敬地嚮懸崖處三鞠躬,他們被我中華壯士捐軀殉國的犧牲精神所折服。
五壯士中的馬寶玉、鬍德林、鬍福纔當場犧牲,葛振林、宋學義受傷後得救。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授予馬寶玉、鬍德林、鬍福纔3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授予葛振稱、宋學義“勇敢頑強”奬章。
我主力部隊揮戈回擊,敵人感到有被圍殲的危險,遂全部退走。在這次反“掃蕩”中我軍殲敵8000多人。華北敵酋岡村寧次哀嘆:“肅清八路非短期間所奏效,以獅子撲鼠,效力不大。”
1943年,日軍對遊擊區采用“逐步蠶食”、“躍進蠶食”手段,以分進合擊的姿態,突然占領,驅逐抗日力量,控製要點,築路挖溝,修建碉堡,圖謀一舉蠶食成功。日軍糾集1.2萬餘人,對北嶽根據地分區輾轉“掃蕩”。日偽軍或輕裝急進,施行大迂回包圍,或夜間遠程奔襲,直插根據地腹心地區,捕捉我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
根據地軍民抓住敵後守備空虛之機,以武工隊、小部隊深入日偽軍後方,開展襲擊戰,交通破擊戰。主力部隊與地方武裝、民兵一起進行麻雀戰,地雷戰,相機打擊敵人,給日偽軍以很大威脅。
5月中旬,日偽軍700餘人由黨城進犯阜平,途經五丈灣。民兵隊長李勇率領遊擊小組,布下地雷陣,炸死日軍中隊長以下30多人,途經竜泉關時,又踏響李勇遊擊小組埋設的地雷,死傷100多人。
李勇的地雷戰術,不僅做到“敵到雷到”、“敵未到雷先到”、“敵不到叫敵到”,而且能使遊擊組和爆炸組密切配合,邊打邊埋,隨機應變,使敵人心驚膽戰,草木皆兵。
1941年之後,日軍更加緊了對晉冀魯豫根據地的進攻。日軍在平漢鐵路西側構築了3道封鎖綫,企圖割斷我太行區與冀南區、冀魯豫區的的聯繫。在冀南、冀魯豫平原地區,日偽軍以縱橫交叉的公路、碉堡、封鎖墻,將根據地分割成許多小塊。
十八集團軍總部命86旅、决死1縱隊、212旅組成太嶽縱隊,陳賡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委,縱隊兼任太嶽軍區工作,軍區下設6個軍分區。於是,陳賡、薄一波便在根據地、邊區組織正規軍、遊擊隊和民兵、自衛隊、武工隊相結合的遊擊集團,與敵展開鬥爭。
日寇集中3萬多人,對太嶽區進行所謂“鐵壁合圍”、“電擊反轉”的大掃蕩。太嶽軍區以主力分遣作戰、廣泛開展遊擊活動,內綫外綫積極配合,進行反“掃蕩”作戰。在不到1個月之內,斃傷日偽軍1360餘人。
日寇把“掃蕩”的中心移到太行區,使用“捕捉奇襲”戰術,以優勢兵力連陷黎城、洪水鎮、蟠竜鎮、涉縣等。我軍民以遊擊戰、麻雀戰、地雷戰殺傷敵軍。敵退出涉縣。
不久,日寇以“電擊反轉”戰術復占涉縣,並沿清漳河嚮北猛犯,指嚮黃崖洞。
黃崖洞是太行根據地腹心地區。溝壑兩邊土黃色的石壁拔地而起,猶如刀削斧劈一般,擡頭一綫天,低頭難伸拳,地勢極為險要,這裏軍事上叫“南口”,“縱深千米,紆麯回環”,俗稱“甕圪廓”。從那裏沿着右側嵴往上走,可達製高點起馬站、桃花寨。過桃花寨,前面有一座兩廂對峙的天然石臺,一道飛瀑從三四丈高的石礅上跌宕而下,隔絶去路。橫放一架雲梯,方可通行,故取名斷橋。過了斷橋天險,葫蘆形的黑山溝豁然開朗,穿過金石坪,便到溝口上。溝口一分兩岔,左通水窯,有泉有土,兵工廠設在這裏。左邊是黃崖主峰,崖畔上有個天然石洞,洞內設軍火倉庫。沿着溝下那條小路,可到西北的左會山埡口,是黃崖洞通武鄉的唯一通道,八路軍特務團一部擔任警戒。
日軍第36師團主力5000餘人,在第4、第9混成旅團一部配合下,分數路嚮黃崖洞、桃花寨、水腰山猛攻。我特務團1000人奉命堅守陣地。敵以炮擊、兼施放毒氣,久攻不剋。次日,敵強攻水腰南陵口、桃花寨東南陣地,死傷200餘人,不剋。第三日,敵集中炮火嚮桃花寨、南陵口陣地猛攻,血戰竟日,反復衝殺,死傷300餘人,仍不剋。第四日再戰,死傷600多人,大敗而退。
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命769團、772團、新1旅2團、14團在黃崖洞與黎城間的三十畝、曹莊一帶設伏。狡猾的日軍雖多次派出偵察開路,但伏兵與山川混為一色,他們無法察破。日軍大部隊像一群鳧鴨一樣進入伏擊圈,頓時槍聲四起,彈如急雨,敵人丟下了500多具屍體,狼狽竄回黎城。左權命部隊乘勝猛追,收復了黎城。
1942年5月24日,日寇兵分數路並在飛機、大炮配合下將八路軍總部及直屬機關部隊包圍在桐峪、尖廟、周傢堖、南艾鋪地區。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黨校、報社的大隊人馬,集結在南艾鋪、高傢坡一綫山溝裏,四面都響起激烈的槍聲,日軍采取“張網捕魚”、“縱橫合擊”的戰術構成包圍圈,並統一控製包圍部隊的前進速度,以防止八路軍乘隙突圍。各路分散部署的敵軍指揮官為協同策應,都掌握着相當數量的機動部隊,進行突然急襲。日軍獨立飛行的紅頭飛機,圍着總部轉移的高山深溝輪番俯衝投彈。日軍在窯門口、南艾鋪、十字嶺、挖拉鋪東峪一綫擺下“鐵環合圍”陣。
八路軍總部供給部門的上千匹騾馬在敵機投彈、掃射情況下,驚跳起來,有的負傷倒下,有的吼叫,有的掙斷繮繩在溝上亂竄。熙攘無序的機關人員被騾馬與輜重堵在山溝裏,左權見狀,急忙跳上一匹黑騾,兼前顧後地把混亂了的機關隊伍迅速集合起來,加快行軍的速度。
彭德懷、左權决定分路突圍,左權率司令部和北方局機關人員為第一縱隊,沿清漳河以東,由南嚮北突圍;羅瑞卿率野戰政治部直屬隊和黨校、新華日報社為第二縱隊,由政衛連掩護,嚮東南方向突圍;後勤部為第三縱隊,由楊立三率隊嚮東北角突圍。
日軍發現八路軍分路突圍,快速緊縮包圍圈,密集的炮彈、子彈嚮突圍隊襲擊。彭德懷沒有立即突圍,左權見情況萬分危急,命作戰科長王政柱和兩位作戰參謀,隨彭總一起突圍,並命1個警衛排掩護,彭總見還有不少人,特別是機要部門的女同志未突圍出去,不願先走。左權道:“彭總,你的安全事關重大,現在日軍擺的是鐵環合圍陣,再晚一會突圍就更睏難了!”
即命人把彭德懷扶上馬背,衝出重圍。
左權等彭德懷突圍後,急奔司令部直屬隊。十字嶺硝煙滾滾,日軍野獸般的吼聲同掩護部隊的喊殺聲、槍聲、炮聲、手榴彈和炸彈的爆炸聲,震耳欲聾。左權登上一塊高地,繼續指揮突圍:“同志們衝,突出山口就是勝利!”
一發炮彈在左權身旁爆炸,左權壯烈殉國,年僅36歲。左權壯烈犧牲的消息傳出,太行、晉察冀、冀西北、冀魯、平西、魯西北響起“為左權將軍報仇雪恨”的口號,在1個月裏,太行軍民殲滅日偽軍3000多人,摧毀偽組織340多處,攻剋碉堡、據點30個,解放民夫2000多人。
山東軍民在抗日鬥爭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1941年2月,八路軍115師教導3旅兩個連,在津浦路西的反“掃蕩”中,為掩護領導機關安全轉移,和超過他們10倍的敵人奮戰終日,斃敵近千。日寇施放毒氣,我兩連健兒全部光榮殉國。
鼕季,敵人以5萬重兵對我沂蒙山區進行2個月的“掃蕩”。我主力為避敵鋒芒,由內綫轉入外綫,敵人合圍撲空。當敵人兵力分散時,我部隊又秘密回到中心區,采取伏擊、截擊等手段。10天打了7仗,斃敵千人。
1942年秋,日寇對膠東地區“拉網掃蕩”持續40多天,除使用1.5萬人陸軍外,還有海軍、空軍配合作戰。敵人深入我根據地後,分成許多小股,互相保持火力聯繫,邊壓縮,邊搜索,白天搖旗吶喊,夜晚沿合圍圈點火,控製山頭,封鎖要道。11月,日寇5000人合圍博山東部的馬鞍山,我軍一個排同敵人打了兩天,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刺刀、槍托和敵人死拚,給敵重大殺傷,敵蜂擁而來,排長用最後一粒子彈自盡,戰士們高呼:“寧死不做俘虜!”一齊攜槍墮崖殉國。
11月24日,日軍“收網合圍”馬石山,有2000多群衆被圍困在山上。我軍5旅第131個交通班執行任務後返回途經馬石山,毅然决定帶領群衆連夜突圍,他們同民兵一起往回數次衝破敵“火網”,護送出1000多群衆突圍。拂曉後,他們再次進重圍搶救群衆,被日軍團團包圍在山巒上。全班10名戰士奮勇殺敵。7名戰士陣亡,3名戰士彈盡路絶,緊緊擁抱一起,拉響僅剩的1顆手榴彈,血染馬石山崗,英勇獻身。
1943年11月,我魯中1個連,在敵人飛機大炮猛烈轟擊下,憑藉險要地形,在岱崮山上戰鬥18天,牽製敵人2000餘人,以傷7人亡2人的代價,斃傷日偽軍300多人。
山東軍民空室清野,以搬空、藏空、躲空“三空”,對付敵人野蠻殘酷的搶光、殺光、燒光“三光”政策。在平原地區挖掘了縱橫如網的抗日交通溝,使敵人快速部隊無法行動,又便於我軍隱蔽活動。各地還建立了偵察網和通迅網,廣泛開展“麻雀戰”和“地雷戰”,對敵人進行襲擾、圍困、伏擊。
特別是地雷戰使敵人無從捉摸、防不勝防。在普遍開展的“飛行爆炸”運動中,民兵把大量地雷埋到敵人的交通綫上和據點周圍,甚至埋到敵人的堂房、操場裏。敵人出動時,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因此不得不用牛拉着石滾在前面探路。魯南鐵道遊擊隊更使敵人膽寒。
鐵道遊擊隊在津浦路魯南段和臨(城)棗(莊)綫上,使急馳的火車突然出軌,車頭忽然相撞,滿載物資的車廂忽然前後脫節。遊擊隊將列車的武器、彈藥、布匹、醫藥送往根據地,敵人趕到出事地點,已人去物空,列車也化為灰燼,追到微山湖邊,茫茫湖水,不見人跡。
這支遊擊隊開始衹有18人,3支短槍。為瞭解决槍支問題,决定去打棗莊火車站對面的“國際洋行”。這洋行實際上是個特務機關。遊擊隊員們摸了進去,殺了兩個日本兵,奪了1支烏龜匣子。第二次從洋行南邊厠所旁挖墻而入,將14個日本兵殺死,奪走他們手中的槍。鐵道遊擊隊逐漸壯大起來,6年發展到2000多人,從敵人手中奪回400多個村莊。
新四軍在蘇北戰場上英勇殺敵。
1941年7月18日,日軍第15、17師團和第21旅團1.7萬餘人,偽軍3萬多人,兵分7路合擊????城。“掃蕩”的規模之大猶如泛濫的洪水。新四軍第3師轉出外綫,以奇襲、伏擊等手段毀敵汽車60多輛,消滅日偽軍300餘人,並攻剋蔣營、漣陽、永興、新河等城鎮。蘇中新四軍第1師連剋黃橋、古溪、加力市等據點,斃傷日偽軍數千人。
1942年秋鼕,日偽軍幾萬人從隴海鐵路南壓,由淮海區而????阜區,由????阜區而“掃蕩”到蘇北平原各地。日軍首先控製縱橫交錯的交通綫,建立了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據點,修起堅固的碉堡,然後由點、綫嚮面擴展。蘇北地區被一塊塊地分割,敵人分區進行“分進合擊”、“鐵壁合圍”,用“梳篦”、“拉網”戰術“清剿”,殘忍地實行“三光”政策,許多地方成為“無人區”。
蘇北遊擊隊、民兵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牽製敵人。
1943年2月初,新四軍第3師在地方武裝配合下,開展反“掃蕩”戰鬥,20多天內,在????阜地區殲敵1800餘人,攻剋據點50多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捲·第一章 “洪秀全第二” | 第一捲·第二章 流血廣州 | 第一捲·第三章 孫、黃同盟 | 第一捲·第四章 鎮南關星火 | 第一捲·第五章 屢敗屢戰 | 第一捲·第六章 血祭黃花岡 | 第一捲·第七章 風滿黃鶴樓 | 第一捲·第八章 辛亥槍聲 | 第一捲·第九章 “俘虜”都督 | 第一捲·第十章 武漢血戰 | 第一捲·第十一章 “竜頭大哥” | 第一捲·第十二章 “興漢滅旗” | 第一捲·第十三章 山西立威 | 第一捲·第十四章 血盟人頭願 | 第一捲·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 | 第一捲·第十六章 乞降與反復 | 第一捲·第十七章 新瓶裝舊酒 | 第一捲·第十八章 天府英魂 | 第一捲·第十九章 鐘山風雨 | 第一捲·第二十章 北洋軍閥之路 | 第一捲·第二十一章 國中之“國” | 第一捲·第二十二章 東山再起 | 第一捲·第二十三章 恃強玩議和 | 第一捲·第二十四章 臨時大總統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